鲁僖公二十六年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① 。公使展喜犒师 ② ,使受命于展禽 ③ 。齐侯未入竟 ④ ,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⑤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磬,野无青草 ⑥ ,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 ⑦ ,股肱周室 ⑧ ,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 ⑨ ,太师职之 ⑩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⑪,昭旧职也⑫。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⑬。’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注释】
①齐孝公:齐桓公之子。②公:指鲁僖公。展喜:鲁国大夫。③受命:接受出使之命,即请教。展禽:鲁国大夫,名获,食邑在柳下,死后谥曰惠,故又称柳下惠。④竟:同“境”。⑤玉趾:指脚。表示礼节的套话,意思是贵足、亲劳大驾。敝邑:指鲁国,自谦之词。执事:左右办事的官员,用作对方的敬称。⑥县:同“悬”。磬:中间空虚之打击乐器。野无青草:指旱情严重。⑦周公:周文王儿子姬旦,鲁国的始祖。大公:太公,齐国始祖姜尚,又称姜太公。⑧股肱(gōng):大腿和手臂。这里的意思是辅佐。⑨载:盟约也叫载书,简称为载。盟府:掌管盟约文书的官府。⑩太师:主管盟誓的官。职:掌管。⑪弥缝:填满缝隙。这里的意思是补救。⑫昭:发扬光大。旧职:指大公的旧职。⑬率:遵循。桓:指齐桓公。
【译文】
僖公二十六年夏天。齐孝公率兵侵犯我国北部边境。鲁僖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让他先向展禽请教犒赏时的辞令。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境内,展喜就出境去跟着齐孝公,对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臣下来犒劳您的属下。”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君子则不害怕。”齐孝公说:“百姓家中空空荡荡像挂起来的磬,田野里光秃秃地连青草都没有,凭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和齐太公辅佐周王室,在如同股肱一般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盟约上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都是为了发扬光大齐太公的旧职。等到您当上国君,诸侯都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我们敝国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会说:‘难道他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弃使命放弃职责吗?他怎么对先君交代呢?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人们凭借这一点就不害怕。”于是,齐孝公就领兵回国了。
【评析】
本文记录了鲁国一次出色的外交活动。齐孝公攻打鲁国。当时是齐强鲁弱,而且鲁国又刚刚发生饥荒,实在是无力抵抗。于是鲁僖公派使臣展喜前往,并特意让他行前向哥哥展禽问计。展禽面授机宜,使展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展喜凭借一张嘴便化险为夷,说退了齐国的军队。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展喜抓住历史上周公和齐国始祖姜太公二人的关系以及天子命其结盟的特殊关系和齐桓公解决诸侯国纠纷的历史功绩来称赞齐国先君的功德,再给齐孝公戴高帽,使其没有理由进攻鲁国。二是客观原因,即齐国朝廷内部也不稳定,齐孝公没有坚决作战的决心。故经展喜这样一游说,便借坡下驴撤军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展喜的说辞和策略都出自展禽,故“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两句话非常关键。展喜是从国君那里接受的出使任务,而国君又让他去展禽那里接受命令,看似矛盾,实际是当时惯例。出使者只接受使命而不接受具体言辞,展喜实际就是到展禽那里请教如何游说的言辞。故展喜的话都是展禽面授机宜策划的。这样,展禽的形象便凸显出来。展禽是这一时期的鲁国大贤,智慧勇敢,忠正耿直。他可能在家隐居,故展喜去请教。展禽是展喜的哥哥,又是鲁国归隐臣子,于公于私都会尽力。孔子和左丘明对于展禽即后世大名鼎鼎的柳下惠都极其崇敬,故这样写,没有埋没他的功绩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