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导读

杨延宁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叫做《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以下简称《语言帝国》)(Empires of the Word:A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World),这本书是用英语写的,原著的体量大概是在800多页,我记得是803页,2007年出版。两年之后,这本书就被翻译成了中文版本,所以现在大家可以找到中文版本。但是说心里话,我不太建议大家去读中文版本,翻译得不算太理想。这本书虽然体量很大,但是它其实是一部可读性非常强的著作,没有用到任何的纯粹语言学理论,算是一个入门级别的,甚至在我看来算是一个科普级别的著作。它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事正酣,大家注意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其实整个乌克兰的语言大致上分成俄语占优势和乌克兰语占优势这样两个区域。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这个形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格局?我要介绍的《语言帝国》这本书,回答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只不过它涉及的语言数量非常多。这本书里详细讨论的语言超过了50种,我们经常听见的这些语言在这本书里都有涉及,当然俄语和乌克兰语都有提到。这本书就能够很好地回答刚才我提出的问题—乌克兰是怎样形成目前这样一个语言分布状态。

我们知道,整个俄罗斯统一是在17世纪以后,在这之前乌克兰跟波兰的关系是非常近的,白俄罗斯跟立陶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被蒙古人统治过,这三个板块的语言就有了各种区分。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在苏联形成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语言错综复杂的交错状态,其实是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这本书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就在这。我们再放大一点视野,就会发现在全世界整个语言分布当中,有大量的不同的语系。在这些语系里,有一些语言占绝对优势,像汉语在整个东亚是占绝对优势的;以英语、法语和俄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不但在欧洲,甚至在北美南美都有统治性的地位。所以什么是语言帝国?书名里用的“Empire”指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语言不断扩张演进的历史。这个历史非常复杂,它涉及了众多的要素。这个书名“Empires of the World”,它真正的意思应该就是副书名“A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World”,作者是尼古拉斯·奥斯特勒(Nicholas Ostler。)他的博士学位是在麻省理工拿到的。对语言学有了解的同学大概知道,麻省理工是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重镇,他的导师是有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他写的这本书好就好在他没有动用任何语言学理论,没有把这本书设定成一个语言学专业人士的读物。他写了这么厚的一本书是给普通人看的。

我们得对自己的语言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更新。现在无论是我们掌握自己的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是本着一个就近的心态,也就是说什么语言离我们最近,在我们身边使用最频繁,我们就去多了解它。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语言状态,不仅涉及我们的母语汉语,涉及相对占更大统治地位的英语,实际上还涉及很多语族、很多语系、很多语言的传播过程,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就形成了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语言知识。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很多不太为人熟知,甚至是超出我们常识范围的知识。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一些问题,汉语经过了数千年不间断的传承,基本上没有被打断过,这在世界语言史上、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跟汉语做对比,我们再看一下同样早期影响力非常大的梵语,就是在印度地区长期使用的一种古语言,现在它已经不见了踪迹。为什么它会消散掉?它的影响是不是在全世界各地都还存在着?与之类似,我们也知道古希腊语、拉丁语主要是罗马帝国使用的,它们都曾经在某一个历史阶段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某种统治性和支配性的地位。这些语言为什么到今天也慢慢都变成了不再使用的死语言—拉丁语只剩下书面语的形式,古希腊语跟现在的希腊语差别非常大。这本书试图把关系梳理清楚,它给的观察角度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看一看。

首先这本书在导言的部分就问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有趣,我梳理了一些,看看我们怎样理解或者回答这些问题。书中提到一个问题: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以后,罗马帝国使用的拉丁语并没有被废弃,而且是长期被欧洲的国家使用。在中世纪,在整个欧洲的教廷里使用的都是拉丁语。那么这种语言为什么能够长期被使用,没有被放弃,也没有被其他的语言逐步替代?这是书里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对古埃及都有所了解,古埃及语使用时间非常长,也就是我们大家常常听到或者看到的圣书文。它被使用了超过2000年,实际上可能时间更长,为什么后来居上的阿拉伯语把它彻底地取代掉,在今天的埃及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听到所谓的古埃及语了,埃及人也是用阿拉伯语在跟外界交流。那么,绵延使用了数千年的语言,为什么最后在公元五六世纪前后被阿拉伯语所取代,这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

还有这个问题也很有趣。我们知道印度尼西亚是长期作为荷兰的一个殖民地。按道理来说,在荷兰长期统治之下,荷兰语应该在当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今时今日的印度尼西亚,你几乎见不到荷兰语的痕迹。如果你去过印度尼西亚,就会发现在当地,印尼语其实相当于马来亚语的一个分支,它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我们知道印度尼西亚是万岛之国,它有一万多个岛屿,这些岛屿加在一起,需要一个统治性的语言,但这个语言偏偏就不是长期使用的荷兰语,这是为什么?作为对照,我们看这本书时还会想一个问题,英国也有大量的殖民地存在,但是到今天,几乎在英国所有的旧殖民地里,英语都被作为官方语言保留下来了。这也是这本书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荷兰语和英语就有如此不同的表现?

