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于勇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于勇

于勇:1963年生人,现任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41届、第42届世界钢协主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轮值会长,党的十九大代表。历任唐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河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河钢集团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北省最受关注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矢志不渝钢 铁梦铁血丹心报国情

于勇是我国钢铁行业著名的优秀企业家,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卓越的经营业绩,赢得世界钢铁行业的高度认同,连续出任第41届、第42届世界钢协主席。自2013年年底执掌河钢集团以来,秉承“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使命愿景,以“钢铁报国”的壮阔情怀和“为人类文明制造绿色钢铁”的责任担当,带领河钢集团颠覆传统思维定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现了竞争实力的快速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历史性突破,并以创新的战略思维、超常的胆识与魄力,加快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打造了“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实施了环京津四个城市钢铁企业布局调整,为我国钢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路径,引领我国钢铁工业以稳健、自信的步伐迈向世界舞台中央。河钢集团连续14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榜单,2022年位居第189位。

创新集团化管控理念 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

河钢集团由地方企业联合重组而成,不同于单一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起来的集团化公司,业内没有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面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管控难题,于勇接掌后,通过深入调研,认为核心是处理好“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既要强调集团意志,又要保持子公司的相对独立性。

在确立管控思路的基础上,于勇明确集团总部作为战略决策、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中心,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控风险”,突出战略规划、投资决策、重要人事、全面预算、资金管控、运营协调、营销监管、对外合作、风险管理九大核心职能。同时,为建立扁平化管理体系,打造去“行政化”、适应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创新型、学习型精英团队,进行了总部机关管理机构改革,集团机关管理人员压缩为85人。

于勇坚持强化顶层设计,实施目标管理。河钢集团集中精力研究发展方向,主要研究“干什么”,确定经营目标,提出不同阶段的经营方针和重点工作,并为子公司实现目标创造条件;子公司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重点落实“怎么干”,提高运行效益,实现经营目标,鼓励子公司在集团战略指导下培育竞争优势,确保集团价值与整体效益最大化。

于勇着眼于培育和提升企业长远竞争力,科学划定集团装备升级、产品升级、区位调整、技术升级战略发展阶段,将管理创新贯穿其中,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谋划,制订了集团海外发展、非钢产业、全面预算管理、产品升级与结构调整等七个专项规划,构建了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矩阵,成为河钢集团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

创新经营发展路径 构建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模式

于勇执掌河钢集团时,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河钢集团刚刚完成装备升级,既面临高额举债支撑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巨大压力,又承受着高端装备潜能无法释放的高额运行成本。于勇指出,必须彻底扭转思维定式和生产经营模式,适应新常态下市场需求变化,依靠变革和内生动力,实现“止血保链、全面扭亏”,确保在市场锤炼中恢复“造血功能”。

针对高额负债的经营现状,于勇坚定不移地加强资金刚性管控,把“全年新增贷款为零”作为红线。2014年,河钢集团融资规模同口径降低270亿元;在全行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0%的情况下,同口径降低资金成本25亿元。通过资金刚性管控,各子公司彻底摆脱了“长期依赖集团和贷款输血”的惯性,建立起低资金保障下的生产运营模式,收获了比财富更加宝贵的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高盈利期形成的靠投资求发展的“依赖症”和“富贵病”,于勇坚持颠覆传统思维模式,加大改革和管理力度,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低成本支撑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挂钩、干部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考核机制,干部职工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大幅削减附加成本,把经营困境作为清除“寄生组织”的契机,大力清理“三外”和中间流通环节,削减非生产性开支,清退外雇人员22258人,减少各种外委、外包项目644项,清理经营流通环节中间商1310个,年降低非生产性开支19亿元。全面优化成本结构,大力解决“以高价物料生产低端产品”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杜绝高价物料采购和使用,不断优化原燃料入炉结构,年降低成本5.5亿元。

针对各工序效能发挥不充分的现实问题,于勇要求“全方位产线对标”,以产品结构、管理体制、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导向,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关键人才向一线集中,形成以产线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充分挖掘了装备和人才潜能,促进了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当年河钢集团高附加值的品种钢比例提高到40.08%;研发新产品169个,新产品产量达到800万吨。

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 产品服务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面对高端技术装备潜能发挥不充分、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够强等现实问题,于勇认为,客户的高度决定产品的高度,产品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我们的装备已经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对产品结构最大的制约是客户端的屏蔽,是传统的低端客户结构屏蔽了高端装备的潜能,制约了企业产品的高度,必须要用客户结构的高端化,倒逼产品结构升级。这是于勇基于供求关系对产品结构调整的深刻解读,也是河钢集团生产组织和营销管理变革的思想指导。

近几年来,为推动客户结构向中高端市场迈进、向行业头部聚集,河钢集团推行“大客户经理制”、完善两级客户服务体系、“小微团队”、EVI先期服务、布局加工配送中心和“营销中心+区域销售公司”营销模式变革,持续构建与新产业、新业态相符合的新型营销模式,客户结构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高端客户严苛的交付标准以及潜在需求的倒逼,极大地推动了河钢集团产品结构的快速调整。河钢集团由曾经生产普通建材为主,一跃成为以汽车板、家电钢、核电用钢、海洋工程用钢、建筑桥梁、军工用钢为主的重要企业。2016年,河钢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大家电板供应商、第二大汽车板供应商。2021年,生产汽车钢667万吨、家电板290万吨。开发新产品209个,10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项产品替代进口。

