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我”有三个自己,我们天天在对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脑海中不时地会出现一个想法,并且针对这个想法开始自言自语,有些声音是提醒一些近期重要的事,有些声音是为自己寻找理由,有些声音是谴责自己的行为,有些声音是不停地抱怨外界……而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内在的对话。自我对话可以帮助自身改善行为、稳定情绪、寻找理由等,但如果认识不够,也会造成自我否定和质疑,导致与外界的不断对抗。

一、自我对话的作用

当我们因某件问题而纠结时,头脑中就会出现很多声音,它们都在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争执不下,这就是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觉察对话是自我修炼的第一步骤,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1.自我觉察内心的所有念头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自我对话,只是自己没有留意到而已。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患上了心理疾病,总是没事就自己和自己说话。”其实这并不是心理疾病,因为每个人都会自己和自己说话,只不过我们把这些话都埋藏在了自己心里。孩子在孤独、紧张、担心的时候,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力,才会把自我对话表达出来。自我对话是看见真我最好的方式。留意自我对话的内容,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自我对话,觉察自己内心中的自我对话,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有不同的念头产生,有些念头可能会惠及他人,有些念头可能会伤害他人,我们要做的是规避负面的念头,引导正面的念头,这就是自我觉察内心所有念头的意义所在。

2.自我对话有正向和负向之分

世间本无善恶的定义,是因为有了善的定义,才出现恶的定义。但从人生成果的角度来讲,可以为善恶做一个主观性的定义:善可以理解为利于自身、利于他人、利于社会、利于自己未来的行为和思想;恶可以理解为短期利于自身,但不利于他人或社会。

邪念任由其发展则变成恶念,小事任由其发展则变成大事。我们的恶念都是由一些负面的念头开始的,你若不断想着它们,他们就会慢慢地积小成大,产生负面的结果。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花园,在春天如果你不除掉杂草的幼苗,它们就会慢慢滋生,阻碍花卉的成长,到最后你想要弥补的时候,栽植的花卉可能已经全死掉了。而清理杂草的时候,不仅仅要除根,更重要的是除掉它的种子。我们必须找到那些负面的种子,将它清理掉,这样才能避免负面结果的产生。

3.自我对话的内容是对当下状态最准确的呈现

其实,类似的对话过程,只要你用心留意,都可以听见“他”的声音:喜欢跑车的人,当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超炫的跑车时,会想到“我以后也要买一辆”;一位穿比基尼的美女从男士身边经过,他的内心往往会感叹“哇!这个女孩好靓”;当公司中的竞争对手在表达观点时,你就会琢磨“他说的这句话存在漏洞,可以反驳”。这些内心的想法,就是每个人进行的自我对话,也可以称之为未被表达的观点。

人生的走向是因几个重大选择而决定的,选择的产生都基于自我对话的统一。如果对自我对话的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产生。

第一,自我对话不统一,导致自我矛盾的出现。

矛盾促使产生纠结和内耗,甚至有些人连选择中午吃什么都会纠结很久。头脑中的每个“我”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互不妥协,还没有开始展开行动,自己就先把自己的精力内耗干净了。

第二,内在固着,导致与外界的冲突出现。

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好似指着天上的太阳,告诉别人这是月亮一样。内在固着的人,哪怕自我能量很强,与外界也会一直保持对抗,他们往往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每个人展现的生命状态通常都来自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内耗的,就会展现出低迷的状态;自我对话是自我认同的,则会展现出高亢的状态。但无知的人无畏,如果对规律不能深度了解,这种高亢的状态也不能持续。自我对话往往是复杂的、难以区分的,自我对话的混乱也造成了人生的混乱,因此,清晰自我对话是人生转变的一大核心。

二、自我对话的心理学背景

1923年,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动力论中重点解释了精神的三大部分,并在其中解释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代表欲望,完全隐藏于潜意识内部,我们很难觉察到,但欲望受意识所遏抑;自我代表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的意识结构部分,我们能觉察到其中一部分;超我代表人的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我们也可以觉察到一部分。其中,本我也就是后面提到的“本能的我”,超我则代表“理性的我”。

本我是基于人的原始欲望和恐惧,产生了需求和信念,它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从而获得瞬间的满足和享受快乐的体验。

超我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接受源自父母、长辈、学校以及社会、个人成长经历等的教育,这些教育赋予了我们道德规则和关于外界的认知。超我要求每个人为了长久生存,需要有选择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有时甚至是需要压制本能的需求。

