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麦伯良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

麦伯良

麦伯良:1959年生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现任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理事长,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会长。1982年1月加入中集集团;1993年2月任中集集团总经理;自1993年以来一直担任中集集团党委书记。曾荣获“2004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2018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深圳市工业家”等荣誉称号。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

麦伯良自1982年加入中集集团、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集装箱工程师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扎实的经营管理能力,发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将一家曾经濒临倒闭的工厂,建设成为一家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多元化、全球化的跨国产业集团、A+H两地上市公司。他发挥中集集团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优势,长期以来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提升,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领导力策划实施系列兼并收购,带领企业在全球多个行业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打造了多项世界冠军产品。在他的带领下,中集海工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承担了我国首次海底可燃冰成功试采任务,以“大国重器”的姿态受到全球瞩目。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中集集团形成了一套先进的、适应中国企业及中集集团特点的精益管理系统:“中集精益ONE模式”,并被《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作为重点案例进行深入报道。

2020年深圳资本集团战略入股中集集团,正式成为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2021年中集集团实现营收1637亿元,同比增长74%;营业利润达134.7亿元,同比增长81%,双双创历史新高,位列《财富》中国500强第84位。

制定“冠军产品战略”引领中集集团快速发展

麦伯良提出,中集集团只要进入一个行业,就要成为这个行业受人尊敬的全球领先企业。麦伯良将“冠军产品”战略作为中集集团核心战略之一,引领中集集团实现数十年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国家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国制造开始崛起,麦伯良敏锐地捕捉到了集装箱产业从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并把握住了历史性机遇,引领中集集团在沿海城市全方位布局集装箱生产基地,通过并购、投资,中集集团从一家业内小厂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在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异军突起,战胜韩国进道、现代精工等主要竞争对手,于1996取得集装箱世界第一的行业地位。取得集装箱世界冠军之后,中集集团并没有满足于数量上的第一,而是先后发展了冷箱业务、罐箱业务及其他特种箱业务,成为业内全系列产品、全部知识产权的唯一供应商。

此后20多年,在麦伯良的带领下,中集集团旗下各业务陆续打造了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登机桥、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多项冠军产品(参照隐形冠军研究之父——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标准”及国家工信部的单项冠军产品评价标准),为中集集团业绩和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截至2021年年底,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集登机桥、货运挂车及半挂车入选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同时,中集集团共有4个产品(登机桥、冷藏箱、罐箱、半挂车)、1家企业(齐格勒)入选西蒙隐形冠军数据库。

铸就“大国重器”助力国家建设海洋强国

2008年,中集集团开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当时中国企业还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此后10余年,麦伯良带领中集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实现了核心产品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跻身世界海工装备EPC供应商的第一梯队。

2017年5月18日,由中集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承担了我国首次海底可燃冰成功试采任务,以“大国重器”的姿态受到全球瞩目。在试采期间,“蓝鲸1号”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超额完成预定试采目标,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收到了党中央、国务院贺电。其中,该钻井平台的超厚钢板、钻井闭环技术等自主创新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推动了中国海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端海洋工程设备等尖端领域的自主设计研发制造水平,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麦伯良组织召开集团党委扩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讨论,麦伯良及核心团队更加坚定了中集集团要以建设成为全球一流企业为目标,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在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和关键工艺上坚持自主创新,掌握制约行业引领的最关键核心技术,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创新突破,持续增强中集集团的全球竞争力。

科技创新、智能制造 构建中集核心竞争力

麦伯良提出:“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他主持了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空港设备、海洋工程等产品技术升级和关键技术创新,实施以“创新推动价值增长”为导向的“技术牵引型”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以及符合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孵化。

麦伯良注重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工作。2001年,中集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后又相继成立了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截至2021年年底,中集集团共有40家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并拥有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目前,技术创新和产品技术获得两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授权专利4486项,其中发明专利1362项,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2项;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空港设备等产品领域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约170项,正式发布的国家或行业标准70多项。

2007年,经过数年的潜心钻研,中集木业在竹木复合地板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变革。2012年,因为竹木地板这一项成就,中集集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中集集团参与完成的“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技术被认为“创立了国内新标准”“破解了应用难题”。该技术由中集集团首次引入了中国压力容器行业,带动了整个产业进步和发展,确立了中集集团在行业的领军者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2014年开始,麦伯良带领中集集团在半挂车、集装箱、能化装备等制造领域加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谋求建立“高端制造”方式,提升生产效率、质量及安全性,并作为行业领导者引领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中集集团加速两化融合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推动中集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升级。

在麦伯良的亲自推动下,中集集团近年来开始探索“创新创业”新机制。截至2021年年末,中集集团在册创新企业共有24家,其中13家企业收入利润取得翻番式增长,创新企业作为新业务转型升级与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整体业绩持续显著增长。

