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好的员工,就是先去做自己主张的东西,然后再说。
孔子希望管理人员、员工是务实者,准确地说,是能落实自己所提出的管理主张或者专业模式的人。不能光说不练,想法很多,但都做不到,只是空谈和炫耀自己有想法。
孔子说:“好的管理者和员工少说出话,因为怕自己的行为追不上自己的话,那是一件令自己可耻的事情啊。”
孔子人为,如果你没有信心做到你所强调的东西,你宁可不要说,不要强调。
孔子重视少说多做,说出的想法、模式,就应该是能做到的。这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威信。否则这人就成了不靠谱。想法很多,喜欢大放厥词,但是实用的很少,反倒混淆视听,使别人对现状发生疑惑,终究还无益于事。
以为唱唱高调就算完成任务了,在孔子看来,这是危险的。
关于怎么才能不犯错,当然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去实现,但最好的办法是孔子说的:“对于那些听说来的不甚可靠的信息,放在一边不要信,也不要照着办。对于自己相信有把握的,决定办的,也要慎言慎行,不能把话说满。这样,你说的话,犯错误的机会就比较少,你办的事,最后让你懊悔的也比较少(意思是办错的也比较少)。坚持做到这一点,当经理当高管什么的,就都可以做到了。”
孔子说的,是说话要慎重。说了没办成,上级肯定觉得你不能依赖,无法叫你独当一面,做经理。所以,做事说话要有把握,老成谨慎,方才能被托付。
马和车辕是这样连结的:车辕是一根向前伸出的杠子,上有一个横向与之垂直交叉的横木,横木上面再装个轭,马的脖子就在轭下面。车辕与横木之间,是用铆钉连起来的,但是这个铆钉不是死的,是孔大钉细的,可以轻微活动的,这样,马脖子在乱转乱拐的时候,不会伤到车辕,而且车身不会跟着乱震摇。这个“铆钉”,就叫“车兒”或“軏”。
孔子说:“公司内部没了信用,那就没法搞了。就像车上如果没了车兒、軏,车子就别想走好了。”
所以,信,是公司的润滑剂和连接器。如果公司内部说话不讲信用,那公司这架车子,是走不好的。
所以,对员工或他人做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一个旅居德国的中国妈妈说,我的小孩去找她的德国朋友玩,到了对方家,结果对方说:“对不起,今天我没有时间。”于是扭头就关门,不让她进去。这换了我们中国人,早气死了,我老远来找你,居然不让我进你家。但是他们德国人就觉得这是正常。反过来,德国小孩来找这中国小孩,这中国小孩如果说:“我今天忙,对不起不能接待你们。”他们也会毫无不高兴地回去。
为什么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直接呢?因为普遍的人际间的信任比较强,在遇到这种意外时,大家也不会往恶意的方面去揣测,于是节省了很多人际关系维护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又譬如挂电话时反复致意,也是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