当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时,就需要自我进行协调,为超我和本我找到一个平衡点。自我遵循的是现实的原则,既能让本我的欲望获得满足,同时又能让超我觉得符合标准。自我对话即代表着自我主导本我和超我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本能的我”和“理性的我”之间的对话关系。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存在着不同的“我”,这些不同的“我”有的时候会发生“冲突和斗争”,对待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会导致我们产生不同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感到难以抉择,不知道哪个选择是最优选择。

如果自我对超我和本我的协调失效,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我过于强大的人,会出现很多与年龄不符合、违背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冲动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超我非常强大,这个人就会追求完美,被社会的规则和道德捆绑,压抑自己的本能欲望和需求,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所以很多道德感非常高的人其内心都不一定是喜悦的。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多数来自超我的强大。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许多精神分析的内容被其他心理学派所否定,但是弗洛伊德所诠释的精神的三大部分一直沿用至今,在本书中,根据我多年的实际应用体会,对这套理论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和变动。

我坚持的核心主张是一切从实操中总结,在实践中出真知。我把自我对话分为两种对话模式,其一为真我小孩对话模式,其二为清醒者对话模式,多数人都会使用第一种对话模式,本节也将对其进行详细讲述,而把第二种对话模式放在下章重点分析。只有对这两种对话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准确地觉察自身,改变人生的境遇。

三、真我小孩对话模式

人性具有多种属性,在这里主要讲解真我小孩在自我对话中的三种属性,即小孩性、本能性和理性(见图6-1)。每个属性都带有各自的角度。小孩性主要代表真我小孩,在真我小孩的对话中具有取舍和协调作用;本能性代表人作为动物的原始本能;理性代表在后面建立的认知体系。这三者在自我对话中分别扮演不同的“我”,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了方便记忆和应用,本书中将其称为“小孩的我”“本能的我”和“理性的我”。

图6-1 一般对话模式

1.“小孩的我”

“小孩的我”代表因初始形象而产生的渴望,这种内在渴望赋予自身目标感,以利于在满足渴望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在本能性与理性的对话中进行协调,有选择性地满足原始本能,并且运用理性为工具,达成自身的目标。例如,因童年物质匮乏而导致缺乏安全感,其初始形象希望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有安稳和小康的生活,不希望生活有太大波折,当在未来人生中一旦遇到高昂的消费欲望等出现,他就会加以制约,用理性思考如何让自己具有安全感。

2.“本能的我”

“本能的我”代表着个体的欲望,每个当下想要被满足的渴望。喜欢吃各种刺激口味的美食;喜欢各种新奇的活动;喜欢自由、不被约束;喜欢漂亮的异性;喜欢被认同;喜欢成为焦点;喜欢管理他人,不容反驳……不同的环境下,“本能的我”需要满足的渴望各不相同。

如果“本能的我”开始放纵起来,这个社会就会混乱不堪,因此,法制便成为用来约束社会中每个个体本能部分的工具,法制不健全就会导致某些本能的肆无忌惮,导致各种伤害和暴力事件。人喝酒多了会失态,原因在于“本能的我”充满着动物本能的原始欲望,还有被压抑和未表达的渴望,喝酒之后“理性的我”约束力会变弱,使“本能的我”失去控制。“本能的我”也是一种动力来源,就像玩游戏时不能自拔、就像男人很难经得住貌美女性的诱惑,这种本能的渴望满足,来源于人的动物本能,也是人性的属性之一。

3.“理性的我”

“理性的我”代表社会赋予的认知和所在群体所赋予的价值观,从而衍生出自己内在的道德标准和原则。例如,作为丈夫需要赚钱养家,需要给妻子买鲜花,制造浪漫和惊喜;作为公民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在公众场合不能喧哗;等等。“理性的我”具备很强的逻辑和推理能力,对自身的真我小孩和本能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是心中的道德楷模,但因为正向动机的影响,会产生自认为的“有道理”和“正义”,所以有时候并不是特别客观。“理性的我”往往代表后天学习到的认知,时代在变化,“理性的我”也在不停地升级,需要不断更新对“他”的认知。例如,吃饭时尽量不要说话、上学一定不要迟到、不学习的人没有智慧、考上大学人生才会有前途等,这些标准和定义都来自后天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理性的我”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自己学习而来。每个人都具备学习、联想和复制的能力,从而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储存。例如,我们一开始不认识字母,但是通过学习最后掌握了,单词拼错了,我们就会做出更改,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第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来。例如,小的时候你看到其他同学因调皮被老师惩罚,从而学会了上课不能调皮,以避免受到类似的惩罚。

第三,通过重要的人物如父母、老师、长辈等灌输而来。例如,父母经常说男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上进心和野心,如果被家里面的男孩子听到,他长大以后就非常有可能会变成工作狂,而如果被家里面的女孩子听到,她在将来也很可能会找一个工作狂恋爱结婚。