我们在观察这些语言变化进程的时候,通过读这本书可以有非常丰富的观察角度。大家可以去查一些资料,也可以通过这本书去看看到底答案是什么。但是无论怎么样去描述它,我们一定要注意的关键地方就是,读这本书时要打开视野,一定要把自己放在整个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宗教等视角中去看待语言的问题。语言从来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这本书要传达的最核心的理念就在这个地方。

书里有大量的比如说讲述罗马帝国历史的部分、讲述古埃及当地宗教的问题,这些都跟语言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这本书里篇幅比较大的可能是英语的部分,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因为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通用语。但是英语从一个小岛上的语言,慢慢变成全世界都通用的语言,大概也就用了300年左右的时间。这中间是什么力量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这本书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这种讨论其实有很多的答案,有的人认为是经济力量,是随着“日不落帝国”整个发展,经济力量向外辐射,再加上后来美国的接棒,导致英语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依托。但是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可能要问一个问题,难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讲英语的国家才能发展经济吗?显然不是。所以经济力量可能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的答案。

那么是文化吗?也不一定。如果对照法语和英语,就会发现法语曾经在欧洲有200多年的时间是占统治地位的。比如俄国沙皇整个家庭、俄国的高层贵族都是在讲法语的。法语的主要传播力量在哪里?就在于法国文化,法国文化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喜欢法语是因为他想了解法国文化,想学习法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对17、18世纪的欧洲影响非常大的语言。英语的传播显然不只是因为文化的影响。

是宗教吗?也没有这么简单,在整个宗教的传播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依赖宗教的源语言。比如,如果是一个欧洲的传教士到亚洲来传教的时候,你觉得他是会讲自己的母语,还是尽力去学习对方的语言?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量的传教士都学习了所在国的语言,比如说荷兰的传教士就学习了印尼当地的语言,来中国的早期的传教士有很多学习了汉语,甚至做了很深入的汉语研究。这就说明语言也不能简单地跟宗教传播绑定在一起。所以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要打破常识的,我们必须得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我为什么推荐大家这本书,关键原因就是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常识性的,或者是我们会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到的那些非常通俗化的对语言的解释。现在我们在各种网络平台,博客也好,抖音也好,都能刷到很多对语言传播的解释和描述,在我看来很多有非常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角度太单一。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更丰富的角度来观察,一种语言何以成为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的语言,甚至成为一种世界级的统治性的语言。我们可能要问一个问题:汉语会不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语言?回答了前面这些问题以后,我们自然就可以考虑汉语的问题了,我们要想一想自己的母语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成为世界性语言,是单纯靠经济力量、文化影响,还是靠其他的推动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这也是和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紧密绑定在一起的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把书中一些有趣的内容聚焦一下,谈一谈其中的一些细节。前面我提到的罗马帝国和拉丁语的关系,其实大家读到世界史时会注意到,比如说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的统治在语言上不是铁板一块。因为罗马人本身对希腊语、希腊文化有非常深的感情,所以在罗马的东部地区,也就是地中海东部文明区,拉丁语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倒是希腊语,甚至有的时候是亚美尼亚语,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而在罗马帝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中,罗马军团带着自己的拉丁语不断向西扩充。大家如果去看恺撒写的《高卢战记》,会发现里边有很多关于语言的有趣记载。还有在伊比利亚半岛扩张区域里,拉丁语反而成了被广泛接受的语言。罗马帝国在语言上成为一种并行的状态—东部更发达更文明的区域使用的是希腊语,西部相对落后的被征服区域使用更多的是拉丁语。研究语言演变的人都知道,在《高卢战记》里也提到过,就是罗马军团对自己的语言不太看得上,在罗马人内部,他们也觉得拉丁语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就像现在大家说的,它就是一个家乡话,如果要过更高大上的生活,他们更喜欢去讲希腊语、学希腊语,所以罗马的贵族通常都会专门到希腊去学习希腊语。

但是当历史延续的时候,你会发现又发生了一个奇妙的转折—在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变成东罗马、西罗马时(我们知道东罗马比西罗马多延续了大约1 00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西罗马帝国先崩溃了),拉丁语并没有就此消失。以拉丁语为火种,在高卢地区慢慢演化成后来的法语,在伊比利亚半岛演化成后来的西班牙语,也就是说拉丁语以某种形式得到了保留、延续,甚至是永生。

东罗马地区原本是讲希腊语的,可是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希腊语迅速就被当地人放弃了。所以这个事情说起来也蛮有趣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的描述,包括东罗马帝国时期希腊语和希腊文明逐步走向衰落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已经没办法承载当地那么多的交流需求。也就是说希腊语在一个小小的半岛发展起来,慢慢向外扩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作为支撑,但是它没有这种力量。所以东罗马帝国一经灭亡,整个当地人就不再使用这种语言了。

