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分析曹操为什么能成功时,有很多说法,其实他一开始是受袁绍的扶植。
袁绍派曹操去中原发展,并且能够一直容忍曹操拿着汉献帝呆在中原,是因为需要以他来对抗袁术。袁绍和袁术本是堂兄弟,但是俩人反目为仇了,袁术占据南方的南阳郡、扬州,又联合了其它势力,这就使得袁绍(他自己要对付公孙瓒)不得不派出曹操南下到中原占取地盘,以对抗袁术等力量。
如果袁绍能不跟弟弟袁术反目,则曹操就没有机会了。
袁绍连一个弟弟都不能安结,是他走向被动的原因。这也就是外宽内忌。
没有袁绍的扶植,曹操是不能在中原立足,也谈不上迎接汉献帝的。而曹操得到这样的机会,是因为他从步入政坛之后,一直就是紧紧跟着袁绍的。跟对了人,是曹操一切事业的首要条件。
官渡之战曹操取得胜利,但这只是打退了袁绍的进攻而已,袁绍对曹操的威胁,并没有解除,也没有削弱。对于曹操来讲,幸运的是,两年后袁绍就病死了。
随后,曹操花了六年的时间与袁绍的长子和三公子(袁尚)鏖战。打了长达六年的时间,可见对方势力很强,曹操的胜利是意外的,也是幸运的。具体来讲,袁绍的两个儿子内斗,互相厮杀不断,于是袁谭就引狼入室,叫曹操来帮自己。曹操和袁谭结盟,还互相嫁了闺女,终于曹操攻破了袁尚的大本营邺城。袁尚败逃之后,曹操又转而跟袁谭打。最终,曹操灭掉这兄弟倆,尽占北方四州。
显然,大将军袁绍的失败,就是因为不能和睦两个儿子。这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鲜明例证啊。
袁绍跟自己的弟弟袁术不能相合,跟投奔他的吕布也反目成仇,不能相容。这就是他的自大。一个人总是想得到所有人的承认,自己却不肯承认别的人。这是因为,人认知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是不一样的。袁绍自我认知太高,于是不能承认和接纳别人,于是变得脆弱。
曹操豁达大度,当然也可以说是矫情任算,他对别人不是选择了斗争和征服,而是力求融合成共同体。从忍着给人做小弟开始,曹操一直能保持自己的增长,直到他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