第四,通过自己的思考而来。例如,一个男孩皮肤很黑,青春期的他和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绝了;过了几年,他又喜欢上一个女孩,表白又被拒绝了。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是被拒绝,最后他想明白了,是因为自己皮肤太黑。因此他就总结了一个道理,即皮肤黑的人不受人喜欢。他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自己的看法,一直到有人改变他的看法为止。

本能就像泛滥的洪水,理性则相当于牢固的堤坝。当本能有了堤坝的限制,将会产生两种可能:一种是洪水形成了水库,它会滋润一方稻田,使之成为鱼米之乡,处处充满生机;另外一种是理性的闸门关得太紧,无法释放出水库中的水,结果使四周的草木都枯萎而死。本能和理性之间需要一个控制闸门的人,真我小孩就充当了这个角色,他指挥着什么时候收紧闸门、什么时候开闸放水,从而做到本能和理性的统一。

四、真我小孩对话模式的混乱和合一

真我小孩的小孩性,有时候并不是非常的靠谱,就像贪玩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好玩而过度沉迷,又因为无趣而置之不理,这种不靠谱往往会造成本能和理性的混乱。真我小孩本身就是属于容易患得患失的。

在自我认同图中,走在假我盲目之路上的人,往往会因不断的成功而积累自我认同感,使之不断增强,直到到达假我愚昧之丘,但这种自我认同感会因进入假我失落之坡而慢慢降低。在自我认同感强烈的情况下,会产生更强的目标感,从而对本能和理性加以有效把控。但是,当不断地开始犯错,人生遇到连续的坎坷时,真我小孩的渴望也会变弱,内在开始质疑,对本能和理性的把控和协调能力随之变弱,从而导致对话混乱和失控。

当你仔细聆听那些毫无斗志的人,他们的思绪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尤其是那些自我压抑和抑郁的人,他们不单思维混乱,就连话语有时也毫无逻辑,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小孩性的协调和目标导向。这种失调是一种必然,因为真我小孩的坚守,往往会让人生去往窘境。

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本能和理性往往会进行辩论,争取对话的控制权,使我们因此陷入纠结。本能的小人说“我想”,理性的小人说“我不同意”;理性的小人说“我必须做”,本能的小人说“我不想”。这种对话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理性的我”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看待别人,“本能的我”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自己的需求,当看到一件让他们不满的事情时,“本能的我”会针对这件事表达自己的厌恶并且毫不隐藏,“理性的我”则会针对这件事,表达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看待“我”的本能和理性,最关键的是在于协调本能、理性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激发起我本能的欲望?又是什么让我形成看待对方的标准?

1.当自我对话中理性大于本能性

理性占据主导的人,往往用相应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别人,心中的道德感会使其产生好坏的评价,在未达成相应标准时,往往会谴责自己和他人。面对理性占据主导的人,他人也会感受到拘谨,仿佛有一双眼睛始终在观察着自己是否符合对方的要求。理性过强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并且不擅长深度的情感表达。

(1)“理性的我”占据主导会导致自我表露障碍

有的人天生就善于和别人沟通情感,而有的人天生就不善于用心和情感交流。“理性的我”占据主导,会导致我们不能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形成自我表露障碍。自我表露障碍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对方付出了很多,但自己羞于表达,往往会使对方不能完全领会。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向别人倾诉内心,不能有效地感知到他人的情感表露,都属于自我表露障碍的表现。

自我表露障碍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在孩童阶段,父母对其的情感表露度非常低,导致在小时候未体验到情感的表达,从而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习惯于理性表达,长大后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第二,在青少年阶段,受到某个重大事件的影响,导致自己不敢轻易与陌生人接触,这些经历也影响到其在未来与他人的互动和情感沟通。

第三,在成年节点,如若遇到重大的情感波折,也会导致其不愿与他人分享情感经历,对外界往往持有怀疑和抗拒等态度。

(2)“理性的我”占据主导会导致压抑情感

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利用情感来处理,但“理性的我”占据主导的人,往往压抑情感,阻碍了与别人的沟通。

情感和情绪是有区别的。看见孩子出生的一刻,发自内心的欢喜;看到多年未见的朋友,发自内心的温暖;看见许久未见的恋人,发自内心的激动……这些都是情感,情感是一种感觉。情绪则一般作用于结果上,期待的结果发生了,往往会产生正向情绪;期待的结果未发生,就会产生负向情绪。当自己的孩子淘气并且不听管教时,我们会非常生气,这就属于情绪。我们有时候会错把情绪当成了情感,有人经常说“打是亲骂是爱”,其实吵架是不会有情感的,因为双方没有情感的交流,只是互相发泄情绪。有时情绪也不一定作用在结果上,过往的记忆往往也会把情绪进行印刻,一想到某个画面,马上情绪也会衍生出来,这时的情绪是源自某种记忆。当情绪在某一段时间进行了积压,也会导致有时莫名的情绪产生,如愤怒、痛苦、压抑等。

