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问题时,心理防御机制被启动,假我会最快速地应对外界;而真我藏于假我的保护下,唯有少数的人才能穿越假我,看见真我。
假我和真我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当真我不够强大时,假我就会以防御机制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这时我们就可能认为假我是真的“我”。只有当意识到假我的保护,窥见真我时,真我才能开始成长,这并不代表假我消失不见了,假我的防御机制背后服务于自我认同和自我防御的系统,这种保护同时也变成一种限制。一种行为的发生一般都会引出与其相应的结果:如果结果与我们的预期达成一致,则说明我们的行为是合理的;如果结果和预期不一致,则说明我们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每个人都倾向于做自己认为熟悉且擅长的事情,并且经常采取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面对外界,这种经常性的重复往往代表着舒适区的存在。一旦面对难以接受的人或难以胜任的工作,或者进入比较陌生的环境,就容易感受到压力、迷茫、不安、担心甚至恐惧。这种情形就属于超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这时自我防御机制便会开始启动。
这就相当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预警,当车辆进入非安全距离时,首先会预警,如果严重超出安全距离,车辆甚至会自己转动方向。车辆的防御机制和人的防御机制类似。多数人的行为模式都是固化的,当其从事擅长且熟悉的事情时,就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当其从事陌生且不擅长的事情,则会充满不确定和焦虑。人一般很难觉察到假我,首先就是源于舒适区内缺乏冲突和对抗。
自我认同是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一旦缺乏自我认同,人就会进入不自信的状态,甚至产生自卑情绪。在外界获得的认同,多数都服务于自我认同,有的人喜欢为他人付出,而并不希望得到对方的回报和赞美,其实背后寻求的就是自我认同。一旦外界的话语或行为降低了这种自我认同感,个人为了保护自身便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行反驳、质疑等。正向动机的目的同样是服务于自我认同,其种种理由和借口,多数都是在宣扬“我没有错”。
自我认同再深入一层,就会进入自我保护当中。自我认同还存在某些自我对话的痕迹,但自我保护往往很难察觉,就如水上的波纹可以看见,水下的翻涌难以明察。自我保护的启动,代表着所应对的事件足以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者是激烈言语的伤害,或者是重大金额的交易,等等。
当真我不够强大时,假我会为真我提供保护和防御,以防外界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如图2-1所示。
图2-1 假我心理防御机制
当假我发挥防御机制作用时,就如同妈妈溺爱孩子一般,小孩闯了祸,作为妈妈往往认为不是自己孩子的问题,就开始保护起了孩子,不让其受到外界的指责。或者,妈妈明知道是自己孩子所导致的问题,但为了让孩子不受伤害,也会选择独自解决。这位妈妈面对问题采取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就叫作心理防御机制,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否定对方的看法,然后说:“我家孩子没有闯祸,一定是你看错了。”
这是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就当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从而获取心灵上的安慰。多数人在面对特殊困难时都会自动启动这一防御机制。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并没有明显的外在反应,而是选择把这个问题直接放到自己的心里,慢慢地遗忘它,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压抑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自我防卫方法,它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思想、感情、意向和经验,在还未真正发觉之前便进行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得以保持心境安宁,感受不到焦虑和恐惧。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通常会将所犯的过错投射于外界,然后说:“我家孩子没有问题,都是别的孩子引起的。”
将自己做得不好之处都归咎于他人,认为是别人造成了自己的困难或障碍,以此减轻不安、内疚和焦虑,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向投射,不是理智的思维。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就开始指责起与自己家孩子一起玩耍的伙伴来。
转移同样是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就是指把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对自己危险较小的对象或者替罪羊上。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通常会表现出攻击行为,觉得别人是在故意找茬。
遇到挫折后会很容易引起人的愤怒情绪,导致其直接攻击人或事物。其攻击的表现形式可能为表情或肢体动作,例如口头上的谩骂,甚至打斗等。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第一时间会出来辩解:“孩子还小,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情有可原,犯的错误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在某种情况下,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或者不能达到目标时,为了避免因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痛苦,维持个体的自我认同,往往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一个自认为“合理”的解释,从而避免产生自我否定。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为了息事宁人,可能会主动提出:“孩子太小,犯了错误,我可以补偿你,你看看需要我怎么做?”
