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碳市场的基本框架

碳市场并非是自然形成的交易市场,而是通过人为设计将碳排放的外部性内部化 后才产生的交易产品与交易需求,本质是一种人为创造的市场化碳减排机制,因此需要科学、严密的设计,并依靠强大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其合规运行。碳市场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五大核心机制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五大核心机制分别是碳排放权确定与分配机制,监测、报告、核查(MRV)机制,市场交易机制,清缴履约机制,注册登记机制;两大保障体系分别是制度与监管保障、能力建设。碳市场各项机制之间并非单向线性关系,而是互相影响、反复迭代的。碳市场基本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碳市场的基本框架

一、碳排放权确定与分配机制

(一)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

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是构建强制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前提和关键环节,步骤主要包括覆盖范围确定、总量设定、配额分配方法确定及配额分配等。由于碳排放权的上限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往往是多方博弈、协调的结果。

具体来看,覆盖范围的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行业类型、温室气体种类、排放门槛、监管环节及履约主体等,政府需要综合考虑本区域实际确定合适的选项,以实现最具成本效益的减排。覆盖的行业通常是气体排放量大且容易监管的行业,温室气体也应是排放量大且容易监管的。设置一定的排放门槛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但可能会削弱碳市场的有效性。监管环节通常选择便于监管、通过减排或成本传递可直接影响排放的环节。一般而言,排放点上游易于扩大覆盖范围,交易和履约成本低,但不易于下游行为模式的改变,如对石油分销商进行监管;排放点更易于实现精准测量,如对发电设施进行监管;下游消费者通常会释放最直接的价格信号,但交易成本较高,如对建筑用能进行监管。履约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具体的生产设施。

总量设定需要综合评估本区域的历史排放水平、预测的未来排放量(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速度的预期等)及减排机会与成本,以确保碳市场纳入管控的排放总量目标符合本区域总体减排目标。配额分配的方法根据是否有偿,可分为免费分配、有偿分配及部分有偿分配。免费分配一般采用历史数据法或基准线法予以确定。基准线法相对公平但设计难度较大;历史数据法的行政成本相对较低,但相对不公平,缺乏有效激励。有偿分配一般采用拍卖法/竞价法或固定价格出售法,其中拍卖法/竞价法更有效率。从实践来看,碳市场建设初期通常采取配额免费分配,随着碳市场逐渐成熟和排放目标约束趋紧,配额分配将逐渐转向有偿。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采用部分有偿分配的方法进行过渡。例如,在免费分配法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设定控排系数确定有偿分配比例,随着碳市场的推进,不断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直至最终实现全部有偿分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型(CaT)碳市场也会采用基准线法进行配额分配,但会综合考虑总量控制的约束;而基准线与信用交易型(BaC)更测重于基准线的设置,对总量控制的考虑较弱。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法如表2-1所示。

表2-1 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法

(二)碳减排信用:项目注册与减排量签发

碳减排信用确定的底层逻辑与碳排放配额存在本质区别,与碳配额强调强制减排义务并由政府统筹分配不同,碳信用分配建立在自愿减排的前提下,通常是政府或其他管理机构为支持鼓励先进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发展而建立的激励机制。项目业主可以根据碳信用机制发布的相关指南与方法学 ,识别、开发自愿减排项目并在碳信用机制取得项目注册,经项目碳排放与减排监测核证后,最终获得由碳信用机制管理机构签发的可交易的减排量。为确保减排量的真实与公正,降低损害环境完整性 的风险,碳信用机制通常需基于一定原则开展。其中,额外性是碳信用机制的核心关键原则。碳信用机制基本原则如表2-2所示。

表2-2 碳信用机制基本原则

续表

碳信用机制通常基于自身发展宗旨、目标等确定支持的碳信用项目类型,目前碳信用的主要类型如表2-3所示。从实践来看,碳信用通常来自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节能等项目。

表2-3 碳信用的主要类型 4kPuFMSK0XdAWFSIesefhxpCIMpk02gG9g/8qMbSdtIKn88Pj8zeKoPffoRi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