非常理性的人会有情绪,但是情感则相对薄弱。例如在夫妻关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第一类是沟通的问题,相互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情感,第二类是性的问题,也多数是因情感表达不畅引起,第三类是责任的归属问题,大多数家庭可能规定了谁去照顾孩子、谁要去赚钱,这其实只是一种功能上的分配,属于责任的界限,过分强调就会导致彼此变得理性,进而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导致情感问题发生。

(3)“理性的我”占据主导会导致界限过于清晰、标准过于固化

如上所说,“理性的我”占据主导,往往会使相互的界限变得非常清晰——什么事情要由自己操作、什么事情要由他人来完成,当有人做了一些不属于他做的事情,就会导致情绪产生。界限往往会产生限制,社会的规则、人群交往的规则、事业的规则,这些规则也会限制内心的表达,会导致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这种压抑的力量一旦被释放出来,就会显得十分恐怖。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来自过往的经验,而总结的道理也只限于固定的生活模式,一旦接触更多的未知世界,如果“理性的我”占据主导,其强烈的对错思维就会导致与外界格格不入,而死守着自己的界限和标准,总认为自己的道理才行得通。

(4)过于理性,掌握很多道理,导致看不见真实的自己

过于理性的人,通常会给自己的行为寻找到最佳的理由,而且理由都是“完美无瑕”的,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一方面压抑自己内心的渴望,认为自己是极致的道德模范;另一方面给自己的行为寻找到了完美解释,具有极强的正向动机。历史上的许多高智商犯罪都如此类,这些人外表看起来非常冷静,但是会突然情绪爆发,然后瞬间又平息下来,因为他知道发泄情绪是不对的,是不利于自己的。他们掌握了很庞大的知识体系,貌似拥有了高认知水平,但是他们的认知又与真相相差甚远,依旧没有看清真我。

2.当自我对话中本能性大于理性

本能性占据主导的人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任性、肆无忌惮,不在意他人的意愿行事;对抗性强,遇到压抑或者控制就会反抗;不会委屈自己,只想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自控力差,不能有效节制欲望;自省能力差,心理防御机制很强,看不见真我。

本能性占据主导的人,很少会考虑代价。我做基金经理的时候,见过很多炒股的人往往是这样,刚开始看到别人赚钱,他也想做,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人都有欲望,股票赚钱的速度的确让人感觉致富很容易。但是一旦进入股票市场,只有少数人通过付出代价,开始看到股市亏钱的本质,有的人选择离开,有的开始深度钻研金融理论。但也有很多人,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依旧偏执于“我一定会翻身”上,变得更加固执和激进,他们往往会把亏损的原因归于外界,而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选择,包括事业上的选择、婚姻中的选择等,往往因为刹那的满足,走了很多弯路。有不少人在匆忙之间做了一个选择,几年之后后悔了,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回到从前。人生如戏,当我们没有做好这个角色的时候,后果和代价就需要自己和他人一起承担。有的人生活状况很好,却因做错一次选择而每况愈下;很多人生活状况糟糕,却因做对一次选择而扭转人生。人生的成功是由无数次正确的选择积累而来的,正确的选择往往基于未来想要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满足当下的欲望就一时冲动,走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弯路,使得人生因此发生转折。

自我对话的终极方向是合一,在此之前的自我对话,要不然是被本能所驱使,要不然是被理性所控制,要不然是在二者的辩论中不停地摇摆。因理性压抑本能所做的选择,终究会因为一个导火索全部发泄出来,像水库如果一直蓄水,总有一天大水会冲毁闸门;而受本能驱使战胜理性所做的选择,其代价也将会接踵而至,就像洪水总是肆无忌惮,四季轮回后就只剩下荒芜的稻田。唯有合一,才会如光芒闪现,穿透黑暗,照亮前行的路。

真我小孩的对话模式本身就来自匮乏,想要解决自我内在对话的矛盾,始终充满力量,就要从真我小孩对话模式进入清醒者对话模式。对话模式的调整,会直接让我们从匮乏走向清醒,通过觉察内在的对话,一念之转则可以改变人生。 ZI4h5agdt0hV3TJphcZ+xQxQGbOiZjohtfOIApOKvt+d3lxy2fOTskHXWnFVm7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