当个体不能达到目的时,往往会以其他成功的活动方式来代替。例如,盲人的触觉和听觉非常敏感,聋哑人的触觉和视觉非常敏感,这都属于生理补偿机制的范畴。而当我们犯错后,做出一些补偿性的行为,则是心理补偿机制在起作用。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便开始幻想起自己孩子听话懂事的样子。
许多时候,当个体无法有效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长时间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就会利用幻想的方法,将自己暂时抽离出来,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短暂的催眠式平静,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感。
当妈妈听到对方说自己家孩子闯祸了,她会在此后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学会很多技能,从而希望可以教育好孩子。
升华是指把那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与本能,加以改变、净化、提高,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高尚追求。例如,当某人爱情遭受挫折时,他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转向写诗、写小说、绘画、弹琴或雕刻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感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升华能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焦虑情绪得以消除,使个体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还能满足个人成就感。但是,也有可能在升华过程中妈妈的成长很大,而孩子并没有实质性的成长,升华是一种看起来高尚的防御机制,其实并不一定利于自身的成长。
假我作为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可能使真我无法成长,当外界发生类似事件时,真我还是会重蹈覆辙。不过,假我通过防御机制能够让我们免受痛苦和自我否定,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人的心理结构设计是十分巧妙的,越深度了解人性,就越能够发现造物主的神奇。身体的细胞是可见的,但人的心理结构是完全看不见的,每个人都存在舒适区,都具有真我和假我,都潜藏着一套完整的心理防御机制。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人类经过进化形成的这套心理防御机制,也会为个体带来好处和利益。
为什么假我这个保护防御机制会存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溯到很早以前的原始社会,那个时候的人们为了生存,就得时刻高速有效地处理问题,久而久之便有人脱颖而出。
有一群生活在海边的原始人,他们饿了就捕鱼,渴了就喝溪水。这群原始人中有一个人,他开始时和别人一样,每天都重复着捕鱼、吃鱼、睡觉、争斗、闲聊、睡觉等活动。一天,外面下起了大雨,所有人都不能出去捕鱼,只能待在石洞里。这个人闲来无事,就四下张望,因为一天不捕鱼他就会挨饿,连续三天不捕鱼,他可能就会饿昏,食物对他来说就是一切。这时候,墙角的一张蜘蛛网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蜘蛛丝虽然很细,却很坚韧。这个人突然间有了灵感,于是他找来了很多藤蔓,开始模仿着蜘蛛网编织起来,结果当天没有弄完。他最多还有一天的时间,否则捕不到鱼他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
第二天,即使别人都笑话他,但他仍坚持织网,直至傍晚,他终于编好了一张大网。他兴奋地带着网冲向海边,结果一网下去,捕到了很多鱼。之后,他每隔两天去打一次鱼,而且私下又制作了很多张网,然后把网进行出租,每个月其他人支付他10 条鱼,最终他成了这个部落的酋长。他们的部落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捕鱼,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和制作其他工具,从此过上了食物充足且安逸的生活,超越了岛上其他部落,慢慢地他又成为岛主。后来,这个人看到漂在海中的树木,他又灵感大发,制作了一只小船,开始利用它去征服周边的岛屿。
这也就是假我的保护机制作用之一,即帮助每个人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从而努力为自己的选择提供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获得进步。
假我的另一个功能是人格包装。当我们站在人群中时,都渴望成为焦点,都期待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获得认可和满足感。为了获得外界的赞美和掌声,我们会戴上一些华丽的面具,而且每个人的面具都是不同的,人生仿佛就变成了一场化装舞会。人们通过不断塑造自我价值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装饰自己、选择性地展示自己,表现出别人能接受和喜欢的样子,吸引别人的目光。
同时,假我也是一具盔甲,这具盔甲看起来非常刚强,不容许外界对我们的质疑,一旦外界伤害自己,就会变得强硬起来,甚至与外界发生对抗。
假我发挥保护防御功能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印象管理。别人会根据我们提供的形象为我们贴上各种标签,我们则会根据外界期望的样子来不断调整自己,隐藏糟糕的一面,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总的来说,假我获得他人认可的方法很简单,大家喜欢什么,“我”就包装成什么。
当我们非常用心地装饰盔甲、精心点缀面具的时候,突然有人批评和否定你的所作所为,开始时你一定会努力地反驳、争辩,甚至恼怒于别人对你的指责。但即便我们不愿意直面,而潜意识里又多少会认可对方的观点,能够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只是由于害怕别人看见真我,害怕受伤而极力反驳。一面纠结真我的过失,一面保护真我,抗拒否定和指责。我们并不知道假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他才是真正让真我受到伤害的“罪魁祸首”,直接导致了我们不能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长。
很多人都在拼命用各种方法掩盖真实的自己,有时候包装久了,误认为包装的“我”就是“我”,戴面具久了,就再也拽不下来,甚至都不承认撕下面具的人是自己。
