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个本地化”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工程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截至2020年,河钢集团在全球拥有员工近12.1万人,其中海外员工1.3万人,实现年营业收入3640亿元,总资产达4855亿元。连续12年位列世界企业500强,2020年居第218位。

近年来,河钢集团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发展定位,加快“走出去”步伐,快速实现了以“全球营销服务平台、全球技术研发平台和全球钢铁制造平台”为支撑的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形成了“四钢两矿一平台”的海外格局。2016年,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以来,创新提出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海外经营策略,发挥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渠道优势,累计投入约2.5亿美元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提升,输出20多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对河钢塞钢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强力支持,实现了河钢塞钢的成功运营。2019年4月,中宣部授予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时代楷模”称号。

实施背景

河钢塞钢前身是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后因长期亏损而陷入濒临倒闭的境地。该钢厂2003年被美钢联收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开始连年亏损,运营期间累计亏损4亿美元。2012年塞尔维亚政府回购,仍连年亏损,几近破产,5000多名员工徘徊在失业的边缘,为维持这5000多名员工家庭的生计,保证地区社会稳定,塞尔维亚政府每年都需要拿出大量资金来补贴工厂。

塞尔维亚政府希望中国钢铁企业能够参与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2015年上半年,经塞尔维亚政府和河北省政府推介,河钢集团跟进该项目并进行了深入考察、分析和研究,在严格防范投资运营风险的基础上,2016年6月,河钢集团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组建了河钢塞钢。该合作项目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需要,也符合河钢集团拓展欧洲市场的发展战略需要。

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五年多来,河钢集团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绿色制造和全球最大营销服务网络的优势,通过输出管理、改善工艺及全球配置优势资源,使百年钢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图1 河钢塞钢员工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体系内涵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商、共建、共享”六字原则,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河钢集团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提出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海外经营策略,充分调动和全面配置全球化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资源,从组织管控、资金投入、成本控制、资源调配、战略规划、风险防控、文化融合等方面,多维度构建支持支撑平台。河钢集团派驻9名中方代表组成的管理团队之外,其他所有管理人员都由塞尔维亚员工担任。接管河钢塞钢以来,仅用半年时间,就扭转了钢厂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至2020年,河钢塞钢连续3年蝉联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河钢塞钢的成功运营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成为中国的一张“金色名片”。

主要做法和实施效果

以行动践诺,用实力作答。河钢集团收购初期,面对员工情绪低落、设备陈旧落后、管理近乎“真空”等种种问题,面对跨文化整合难题和企业经营困难现状,河钢集团积极发挥“三个本地化”管理优势,与塞尔维亚员工携手并肩,艰苦奋斗,在多瑙河畔书写着“中塞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珍视员工价值,“用人本地化”建立互信基础。凝聚企业发展合力,消除员工队伍的担心与顾虑,收购之初,河钢集团就向5000多名员工做出“钢厂原有职工一个都不少!”的庄重承诺。河钢塞钢所在的斯梅代雷沃市共有10万余人口,平均5个人中就有1个人直接或间接与该钢厂有关。因此,保障就业是塞尔维亚政府及钢厂员工和家属最为关心的承诺。

保证原有员工的就业岗位,河钢塞钢与5000多名塞尔维亚员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用工除了从国内企业抽调9名管理和技术骨干组成必要的管理团队之外,日常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塞方员工。河钢塞钢还完成了劳动指导、风险评估、培训、医疗检查等30余项管理准则的签订,并与三家代表工会签署集体劳动合同协议,得到塞尔维亚政府和当地媒体的积极评价。与此同时,河钢塞钢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仅实现了5000多名员工的稳定就业,每年还为当地提供200个新就业岗位,钢厂供货商间接提供的16000多个就业岗位也有了稳定保障。目前,斯梅代雷沃市失业率由18%降到6%。

坚持合作共赢,“利益本地化”共享发展成果。注重对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河钢集团把钢厂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发展、生产设施再完善、员工待遇再提高。接手项目以来,河钢集团先后派出11批累计200人次赴河钢塞钢对原有设备进行“起底式”诊断分析,从生产组织、财务管理、工艺控制、质量保障、设备维护等方面,帮助河钢塞钢分析、查找和解决问题,联合制定改进方案。

收购河钢塞钢五年多以来,河钢集团累计向河钢塞钢投入2.5亿美元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几乎覆盖了炼铁、炼钢、轧钢每个环节和每件设备,有效解决了收购初期钢厂装备陈旧、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热轧产品的不合格率由原来的0.14%下降到0.03%,钢产量从接手时每年只产四五十万吨到最高达178万吨,月度生产经营水平连续刷新历史纪录。河钢集团充分发挥全球资源平台优势拓展销售半径,目前80%的产品都销往欧盟、北美地区,钢厂由原来巴尔干半岛的区域性企业变成了一个市场遍及欧美的世界性钢铁企业。河钢塞钢的良性发展使员工收入比收购之初增长近10%,员工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在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管理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累计投入100多万美元,用于当地道路修建、村庄供水、捐资助学等,真正实现了一个钢厂惠及一座城。

战“疫”坚盾,共克时艰。欧盟钢铁配额限制和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河钢塞钢出口减少近50%,河钢集团精准指导河钢塞钢疫情防控和稳健经营,在欧洲企业纷纷裁员应对疫情冲击的形势下,不减薪、不裁员,技术经营指标逆势飘红;全力支持河钢塞钢向塞尔维亚捐赠抗疫物资,在重大历史考验中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

注重互学互鉴,“文化本地化”注入发展动力。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在经营管理中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塞尔维亚的文化习俗,与当地员工和社会真正融为一体。用好各类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参加境外培训和塞尔维亚员工来华培训等学习机会,加强对双方文化的了解。加强语言学习增进情感认同,河钢塞钢管理团队人员主动学习塞语,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用塞语交流拉近了与塞尔维亚员工心灵上的距离;塞尔维亚员工也积极加入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塞尔维亚员工维斯娜的女儿米莉察因为爱上了中国,还为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蜜蜜”,在河钢塞钢的支持下,蜜蜜得到了免费来中国学习的机会,她说:“我喜欢中国,喜欢汉语,长大后我要当一名汉语翻译。”根据河钢塞钢公共关系部经理米兰的建议,企业内部办了一份塞文杂志,既刊登塞尔维亚员工自己的故事,又刊发中方管理团队的经营理念,还有介绍中国历史人文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增进了中塞双方员工的相互了解,深受员工喜爱。河钢塞钢尊重企业原有习惯,保留员工困难家庭救助基金、每年为职工家庭学龄儿童准备书包文具等习俗,另外又引入一些河钢集团自身关心企业职工的做法,比如圣诞节前看望前一年度退休职工、改善公司食堂就餐环境等,赢得了当地员工的赞誉。文化的互学互鉴,心灵的相交相通,凝聚起了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个本地化”奠定了河钢塞钢成功运营的深厚根基,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成熟条件。收购后五年多来,河钢塞钢生产经营持续向好,累计产钢66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59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河钢集团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中国企业负责任、守信誉的形象。

主要创造人:于勇
参与创造人:杨海霞 牛卫星 闫夏萌 蒋雄伟 HXcKlS8Gn1IaZBukrAgG0uT2QOF+9KsKRU7l0SP9e93zuSOYaPMYrEG+qC2O9v6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