面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的新产业、新业态,于勇在坚定不移推进“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河钢集团“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推动营销和技术创新“更加关注本地市场、更加关注细分市场、更加关注新产业和新业态市场、更加关注个性化和小众化市场”,积极寻找铁基材料新需求,深度挖掘市场和客户,以营销模式创新推动河钢集团更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打造行业绿色转型样板

在经济发展转型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钢铁企业成为社会焦点,“钢铁围城”成为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于勇推动河钢集团以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活动为契机,加强资源、“三废”的循环利用和厂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打造花园式清洁工厂。以河钢唐钢率先启动规模空前的流程再造和环境治理工程,优化出厂区面积的1/5建设钢铁花园、水系生态园、防护林带,不再新上项目,彻底改变了钢铁企业“傻大黑粗”的形象。投资3.3亿元建设华北地区最大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现废水零排放,被世界钢协授予“可持续发展卓越奖”。

近年来,于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先后推动实施了430余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有效提高了能源资源使用和循环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例如,大力实施行业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建成亚洲最大的全封闭机械化原料厂等一系列行业标志性示范工程。河钢集团创建“城市钢厂生态绿色化转型”示范工程,树立了城市钢厂与城市环境融合发展的样板。

于勇高度重视低碳绿色发展新技术应用。按照减量化、高效化、清洁化原则,河钢集团制定了“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的绿色物流指标体系。把握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建成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氢示范站,在国内率先实现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车规模化示范运营,成为京津冀地区“柴改氢”示范企业和氢能产业领军企业。2021年3月,发布了“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规划”。2021年5月,在张家口地区率先启动建设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创新探索世界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之路。河钢集团全面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赢得了“世界最清洁钢厂”的美誉,成为全行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排头兵,成为引领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样板

执掌河钢集团以来,于勇始终坚持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国际化发展。他认为,作为我国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必须全球配置资源,提出以“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世界的河钢”。

近年来,河钢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投资约11.5亿美元,构建了河钢南非矿业、河钢德高和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三大海外战略性支撑项目。

一是控股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服务商——瑞士德高公司,建立“全球营销服务和投融资平台”。瑞士德高公司在110多个国家从事商业活动,与全球300多家钢厂和超过4.4万个客户合作。2015年6月,通过控股德高,成为世界上营销网络最发达的钢企。

二是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金色名片。斯梅代雷沃钢厂是一家百年企业,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厂连续7年严重亏损,企业生存岌岌可危。于勇在综合研判国际钢铁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大起底,风险全覆盖”的投资原则及效益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文化本地化“三个本地化”发展思路。

河钢集团2015年7月启动斯梅代雷沃钢厂收购项目,2016年4月正式签署收购协议。接管后,河钢集团牢记嘱托,派驻9人管理团队,系统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全面嫁接河钢集团海外资源市场,在接手半年后即实现扭亏为盈。期间,派出技术团队51批次、233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4亿美元,实施技改项目112项。河钢塞钢自2018年起连续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成为欧洲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知名钢企。2019年4月,河钢塞钢管理团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在于勇的带领下,河钢人以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向塞方兑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出了“中国声音”,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示了“河钢力量”,增强了中国钢铁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自信,塑造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新形象。

三是收购南非最大的铜产品供应商南非PMC,建立“全球钢铁原料供应平台”。南非PMC公司是在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上市的成熟矿业公司。该公司产铜6万吨/年,提取铁精粉1000万吨/年。2014年4月河钢集团完成收购。2017年8月,回装A股“河钢资源”,成功融资26亿元。收购以来,连续7年保持盈利,5年收回投资,是中资在南非持续长期盈利的最大企业,获得两国政府高度评价。

近年来,河钢集团连续入选中国跨国公司100强,跨国指数在我国钢铁企业排名第一,蝉联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造城市钢厂转型发展典范

于勇始终把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忠实体现。近年来,河钢集团带头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提前超额完成淘汰落后、节能减排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的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率先拆除高炉14座、转炉13座、轧机5台(套),累计淘汰炼铁产能560万吨、炼钢产能684万吨、轧钢产能250万吨,提前超额完成产能压减任务。“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45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改造,主体装备和主要能源环保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投入513亿元,实施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建成投产了一批国际一流装备,节能环保水平行业领先。

为落实“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重要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河钢集团实地调研,要求河钢集团在推进全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特别是钢铁产业区位调整中勇担当、作表率。面对新的历史重任,于勇充分展现出国有企业带头人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要求两级领导班子要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面临退城搬迁的巨大压力和企业发展的重大责任,于勇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创新思维,转变观念,整合发挥各种优势资源,将区位调整的“危机”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生机”,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多空间,也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把握用超前理念重塑企业竞争力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了企业区位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胜利。

河钢集团先后启动了四个钢铁骨干企业的退城搬迁,并严格按照1∶1.25置换政策,实现部分产能退出。2020年下半年,唐钢新区、石钢新区相继投产,老区全面关停;邯钢老区搬迁项目正加快实施;2021年9月,年产800万吨钢铁的宣钢传统钢铁产能全部关停,全部职工转岗上岗、妥善安置,转型发展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去产能”和退城搬迁置换,“十三五”期间河钢集团共计压减炼铁产能512万吨、炼钢产能693万吨。

“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这是来自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传记作者W.克拉斯的一句话,成为于勇同志常常激励自己的一句名言,“钢铁报国”深深镌刻在他的心上。尽管作为我国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在遭遇资源、环境和空间制约的困难条件下,承受着极其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于勇依然坚守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始终在推进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勇毅前行。 CI7wUrQlFV5W+zA26RPeqTJL0TPMICy1rCg4sgd6vlMCvAJQisl2kuEPEVspuG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