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其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决策成本和服务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效率,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和资源的流通速度更快。我国大数据的产业规模逐年增加,2016年为2840.8亿元,《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我国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如图1-1所示。
图1-1 2016—2021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由图1-2可以看出,从具体的行业应用来看,2018年,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是大数据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合计占比82.1%。政务数据行业随着近年来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而快速成长,其在社会信用、公共安全防控、市场监督管理、数据整合共享等领域的开发应用逐步成为建设焦点。
图1-2 我国2018年大数据行业应用分布
由上海社科院主编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以2018年全球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城市和企业数据为基础,全面评测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在数字经济方面的竞争力,如表1-1所示。
表1-1 全球数字经济国家竞争力结果与排名(2018年)
单位:分
续表
由表1-1可知,2018年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居第一位的是美国,其竞争力总得分为75.94分。美国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榜首,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一主要特征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在数字产业竞争力方面反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在数字治理等领域存在竞争力短板。新加坡反超我国,位居榜单第二,其竞争力总得分为60.96分。从其竞争力的内部结构看,新加坡的数字创新竞争力得分超越了美国;数字治理竞争力得分也远超我国,新加坡在数字治理竞争力上的强势表现是其能反超我国的重要原因。我国总得分为57.37分,位居榜单第三位。由图1-3可以看出,中美数字经济竞争力从2016年以来差距正逐年缩小。
图1-3 中美数字经济竞争力差距(2016—2018年)
统计分析显示,在2015—2019年间,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概念正逐年增加,“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等战略已经成为指导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表1-2是2015—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的关键词。
表1-2 2015—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的关键词
资料来源:《2019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
由图1-4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81万亿元,到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3万亿元,增长了651%;2008年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到201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8%,增长了229%。据统计,2018年数字经济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67.9%,数字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改造并提升了我国的传统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介入经济体系,并以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等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特点,成为连接创新、激活资金、培育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王建冬、童楠楠(2020)在分析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驱动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要素与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其他要素联动的三层次模型,构建了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联动的“五链协同”机制。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政府拥有了丰富的政务数据。目前,数据价值密度高、可开发利用的政务数据大概80%以上均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上,如果这些政务数据实现资产化,价值可达万亿元量级。
图1-4 2008—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GDP占比情况
政务数据无论从数据数量,还是从数据质量来说,其价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数据。例如,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行业数据的类型均比较单一,但是政务数据则包括医疗数据、教育数据、工业数据、农业数据和天气数据等。因此,政务数据的范围更广、类型更多,同时政务数据的相关性更强,标准更为统一,更有利于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政务数据作为政府重要且有价值的资产,应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政务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数字化迈进。深度挖掘政务数据的价值,实现政务数据资产化,在我国“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数据如同“地下水”“地下石油”,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挖掘政务数据的步骤为数据脱敏,实现政务数据安全化,将安全化的政务数据规范标准化,将安全化和标准化的政务数据进行评估,最后将具有经济价值的政务数据放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数据分析或开发成数据产品。政务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元素,实行资产化是大势所趋。建立高效的政务数据资产化机制,实现政务数据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深度利用政务数据,打造协同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亦成为本书的重点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