我们再看看西班牙语的情况和汉语的情况,这也是书里讨论的问题。南美最早是由讲西班牙语的人群完成征服,甚至是一种侵略,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基督教传教活动。但是西班牙语在南美被接受的过程非常缓慢,经过几百年时间慢慢地才被接受。作为对照,我们会发现英语在亚洲很快被大家接受了。这个原因又是什么呢?对于西班牙语在南美和英语在亚洲有完全不同的待遇,我们会发现跟语言背后宗主国的实力,包括它对这个地区的投入有关系。英国在经营亚洲的过程中设立了很关键的几个大节点,比如说在印度、新加坡,它通过这些节点的经营,通过大量人才的培养,派遣了大量的殖民地官员。但是西班牙的做法不同,西班牙持一种掠夺的态度,它只知道在南美地区找到金银财宝并将此大量运回西班牙。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语甚至被当地的居民所抵触。所以有的时候,语言政策也是一个语言在某个地区被迅速接受或被渐渐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也说一下汉语。但是我要先说明一点,这本书里对汉语的描述大家看看就好,因为我发现西方人写的关于语言的书,凡是谈到汉语部分就会比较吃力,他们谈很多问题实际上说不透。大家对汉语的了解还是应该基于我们中国学者的一些研究,比如王力写的《汉语史稿》,或者吕叔湘写的很多关于汉语语法演变的书。汉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在全世界语言里,只有它延续超过了3 000年。虽然中间有无数的外族入侵,但是汉语一直是中华大地的主体语言,而且汉语对周边语言的影响是碾压式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越南河内的有1 000年历史的文庙,里面好多玻璃柜里放的是用汉语写成的越南科举考试的状元的试卷,就是纯粹的汉语。你可以想象当时汉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汉语对韩国和日本的影响就不再多讲。也就是说,汉语能够成为地区性的具有碾压性优势的语言,其关键因素是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但在文化背后支撑的是中国这个庞大帝国的巨大经济实力。所以我们在讨论语言传播的时候,不可以单独说它是因为文化还是因为经济还是因为什么,甚至这里可能还有一些军事征服的要素。我们要多角度去理解这个过程。

我们再转换一个话题。还有一个角度非常重要,就是我们要判断一下语言的走向。现在整个世界有六七千种语言,很多是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很多语言的使用人数低于几千人,甚至低于一百人,也就是说它的灭绝大概就是近几年内或者近几十年内的事情。反而另外一些主导性的语言,使用人口的数量不断膨胀。大家可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决定了有些语言迅速发展,有些语言却逐步萎缩,这个是我们在考虑未来语言走向时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今时今日大的社会环境下,语言的传播和演变已经加速了。在手机普及之前,我们传播信息,就算当时有互联网,传播的速度也赶不上现在自媒体时代。现在语言的特点是什么?比如说有一个新词出现,网络上到处都是“yyds”(“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这个说法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铺天盖地。但它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消亡,也就是说语言传播和演变的速度是呈现一个加速状态,疯狂加速,最后会加速成什么样子,我们也没办法做一个清晰的判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我们有生之年,语言的改变是会非常迅速的。特别是这本书最后专门有大概两章的内容在讨论语言可能的走向。我想强调的是,语言改变的巨大方向可能在我们国家会体现得更为猛烈和集中,因为我们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对独立的语言使用群体,而且我们现在的生活极度依赖互联网和自媒体,我们交流的过程速度频率都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可能会观察到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和明显的语言改变。这一点也请大家特别关注。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看古代的语言,就会发现以前的语言演变进程常常是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作为单位的。我讲一点本书之外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最早的人类文明留下痕迹的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经过了前后将近一千年的积淀再慢慢被阿卡德人采用。阿卡德人的口语其实跟苏美尔语是有区别的,它采用了苏美尔的书面语楔形文字和阿卡德语逐渐综合,互相杂糅,慢慢发展。之后,腓尼基语文字又直接催生了希腊文字。希腊文字对整个西方的影响,包括对拉丁字母的影响都是决定性的。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了至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缓慢推进。其间,语言的使用人群经历了很多的变故,有一些过程会被打断,有一些过程会得以延续。

比如刚才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今时今日的希腊和埃及已经听不到古埃及语?实际上古埃及语还是有的,大家去埃及旅游的时候,可以到埃及当地的基督教教堂里去听当地人做礼拜使用的语言。他们使用的一种语言叫科普特语,科普特语就是古埃及语的直接残留。罗马帝国征服埃及以后是用希腊字母来书写当时的古埃及的口语,由此演化成了一种柔和式的语言,即科普特语。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在知识范围外的有趣的史实,或者是一些语言演变的整体的特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如果你觉得读英文版太累,去找一本2009年出版的翻译版本也可以,但大家一定要注意翻译版本里有很多专业术语的翻译都有问题,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被一些错误所影响。但是观点和史实的描述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从语言学角度看,有些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介绍。 pA5q/qrHU8Rdmm3xoDHFdvdJmaIH0JPaFo6EtEQoQwfEQzvqPOosy6N0BgGPn8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