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亚心之都、荟萃之地

写新疆远古历史的人们,往往一开篇便是西王母神话。然而这些又似乎都是昆仑神话所涉及的内容。或许您会认为传说并无多少史实来作为依据,但对于可以每日“骄阳看雪”眺望博格达雪峰的乌鲁木齐人来说,还是会深深感念于这座“神山”带来的诸多护佑。所以自清代在这里筑城开始,人们便开始齐聚在乌鲁木齐的最高点——红山嘴举行“望祭”,行三跪九叩之礼祭拜博格达山峰。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否定那些昆仑神话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何况距离乌鲁木齐近在咫尺的还有一个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天池。

自凿空西域、两次出使塞外的张骞始,走的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道,其遗迹大多遗留在和阗、喀什以及中亚一带。西汉时,乌鲁木齐尚属于“十三国之地”,驰骋草原的人还没有习惯建立固定的城池。而东汉时期的班超,在固守疏勒国十八年时,乌鲁木齐还只有居民三百二十户。到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留下壮美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此外很少留下那个时代的印迹。

由草原上的驿站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首府城市,乌鲁木齐走过了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据考古发现,乌鲁木齐这个区域早在距今四千至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也便有了人类生存的足迹。“战国时代,乌鲁木齐地区属于古姑师——车师人的活动范围。当时乌鲁木齐南郊已居住着较多的人群。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或兼营畜牧业,同时也有了比较发达的制陶、金属加工等手工业。”西汉时,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他们‘不建城郭,居无定处,惟顺天时,逐趁水草,牧牛马以度岁月’”。东汉时,乌鲁木齐曾属于卑陆和劫国的辖地,最初的人口只有“三百二十六户,一千八百八十七人”。三国时期,这里曾属于车师后部。晋朝时属于高车(铁勒),后来被柔然占据。北周时期属于突厥,隋朝时属于西突厥,唐朝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唐朝贞元年间时,这里一度曾被吐蕃所攻陷。宋朝时,它又是高昌回鹘的北庭属地。元朝时,它属于回鹘五城的统辖范围。明代时,它属于厄鲁特蒙古(明代称为“瓦剌”)和硕特部的游牧之地。明朝末期,和硕特东迁之后,这里又成为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游牧之地。

红山塔与地标建筑 何忠摄

元朝在新疆的厄鲁特蒙古人(元朝称为“斡亦剌惕”)和后来清代戍边新疆的满族人,都曾是崛起于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他们都是驰骋于草原的马背民族。随着元代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弯弓一箭,划出西部连同欧洲这样一个巨大的圈,新疆也便成了察合台及窝阔台的封地。到了成吉思汗的孙辈手里,这些封地发生一次次内讧、纷争,终于被另一个马背民族追赶驱使得东躲西藏,无处安身。清军入关后,西指新疆,欲成一统之势,自然与厄鲁特蒙古人发生了碰撞。两个马背民族,在西部草原上展开了一次次激烈角逐和疯狂厮杀。

清代典籍《三州辑略》在述及乌鲁木齐起源时说:“乌鲁木齐,厄鲁公孙此建瓴,地为厄鲁特公族葛尔丹多尔济之昂吉。”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有厄鲁特人的身影。很自然,乌鲁木齐最早是厄鲁特蒙古人的乐园,他们在这里游放牧马,享受草原的富足与安乐。

清军进入中原以后,为巩固平定西部边陲,在统一新疆的进程中,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在乌鲁木齐修筑了一座屯城,起名叫作乌鲁木齐(urumqi),这便是乌鲁木齐最早的城郭。魏长洪先生说“urumqi”一词最早见于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译作“委鲁母”。傅恒等所著的《西域同文志》、王初桐著的《西域尔雅》及徐松著的《西域水道记》当中均把乌鲁木齐译作“格斗”;《新疆图志·古迹志》则说“乌鲁木齐”意为“好大围场”之意。当时的乌鲁木齐并非专指一座城池,而是因为乌鲁木齐河将其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称。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乌鲁木齐同知。

习惯于马背生活的厄鲁特蒙古人,自然没有后来者满族人那种充分吸收中原汉文化的包容性。马背和毡房,便是他们的家园,自然他们也用不着定居一地,筑城、建城。

“乌鲁木齐向无城,乾隆二十八年创筑于红山之侧。”这是清代在乌鲁木齐筑城的最早记载。当时清军在今天的迪化屯城以北,也即历史上的老城以北,就是今天的北门到南门之间一大片区域修建了一座新城,城名也由乌鲁木齐改为了迪化。清政府将原巴里坤大臣裁撤,巴里坤提督府移到了乌鲁木齐。乾隆三十四年(1769),曾流放新疆乌鲁木齐的纪晓岚赋诗说“城旧卜东山之麓”。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政府将乌鲁木齐同知改为了参赞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政府又在迪化城修建了巩宁城,即现在人们称作老满城的地方(新疆农业大学校内区域),行政中心也由迪化新城移到了巩宁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乌鲁木齐参赞大臣改为乌鲁木齐都统,设立了镇迪道,隶属于甘肃布政司。在镇迪道下设置了迪化直隶州。迪化直隶州管辖的范围包括昌吉、阜康、绥来(今玛纳斯)。咸丰三年(1853),原属于镇西府的奇台,都划归到迪化直隶州。镇迪道、迪化直隶州的办公地点均在巩宁城。直到同治三年(1864),受陕甘回民暴动的影响,新疆当地上层势力亦发生叛乱,攻陷了巩宁城。当时的乌鲁木齐都统平瑞殉亡于城中,巩宁城也从此废弃不用了。

