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有研集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总资产超过12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员工4700余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高级技术人才共120余名。
有研集团是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分析检测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20余个国家创新平台,以及有研新材、有研粉材、有研半导体、有研金属复材等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
有研集团坚持“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的总体定位,秉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始终牢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国防军工和行业发展的使命,先后为“两弹一星”“核潜艇”“高新工程”“国产大飞机”“集成电路”“载人航天”“探月计划”“点火计划”“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技报国是有研人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的崇高使命。多年来,有研集团致力于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有研文化,传承创新基因,弘扬科学精神,塑造有研新形象。经过近70年的发展,有研集团形成了以“知崇礼卑、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职工“目标远大、脚踏实地、诚实守信、追求卓越”,以“耕耘创新沃土、成就梦想家园”为发展愿景,以“一流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百年有色科技服务先锋”为总体战略目标,激励广大职工锐意进取、矢志奋斗、开拓创新。
有研集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之中,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以有色金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为责任担当,坚定地做好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科技脊梁。从成功开发出64种有色金属分离提取工艺、有色金属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设备,为我国从无到有建立了有色/稀有金属工业的技术体系;从顺应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大势,转变观念,锐意改革,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走出了一条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子;到有研集团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地以“更有影响、更具价值的高科技企业”为奋斗目标践行科技创新之路。一代又一代有研人在科技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重大国防军工项目、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一大批关键材料保障,为国家重大资源综合利用和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有研集团首期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培训班
2018年以来,有研集团先后召开第十次党代会、科技创新大会、人才工作会,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地四区”的有研创新家园——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创新驱动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区、人才发展聚集区和创新思想融合区,传承红色创新基因,培育创新文化,牢固树立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为集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有研集团始终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技术创新源头供给,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替代技术方案并有效推广应用,有力保障了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央企、国家队,特别是作为具有创新基因的转制科研院所,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同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定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核”“链辅”。
有研集团系统梳理“必保必争必跟”科技领域和方向,构建了“三必”核心技术体系,明确了6大技术创新领域、32个一级方向、92个子方向及三百余个项目,建立了“补短板”和“强长板”技术和产品清单,推动技术归核化并大力强化守土有责。持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鼓励集团内部单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强化科学理论储备和基础研究成果应用。通过集团总部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领域方向布局战略研究和科技项目前期预研,通过考核激励引导所属公司加大自主科技投入力度和成效,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创新联合体、央企合作、央地合作、多种所有制合作等方式,拓展科技资源获得渠道。持续组织开展军工用户万里行、行业企业万里行,加强应用需求对接,与政府管理部门常态化沟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十三五”期间,有研集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承担红外窗口材料、铝基复合材料、弹翼镁合金、射线屏蔽材料、钛合金型材等系列军用关键材料研制保供任务,为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军工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牵头承担了国资委、科工局有色金属新材料相关的专项攻关任务35项,全力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课题470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6项,授权专利1272项,制修订标准258项。
有研集团明确聚焦“科技服务”和“产业培育”的发展定位,坚持科技—产业—资本“三轮联动”,将科技创新作为其中的“主动轮”,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整合配置人才和创新资源、串联创新链和产业链上的重要作用。
有研集团优化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将“平台创新”和“企业创新”作为主营业务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按照“平台创新”和“企业创新”的差异化功能定位,进行了业务板块梳理和组织架构重塑。“科技创新与行业服务平台”作为有研集团开展平台创新的主体,一方面坚持扩大服务企业的数量、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服务收入、增强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在战略性领域源源不断地培育孵化出一批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和企业,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和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平台”作为有研集团企业创新的主体,一方面不断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瞄准所在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开展产品迭代和工艺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将自身培育发展成为细分市场领域龙头企业,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回报。集团总部充分发挥“科技资本运营管理平台”作用,通过抓战略规划、抓政策制度、抓干部人才、抓资源配置、抓条件保障、抓过程监管、抓资本运营,最大限度地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充分保值增值。通过“科技创新与行业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平台”和“科技资本运营管理平台”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发挥科技—产业—资本的“三轮联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有研集团孵化转化成立有研金属复材公司,转化支撑形成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生产线;科研成果实现对外直接转让,转让经费1.74亿元;依托技术成果,开展工程技术服务21项。坚持围绕国民经济和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所需开展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服务企业和科研团体数量超过5000家/年。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作为改制科研院所,有研集团顺应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大势,一直探索打造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战略布局和调整,持续优化激发创新意识、保障创新环境、鼓励创新思想和行为的制度体系,深化竞争机制、开放机制、激励机制,推动集团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有研集团不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利用项目分红、超额利润分享、中长期激励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精准激励、增量导向性。不断强化市场化意识,深化科技项目的市场化形成机制。通过双创示范基地的深入建设,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资源充分对接市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研发组织模式变革,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推广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柔性团队”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打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的协同创新,深化与外部单位间的开放创新,形成科研支撑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提升所属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有研集团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围绕科技战略规划、创新激励、知识产权、项目管理、自主投入、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新修订10余项导向性很强的政策制度,从制度层面为创新驱动提供保障。所属公司有研工研院实施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红等激励措施,149人获得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研新材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国合通测、有研粉末实施股权激励,直接参与人数达到350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有研集团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慧眼识才、大胆用才、真心爱才、多方聚才,着力打造“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多类人才的聚集区,真正成为员工至善的人才福地,搭建成就事业和梦想的舞台。
有研集团召开人才工作会,进一步全面系统谋划干部人才工作,研究提出5个方面44项重点举措,扎实系统地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强化薪酬分配和中长期激励。加强毕业生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培训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优化年龄结构,动态形成青年人才库,增加青年基金资助力度至230万元/年,举办青年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截至2020年年底,干部队伍中45岁以下人员占比由2016年年初的39%提升至45%,35岁以下人员占比由2015年年底的3%提升为6%。完善人才职业发展体系,出台管理、专业、操作序列和首席专家、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畅通员工职业通道。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改善研究生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吸引优秀生源,依托国家级平台和重大课题,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十三五”期间,培养造就了一批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批包含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一批爱岗敬业、善于创造性解决工艺难题的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特殊人才计划3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2名,5人获得“全国杰出工程师奖”,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有研集团牢牢把握宣传工作这一制胜法宝,持续强化正面宣传,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创新思想的融合区,把宣传工作作为打造创新品牌的软实力,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在集团掀起崇尚创新、人人创新、合力创新、推动发展的热潮。
有研集团充分运用内外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各类媒介,加强与国资委、《科技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有色金属报》等官方媒体的合作,通过“国企开放日”“有研集团科技成果”等形式,多渠道、多维度、高频次地宣传展示有研集团的科技创新成效。多款超高纯金属靶材产品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以改革促发展、以科技支撑产业》入选中宣部“百城百县百企”调研报告汇编。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揭牌成立,得到新华网、北京卫视等三百余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选树创新典型倡导岗位建功,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科技领军人物、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讲述有研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奋斗故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力营造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攻坚克难的学术氛围。
近年来,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背后不为人知的有研故事,多篇系列推送受到大量转发、点赞,激发了广大职工投身科技创新、矢志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通过持续构建创新思想的融合区,深入挖掘创新创业的有研故事,着力宣传创新企业、创新成果、创新品牌,生动再现了有研人攀登科技高峰、艰辛奋斗的创新创业史,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展望“十四五”,有研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集团第十次党代会、科技创新大会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以强化重大技术布局为牵引,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做强创新主体,着力提升科技影响力,着力推进协同开放创新,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主要创造人:赵晓晨
参与创造人:华成 黄倬 程凯琳 李腾飞 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