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迪化屯城

说到乌鲁木齐的建城,还得从清代经略西域,统御这片疆土说起。清军进入新疆后,首先遭遇的便是厄鲁特蒙古人的激烈抵抗。

清雍正七年(1729),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凌发动叛乱,清政府派出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与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分路征讨。雍正九年(1731),叛军厄鲁特骑兵约两千余人进攻鲁克沁,即今天的鄯善县一带,唐代时称之为柳中县,清代称辟展。岳钟琪率部属据守着柳中县的土城,准噶尔部的厄鲁特人久攻不下。双方激战了四十余天后,最后厄鲁特人抛下了两百多具尸体,而去改攻吐鲁番的哈剌火州,即今天的吐鲁番二堡。

厄鲁特人三百余副木梯来攻城,但清军据城而守,以逸待劳。激战中,厄鲁特人闻听清军大军将来救援,又丢下三百多具尸体,仓皇而逃。战后,清军总结与厄鲁特叛军的战役时认识到:厄鲁特人善于骑马射箭,适于马上作战,不如筑堡屯田较为稳妥。马上作战清军不敌厄鲁特人,如果储存足够的粮草,坚壁清野,固守城垣则可以以逸待劳,以一当十。

这一年,西路将军岳钟琪奏报雍正皇帝:吐鲁番有通伊犁的道路,乃准噶尔出入的必经之路,应设置卡伦。进而,雍正主张在乌鲁木齐建城,如此才可以防止准噶尔部从哈喇沙尔(今焉耆)抄袭后路。而且乌鲁木齐建城后,可与吐鲁番形成犄角,相互支援与照应。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后,于次年要与新近臣服的藩属国哈萨克汗阿布赉商讨擒拿叛匪阿睦尔萨纳等事宜。阿布赉汗趁机向清政府提出了要与大清进行贸易,以马匹来换取内地的绸缎、丝绸、京庄布、茶叶的要求。但当时乌鲁木齐地势空旷,尚未建城。清政府担心与阿布赉开市以后无法对交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且双方接触后容易造成“转而滋扰”的弊端。

后来根据奏报,乾隆皇帝也考虑到:在新疆的中部需要建立一个战略支撑点;且乌鲁木齐地处山坳,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于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决定在乌鲁木齐建造一座城堡。乾隆皇帝谕旨乾清门侍卫努三查勘乌鲁木齐等地可以垦种的土地,并布置陕甘总督黄廷桂在乌鲁木齐试行屯垦,“量力授田愈多愈善”以资配合。屯垦生产的粮食需要储存,于是又在当时的乌鲁木齐建造了二十四间仓库。所有这些建筑工程,都是由负责屯田的副都统定长督建完成的。

这座土城起初只是一座仓库,后称“屯城”,到“迪化新城”建成后,“屯城”称为“迪化旧城”。纪晓岚说的“迢递新城接旧城”便是指这个地方。到了清代在乌鲁木齐建城实行都统制时,这里已经建成了 15 个大小城堡,后来发展到了三十余个。

因这座屯城的建造最初仅仅是为了换马交易,所以建筑时十分简便、仓促,考虑也不甚周全,其规模自然比较小。于四年后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一月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九月间,参将吴士胜率领 240 名绿营兵,在建造阜康营房的同时,又对迪化的这座城池进行了补修,添筑了四座城门,且将城垣加高到了 1.5 丈,加厚到了 1 丈。通过这次补建,乾隆皇帝将此城命名为“迪化”,并给四座城门颁赐了名称。

在今天的天山区乌鲁木齐南门解放南路财神楼子以南,即南门汗腾格里清真寺以南,龙泉街(爱国巷)以北便是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修建的边长一里五分(占地约 0.05 平方千米)的小城,也就是乌鲁木齐建造的最早的屯城。它还没有现如今一所普通中学的操场的面积大。乾隆二十八年(1763),对这座屯城进行了加固、重修后,“乾隆亲自命名为迪化,并赐东惠孚、南肇阜、西丰庆、北憬惠之城门名称”。乾隆三十二年(1767),迪化新城竣工后,又将“迪化”城名、城门名悉数移给了新城,原先的屯城称为“迪化旧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乌鲁木齐巩宁城建成后,迪化新、旧两城并称为“汉城”。

今天乌鲁木齐南门一带的“马市”“马王庙”就是因为当时养马、换马的缘故而得名。纪晓岚也曾留下了“谁言天马海西头,八骏从来不易求;六印三花都阅遍,何曾放眼看骅骝”这样的诗句。

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上的财神楼子一直保存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才予以拆除,其余城墙在光绪十二年(1886)便已不复存在。

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初,1942 年 8 月 29 日到 9 月 1 日,宋美龄代夫出征来迪化收抚盛世才时,南关一带的街道两边的商铺都被加高成为两层,即沿街一面有窗户,墙壁,背后则空空如也,以营造迪化市的街道繁华假象。

据史料记载,在与现有地名进行核对的情况是:这座城门的北门在今天解放南路亚鸿大厦往南接近十字路口处的财神楼;今天的解放南路与龙泉街及爱国巷之交汇处为南门;今利民巷北侧是城池的西门;今天建中路上的青海寺(原西宁寺)系同治七年(1868)在东门门址上所建;今青海寺巷与解放南路的丁字路口便是乾隆屯城的市中心;今东方寺以西的新市路至市场的一段即屯城的北城墙遗址;今龙泉街到爱国巷(山西巷)为屯城之南城墙遗址;今利民巷以北至新市路,南至龙泉街一段为屯城之西墙;今建中路北至新市路、南至山西巷及和平北路之岔口一段为屯城之东墙;今利民巷与新市路之十字路东南系屯城之西北角;今利民巷与龙泉街连接处即屯城之西南角;今山西巷与和平南路之交汇处之西北,即屯城的东南角;今东方寺附近即屯城的东北角。

今天的自治区卫生厅以东、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南关派出所以北,即当年迪化屯城的马市,与哈萨克汗阿布赉交换马匹的场所。很多年后,人们仍能够在此处看到柱顶石、石过梁、石鼓以及木质结构的建筑物。而且此地低于地面一两米,多系经年累月积土煤灰淤垫碾压所致。

据与民国三十六年(1947)屈武任市长时题写签名的《迪化市街区图》核对,其上所列“周一里五分”基本吻合。

迪化屯城建成后,作为战略支点的巴里坤逐步为地处中部的乌鲁木齐所取代。乾隆皇帝也采纳了陕甘总督杨应琚的建议,将安西提督驻巴里坤的提标五营里留驻巴里坤外,其余的移驻到乌鲁木齐。这对迪化城今后的一步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px4e6eSHEngFQy+8Ug4I7qZ8ysEFsOLxweslxMZxIVHlhtQMn5ADyxRLaDOdIz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