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乔布斯于2007年在硅谷的苹果初代手机发布会上说:“今天,我们将重新发明电话!”诚如斯言,智能手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这样的改变不仅缔造了苹果、高通、台积电、三星等硬件巨头,更是推动了中国的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美团、滴滴、B站、小红书等移动互联网巨擘们令人惊叹的高速成长。一时间,互联网思维、赛道、十倍速增长、烧钱、流量等热词让一众创业者为之心潮澎湃,那些商业模式创新者也在中国独特的市场情境下极速狂飙。2014—2018年的5年间,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飞速增长,一度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潮起潮落。这些年来,我在研究、学习以及讲授“战略管理”的课程当中,曾不止一次和同学们讨论分享:到底什么是战略思维?简言之,无非三句话:“看清大势,踏准节拍,做对决策!”

那么,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势?中国以全球最多的人口、极大的人口密度、丰富多元的消费者需求、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下迅速攀升的支付能力以及相对仍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外部性和边际成本趋零的推动下,具备了改造一切面向消费者行业的可能性,而类似这样从零到一的趋势因其几乎涵盖每个人和众多行业,遂形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势。这一趋势,具备了唯一性、广泛性和周期性的特征,这也为创业公司看似不理性的“十倍速增长”提供了土壤。

如何踏准入场的节拍?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脉络中,不乏有起了个大早却没赶上“快车”的先入者,如易到、慧聪、亿唐等,也有后知后觉、蜂拥而入却无法与巨头抗衡的模式模仿者,比如在社交软件、搜索、个人出行、OTA等诸多领域。怎样找到增长的时点,如何寻找提速的引擎、实现超越先发者的高速发展,或许是比模式创新更加重要的战略命题。

即使足够幸运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选择怎样的战略决策依然成为互联网创业者们逃不开的命题。我曾经总结出互联网创业的三条法则:能to C,不to B;能做轻,不做重;能低端,不高端。然而这样的法则在面对激烈而动态的竞争时,不能一味死守,需要灵活应变。面对已具雏形的领域内大佬,新入场的玩家要能在“赢家通吃”的魔咒下找到“他看不见,他看不上,我占领了他也夺不走”的思路,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或许还能搏得一线生机。

这是技术与资本交汇下商业模式创业者在中国的一次跨世纪狂欢,这也是一次行业秩序与边界在“互联网思维”口号掩护下的重构!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有机会从战略的视角去见证、思考、总结这些企业的演化过程,它们共同具备了单点渗透、相关互联、全面扩张的“伞型战略”特征。

这本小书,不轻易唱诵,不肆意诋毁,仅从战略的角度观察、总结那些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历程、战略选择与扩张模式。毕竟,势如潮汐,必有涨落!现在谈论移动互联网已进入成熟乃至饱和阶段,恐言之尚早,但高速增长难以再现,垄断弊端人尽皆知,跨界“打劫”屡见不鲜,数据确权势在必行!数年前意气风发的创业少年,挥舞着商业模式创新的屠龙宝刀意图颠覆一切传统的行业领先者,现如今却也都端坐在跨领域、跨行业的商业帝国宝座上,思忖不远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尚在,智能电动车、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等新的大势又滚滚而来。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这些企业的战略思维,无论大势属谁,其根本特征无非还是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乘势、寻机、谋断!

孙金云
2022年夏于复旦园 jVtNDl8cOyh6HWpOvwO2lnnIxj9/2ASWorKzGDI+b06nTy9jM/LUusSZWkojJz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