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2000年后我国居民消费状况的变化

一、本节引言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进入21世纪以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民众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居民的消费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而是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更多地提高生活品质。尤其是近2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2019年,我国国民总收入达到988458亿元,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经济增长6.1%,其中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57.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传统;二是人口结构的变动;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殊性。当前大多数研究是基于消费的某一方面展开的,如粮食消费、能源消费等;也有学者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一些时间跨度较短的研究也大多发表于2010年以前,或是对2015年以来近3~5年的研究。少有学者对2000—2020年这20年间我国的消费变化进行详细的、分阶段的研究,也很少有人对这一时期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变化进行系统性分析。2020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此后人们的消费显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将2020年作为研究的关键节点之一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节将从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两方面,将2000—202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我国居民的消费变化进行历史回顾,探索居民消费行为是如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二、2000年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行为,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纵观近20年来居民消费的总体趋势可以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转型和升级。

(一)2000年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回顾

我国近20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由图1-1可见,近20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100280.1亿元到2006年219438.5亿元,翻了一番有余。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更是达到412119.3亿元,是2000年的4倍,而2019年几乎达到了2000年的10倍。

图1-1 2000—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从表1-1中可以看到,2000—2010年,我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这是世界罕见的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这10年间,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王一凡(2016)提出,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之后,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人们的投资欲望和消费信心下降,政府为了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促使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缓经济增长速率,调整“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进出口贸易”这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11—202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7%左右,接下来,我国需要新的经济转型刺激来促进经济迈向发展的新阶段。

表1-1 国民总收入指数及增长率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第1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9.8%。我国亟须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尽快恢复生产,加大力度促进经济发展。2020年第2季度实施的“消费券”“地摊经济”等都是能够帮助社会尽快恢复经济活力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鼓励和促进消费来刺激经济复苏。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需求当中,消费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学者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会对居民的消费造成较大影响,理由是“非典”时期居民的消费活动降到了谷底。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人们在家中无法外出,消费活动并不活跃,所以图1-2中2003年出现了凹陷区域,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6.1%。2020年第1季度,同样是受疫情严重影响,人们无法外出,但是消费支出的贡献率甚至比2019年第1季度更高,达到了64.1%(见表1-2),这有可能是因为移动支付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上述证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基础是存在的,一旦技术上能做到让居民足不出户地消费,则消费经济依然会活跃。这说明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始终是巨大的。

图1-2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

表1-2 2019—2020年第1季度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二)2000年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概述
1.2000—2010年:实力积累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实行了20多年,让我国从缺衣少食、物质资源匮乏逐渐向物质充裕转变,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经济规模。2000—2010年是我国经济实力累积和快速赶超的阶段。在这段时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率在10%以上,基础工业实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但是2008年国内灾害频发,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泡沫使投资和消费的信心严重不足,我国经济猛冲的势头在2008年之后有所减缓。

2.2011—2015年:转型发展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传导到消费者层面,2010年后,消费者更加理性地对待货币持有、投资和消费行为。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开始了经济的转型,线上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淘宝、京东等线上消费平台成为消费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支付开始大范围普及,电子消费势头兴起,线上消费盛行。

3.2017—2020年:“互联网+”生态阶段

2016年年底,我国基本实现了移动支付全国范围内覆盖。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传统企业与线上企业各取所长,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全渠道融合服务模式。特别是2016年开始,“共享经济”持续发酵并深入拓展到各个领域,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充电宝等。“知识经济”在2016年年底也开始活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便利、成本更低,但是更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为内容付费。

同时,服务性的互联网生态链更加完整,引入信用评级后,许多消费变得更加便利。例如共享单车可以免押金骑行,支付宝、微信支付在大多数消费场景下都可以使用。消费渠道不再是割裂的“线上”或“线下”,“新线上”“新线下”的业务模式不断涌现,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进一步扩大。

(三)2000年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2000年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收入增长的趋势和幅度与经济增长大致趋同。从图1-3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逐年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没有可支配收入上升的幅度大。从图1-4可以看出,虽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逐年增长,但其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四)2000年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2000年后,我国中产阶层群体不断扩大,2010年达到了3400万人,2018年更是达到了31100万人,为2010年的近10倍,而中产阶级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同时,高净值人群也有一定的增长,相较于中高产阶级,低收入群体在逐步萎缩。总体来看,我国社会结构更加均衡。