乌鲁木齐筑城最早只是一个屯城,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又兴建起了迪化新城,还有巩宁城,且筑城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这是由于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疆政策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致。清政府最初对新疆的治理初具规模,但尚未对整个新疆治理做系统的长期的制度性安排,仅是想建一座屯城临时与哈萨克汗阿布赉进行换马贸易。

《新疆四道志》介绍当时迪化县的疆域时说:其辖境“东至水磨河距城一百二十里,与阜康县所属博克打山连界;西至头屯河距城八十里,与昌吉县连界;南至阿勒塔济河距城九十里,与喀喇沙尔小朱勒都斯连界;北至白家海子距城二百一十里,与科布多属大戈壁连界;东北至沙梁距城二百里,与阜康县连界;东南至雅尔岩距城四百一十里,与吐鲁番厅连界;西北至沙梁距城二百六十里,与昌吉县连界”。而当时乌鲁木齐的管辖范围则是:北至古城奇台,西至喀喇乌苏,以及现在的精河县均在其管辖范围内。也即当时乌鲁木齐都统所管辖的行政范围,囊括了现今的乌鲁木齐地区、昌吉州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以及博州的精河县、塔城的乌苏市,以及奎屯市等地区。《乌鲁木齐事宜》在论及乌鲁木齐当时的管辖疆域时说:“乌鲁木齐至京八千六百里。东界哈密所属之南山口计程一千五百七十里,西界伊犁所属之胡素图布拉克台计程一千五百五十五里,南界喀喇沙尔所属之苏巴什台计程八百里,北界塔尔巴哈台所属之乌尔图布克台计程八百三十五里。”但随着乌鲁木齐行政区域的一次次调整,它的区划面积反而越来越小了。

博格达峰下的美丽家园 李奇渊摄

终年白雪皑皑的博格达雪山下,春季冰雪融化,从南山喷涌而下,沿着还没有收水入渠的河滩公路肆虐着倾泻下来,乌鲁木齐的中下游顿成一片泽国。由此早先的乌鲁木齐城区,无形中被泄洪的河滩路分隔成了东、西两个部分。

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光绪十二年(1886),刘锦棠将原来的迪化直隶州升格为迪化府,同时在迪化府下设置了迪化县。新疆省府、迪化府和迪化县的治所均在迪化城。

到了清嘉庆年间,乌鲁木齐便由一个驻军屯点逐步发展到一座城市的规模。清代流放此地的史善长说乌鲁木齐“酒肆错茶园,不异中华里”。著名学者,也曾是流人的纪晓岚曾形容乌鲁木齐时说:“廛肆鳞鳞两面分,门前官柳绿如云;夜深灯火人归后,几处琵琶月下闻。”其在诗后附注说:“富商大贾聚居旧城南北二关。夜市即罢,往往吹竹弹丝,云息劳苦,土俗然也。”当时这里的居民成分,已不再单一,除了有供职于此地的清代官员、驻军外,还有内地迁居而来的中原汉族人,还有维吾尔族人,他们或为担任公职而来,或流放于此。居民中还有很多的生意人,他们皆从天津塘沽一带经营生意定居此地,还有陕、甘一带的小商贩也在此地谋生。

作为一座城市的名字,迪化系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亲自命名颁赐。1954 年 2 月 1 日迪化改名为乌鲁木齐,改名的理由是“迪化”包含歧视之意。

乌鲁木齐正式设市,是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当时乌鲁木齐尚叫迪化市,第一任市长是金绍先,第二任市长是屈武。1949 年 9 月 25 日,新疆和平解放。12 月 17 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 7 个区,54 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 3 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

1953 年,乌鲁木齐将原属于乌鲁木齐县的六道湾、七道湾、八道湾、苇湖梁、乌拉泊、大仓沟划入市区,扩大了市郊面积,城市面积达到了 170 多平方千米。

1954 年 2 月 1 日,迪化市改名为乌鲁木齐市。1959 年,国家正式批准乌鲁木齐市升格设区市(地一级市),并批准设立相当于县一级的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 5 个市辖区,将原属于昌吉州管辖的米泉县划归乌鲁木齐市管辖。1971 年,乌鲁木齐市又新增设了南山矿区,共计一县六区。

后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如今的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市辖七区一县(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总面积 1.42 万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 261.88 平方千米。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分界。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乌鲁木齐市的常住人口为 3112559 人。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民族 13 个。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等族。

由曾是镇迪道辖地的古城奇台盛产的硅化木判断,1.8 亿年以前,整个新疆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时候的人们距离海洋并不遥远。沧海桑田,物换星移。随着欧亚大陆板块与南亚印度板块的碰撞,地壳的运动、变化,昔日宽阔的海洋变成了屹立苍穹的西部高地。

古往今来,许多志士文人都曾在乌鲁木齐这片土地上驻足、停留,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一大批描绘乌鲁木齐美好景观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使乌鲁木齐名闻遐迩。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 张辉殿摄

前生曾是海洋而今已成高地的乌鲁木齐是一座混血之城、融合之城,是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地,其自古以来,便是沟通东西商贸的一个重要枢纽,被誉为“亚心之都”。 IuVF2/RHOZsSRNCYUOcv8Q8p8hpoz1yWiXRLIV//gWLFP+qgtrNTMICDdDijE2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