在一次咨询课堂上,一位学员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非常温柔的30多岁的男士,他说由于自己的过分热心而导致了离婚:“离婚前我对我的妻子非常好,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做早餐,而且一周里每天的早餐都不一样,我会用心准备食谱,然后把这一周的食谱都提前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做完早餐后叫她起床,然后送她上班,晚上接她下班,早上准备好晚餐食材,到家就马上做饭。如果我晚上有应酬,也会把饭做好之后再出去……”
类似的事情他做了很多,但后来他的妻子还是提出了离婚,因为妻子觉得这份爱太压抑了。在这段婚姻当中,男士把自己包装成了“暖男”,实际是想靠情感牢牢控制他的妻子,让妻子依赖他、离不开他。这种自以为是的爱,核心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自己也享受其中,这种爱的形式变成一种错觉,仿佛“我真的爱她”。
后来,我和他经过深度沟通,使他逐渐看清了自己的真我:因害怕冲突而一味地讨好,因想控制对方而把爱作为工具,因害怕对方走开而用愧疚感牵绊对方……当看见真实的自己后,他的生活状态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如果我们不能穿越假我,用真实的自己面对感情,体会对方的想法,就很难获得真爱,也不能获得持续的满足和认同,反而容易迷失在假我的设定中无法自拔,并不断抱怨外界。
我们很多时候都期待获得大众的认可,从而不断努力地表现自己,但是当外界给我们正向回馈的时候,所获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却可能并不如想象中强烈,因为我们清楚别人爱的是假我,不是真正的“我”自己,甚至由此而备感失落。
当我们戴着面具面对外界时,真我被假我驱使,为了得到认同而坚持假我;越坚持假我,得到越多认同,最终便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样子。群居和独处成了两个样子,扮演假我压抑真我的过程,就变成了真我无法释怀的恶性循环过程。
总是用假我面对人群的人,会呈现出一种类似表演型的人格,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获得别人的认可,把生活变成了一个话剧舞台,随时为了各种各样的“人设”而准备不同的面具,最终活成了人群中的配角。
真我和假我是自己的两面,假我展现的是那个与众不同、有能量、温柔、友好的“我”,而真我则可能是那个喜欢独处、坏脾气、幼稚、悲观的“我”。只有承认“我”是所有正向和负向特质的总和,才能正视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处于安全和熟悉的环境时,真我显露的就会越多。人们常说修行如何,在家庭当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当婚姻出现问题,便选择离婚,但你最终会发现,遇到新的人仍然会争吵,离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调整自己才能适应百变人生。
在咨询课上曾有一个女同学说,她的控制欲很强,对丈夫非常强势,从来不会说自己错了,哪怕出现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所以总是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她认为自己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问题。如果让别人不再犯错,就必须对他更加强势,这样才能让他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就是正向动机的自己,也是假我的认知。
我问她为什么不能认一次错呢,她说:“低头了就是认输了,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了,也就没人在乎我了。”她害怕别人看见她的真我之后,会看不起她,因此把这一面深深地压抑在内心中,同时又试图用强势去掩饰她的恐惧。
这就是假我给她穿上的一套盔甲,用它来武装自己,最后让丈夫和自己都很受伤,但还觉得自己没有错,一直这样下去,婚姻自然会产生危机。假我的防御模式是人类自带的属性,在没有掌握人性的规律时,生活出现波折也在所难免。只有反思自己,穿越假我,承认不完美的这部分自己,才会卸下盔甲,面对真实的自己。
还有一位女同学说,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从小就非常害怕她,对她的要求都会尽量达成。她的女儿后来做了乘务员,她因此而非常自豪,在交流中也多次流露了出来。
这个女同学的假我是一个标准高、努力、负责任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她的真我是一个不近人情、喜欢支配别人的人。其实,如果没有她的高标准要求,她的孩子也可能会更好,因为孩子一辈子都笼罩在她的阴影下,不能过上自己期待的生活,她的孩子成了她生命的附属品。人生中最大的欺骗莫过于成功地欺骗了自己,如果她能够看见自己的假我这一面,相信她的那份自豪感就会荡然无存。
“我”的一部分是假我,另一部分是真我,假我为了保护真我而存在,真我则是为了满足真实的需求而存在,他们互相配合,没有邪恶与善良、阴暗与阳光之分。所以,面对真我和假我,都需要用心接纳,因为这就是生存更好的基础。
接纳真实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走出自我欺骗,才能看见真实。面对自己,允许自己有自私、糟糕的一面;面对别人,也可以随时选择卸下面具,从而让“我”可以看清真正的自己。越看清自己,就越能看清别人,就会体验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温暖。
真我和假我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游刃有余地转换并接受自己才是改变生活的第一前提。虚伪地面对他人,其实一开始就是源于虚伪地面对自己。当你还不知道如何面对真我、如何面对他人、如何应对世界时,往往因为担心真实的自己会令人讨厌才学会包装,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而使他人远离,害怕真实的自己对别人毫无价值或者让人讨厌。人很难真正地看清自己,虚伪只是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唯有当重大的痛苦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自己时,才会看见真我,看到过往中自己的伪装行事。
针对假我的修炼其实很简单,核心在于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是否因为别人的言语启动了防御机制,又回到了舒适区中;别人对我的否定和意见是否准确,到底是我做了什么才让别人存在这样的看法,我因为什么而辩解。唯有如实地倾听自己,觉察自己的内在对话,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打开一扇门,从而进入门中,看见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