抓党建 促发展 实现互动双赢

早在中集集团投产之初,中集集团即成立了党支部。数十年来,麦伯良作为集团党委书记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和参与党建工作,强调“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的工作方针。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集集团党委积极探索,结合集团工作与发展实际,牢牢把握“以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将集团党建工作融入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推动中集集团的共同事业滚滚向前。一是通过一系列机制,形成强大的组织保障。要求各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人选时,严格执行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原则。行政组织的一把手如果是党员,原则上应当是同级党组织的书记。一个新业务产生后,党组织的调整或新建及时跟上。对于人数较多的党支部,集团党委及时推动成立党总支并分设党支部,有效地降低了组织党建活动的难度,提高了党员参加活动的便利性。二是通过“双培养”,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性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2021年年初,麦伯良在集团多位生产经营骨干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已经有部分人员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或成为预备党员,并要求党办建立发展和培养机制、保持定期跟进。三是进一步明确“优秀共产党员”表彰评价的标准。近年来,集团党委在开展“两优一先”评比表彰中,不断探索和明确评选标准,以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四是发挥出工会团委的作用,尤其是重点关注青年人的成长。麦伯良高度重视青年工作,近几年每年都会与团员青年们通过座谈会、大会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以中集集团多个文化案例,勉励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以党建带团建,持续关注青年成长,凝聚青年力量,为集团发展共同努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中集集团党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和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学习教育活动得以深入,效果明显提升;党工团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了联动机制。同时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为企业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

奠定“混合所有制”制度基础 引领中国制造业管理创新

中集集团从成立开始,就率先植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基因。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集集团原两大股东招商局和中远构建了股东会、董事会和高管层分权、分责、制衡的治理结构,形成中集集团独具特色的“混合所有制”模式。麦伯良自1993年开始担任中集集团总经理以来,继续坚持和发挥“混合所有制”的制度优势,中集集团得以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之后,随着中集集团业务形成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格局,集团规模迅速扩大,麦伯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实施了命名为“升级行动”的重大组织变革,开展了5S战略管控体系建立、业务板块设立、简政放权等系列变革措施。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中集集团的相关多元化发展,2010年左右,经过麦伯良及中集集团管理团队的长期调研和探索性实践,最终确定对标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构建“中集精益ONE模式”。自2008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中集精益ONE模式的内涵不断丰富,“持续改善、永无止境”的ONE文化深入人心,成为中集集团迈向“世界级企业”目标的坚实保障。贯穿ONE模式的精髓是重塑企业文化,改变员工思维,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管理改善。通过ONE精益管理模式,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工具和方法,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提高了中集集团业务的竞争力,以人为中心,转变了中集集团干部和员工的思维方式,大家从以往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要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员工潜能,取得了业绩提升和个人回报,潜移默化地改变中集集团的文化。“改善”已经成为中集集团全员共同的管理语言,扎根于中集集团,正在改变中集集团。

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 参与“双循环”发展格局

作为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中集集团在创立之初,由丹麦宝隆洋行负责经营管理,奠定了中集集团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贸和经济增长将给中国和世界的物流运输带来全新的机遇。麦伯良在2002年受邀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提出:“给我15年,还你一个世界级企业”。在此期间,让麦伯良深刻认识到必须投身到全球化的大潮中,并开始谋划中集集团的全球化发展布局。

2004年,中集集团并购了美国HPA monon公司(后改为VANGUARD),拉开了中集集团全球化运营的序幕。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集集团加速实施全球化布局,优化多元化业务结构,构建全球营运体系。2012年起,中集集团陆续并购德国、英国、加拿大等企业,并基本实现了良好的并购后整合。截至目前,中集集团拥有海外成员企业超过30家,员工6000多名,成长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产业集团。

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双循环”正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下,麦伯良认为中集集团发展必须要顺应时势,积极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多次组织集团主要领导干部对“双循环”进行专项学习,要求各级干部持续关注国内市场,以更大的决心实现业务的调整与转变,在兼顾全球市场的同时,加大在国内市场的优势产业布局。

“绿色低碳”促发展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麦伯良提出,中集集团的社会责任观应聚焦企业核心功能与使命,恪守经济、社会与环境三重底线,致力于通过科学、透明、道德、合规的方式运营,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与服务,力求为行业生态改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中集集团以“有质量地增长”为工作原则,基于“深化责任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物流、彰显企业关怀”四大重点领域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并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在深化责任治理方面,坚守“依法治企、诚实守信”理念合规经营,持续完善治理和管理机制,以积极应对可持续发展风险并抓住可持续发展机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三年保持下降,积极开展“碳中和、碳达峰”技术研究,落实《中集集团绿色发展规划》。中集集团积极打造绿色工厂,已建成8家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同时,中集集团的竹木地板、天然气和氢能等清洁能源装备、集装箱和车辆涂装工艺改善(水性漆应用)、模块化建筑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正在为减少社会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作贡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中集人应有的努力。在助力全球物流方面,中集集团始终将产品的健康与安全视为产品责任的核心,力求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在彰显企业关怀方面,中集集团牢记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心系社会民生,力求为运营所在地创造福祉,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以中集集团所长回馈社会。

面向未来,中集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稳健经营、有质增长”为战略主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智慧物流”和“清洁能源”两大主航道,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之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中集集团的一份贡献。 mRpXjbMIOcbKUZtgUdjir+5VRGrhIJDTWAuCTjP19XQVkqa+Nib804X3rCsh6m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