图1-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

图1-4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三、2000年后我国消费的结构性变化

消费结构可直观地反映社会的消费趋势和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度量指标。在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中,食品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娱乐、教育、医疗、旅游等占较大比重。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2019年,食品支出占我国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8%。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我国大部分家庭成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

(一)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是一个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从图1-5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总体是逐渐降低的,除了在2008年有一个小幅度的反弹,其余时间都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1—2012年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21世纪初,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4.25%,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和物质水平的极大丰富,我国居民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2018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是28.36%,进一步实现了相对富裕。

图1-5 2000年后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二)居民消费种类逐渐多元化

2000年至今是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20年,经过了困难和转型,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活力。随着经济模式的多元化,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2000—2007年,人们的消费意愿不断上升,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不再只是满足于日常开销,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变得谨慎起来,更加倾向于耐用的、低价的生活必需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消费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如图1-6和图1-7所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逐年增高,我国居民每年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不断攀升。

由图1-8可以看出,2000年后,住房消费在居民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交通和通信及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也较之前有所增加,而在饮食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降低。

图1-6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图1-7 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

图1-8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不同方面的比重变化

(三)消费群体逐渐扩大

(1)过去经济不发达的中低线城市逐渐成为新生代消费力量。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居民生活压力较小,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休闲消费,而且在2010—2018年,三、四线城市中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30万元的家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这些家庭成了新生代的消费力量。

(2)消费群体年轻化。80后和90后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小就熟知各种电子信息产品,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广泛,很多人的消费欲望也大幅度上升。而且这些年轻群体不太注重储蓄,个人储蓄率普遍较低,有较强的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观念。80后是当前消费主力,但90后有赶超的迹象和趋势。

四、2000年后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一)个性化消费

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自我意愿的表达,强调个人标签,更加热衷于定制商品。80后和90后并不过度追求大品牌,对于一些原创的、独立的品牌和设计也有极强的消费意愿。比起大批量、同款式的“标准品”,他们更注重品类细分。不同的文化圈子也可以引领消费趋向,比如二次元圈、汉服圈、美食圈等,处于不同圈子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倾向。

(二)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新一代消费者虽然奉行“一分价钱一分货”,但不再单纯以价格为导向,更看重货物的品质,以及货物与自己是否相匹配,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分层。他们不再过分关注奢侈品,更多关注货物品质是否与价位吻合,以及质量或设计上的安全性、美观性和未来可投资性;也不再过分追求外国品牌,国产货物也越来越受他们认可。理性选择成了消费的主流。

(三)内容付费和知识付费导向突出

内容成为当下消费者消费时更为关注的一个因素。线下新零售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体验,一些“网红”店铺不仅是在售卖物品本身,更多的是在售卖环境、服务等内容产品。这些内容将商品与消费者更好地对接,在为商品增值的过程中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另外,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大家愿意为了歌曲、电影、游戏或一些有用的网络课程付出金钱。近些年来,人们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消费比重逐年增加。

五、2000年后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

(一)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家庭房贷参与率为16.5%,信用卡信贷参与率为4.1%,汽车信贷参与率为3.9%,居民杠杆率较高,短期消费信贷占比上升。蚂蚁花呗目前大约有3亿用户,其中青年人的占比极高,每4个90后中就有1个人在使用蚂蚁花呗。超前消费成了青年一代的消费常态,而且现在普及的共享模式是信用消费最主要的激发场景,快捷、便利、前期成本较低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信用消费。

(二)大数据技术优化了消费过程

大数据技术让线上消费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能及时按照浏览记录和兴趣爱好推送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除了线上消费平台,在一些线下的商场,或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中,大数据技术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例如实时显示商场客流量、排队等候就餐、共享单车实时定位等。

(三)未来消费趋势预测

未来的消费一定是向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口碑将更加重视;零售渠道去边界化,线上、线下将进一步融合,无人商店等新兴零售业态崛起;进一步优化线下零售的消费体验,围绕“消费者”这一核心展开更多的消费模式探索。

今后,新的技术变革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来大家高度关注的焦点,目前正在改变着医疗、物流、教育等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转型及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一定会给消费趋势带来更多新的变化。 RYMVKSwwMbIsg/sExGsnzsq/6knV1hAydjkccwFn61tdPXP6Z8/StvsUkNXqPC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