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华东师范大学知名的比较文学和18世纪英国文学研究专家金雯教授的力作《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即将出版,得知此消息后,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在我国长期被忽略却难以躲开的研究课题。大家都知道,18世纪上半叶是英国和欧洲的古典主义时代,强调理性的重要,盛行蒲柏拿手的格式机械的英雄双韵体诗歌。但随着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在图书市场取代了庇护人/提携人之后,现代小说崭露头角,出现了一大批小说家,女性也加入了作家队伍。从现代小说先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和菲尔丁的全景社会小说开始,到斯特恩、斯摩莱特、伯尼和19世纪初的奥斯丁,现代小说成为一个羽翼丰满、势头强劲的新文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笛福,小说家们几乎没有人能避免对情感的表述,而且按照他们自己的世界观展示了对情感的不同理解。特别是斯特恩的《感伤之旅》把“情感”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读者面前,并引向了以世纪末格雷的《墓园挽歌》为代表的直抒感伤情感的诗歌和哥特式小说,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打开了大门。尽管西方文学中“情感”几乎无处不在,但在我国少有人问津这个厚重又复杂的议题,因此金雯教授这部著作开了一个先河,可喜可庆!

金雯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任教数年,回国后先在复旦大学任教,后转入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18世纪欧亚交流互鉴研究”的首席专家,不仅入选教育部的青年长江学者,也获得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基金资助。2015年,通过韩加明教授,我才认识了金雯。当时闭塞的我们居然只知道北京的三个18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学者,即黄梅、韩加明和我,并为国内18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后继无人而焦急。认识金雯后,我们松了一口气,安排会见了她,并且希望她为国内18世纪外国文学研究担负起责任。我们没有失望。这之后,金雯组织了不少活动,并且在国内外发表了许多18世纪外国文学和文化研究成果以及比较文学研究的著述。即将出版的这部关于情感和现代小说兴起的大作就是她多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高峰。

《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定义18世纪为“情感时代”,并从人类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启蒙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对情感术语的辨析、情感的分类以及文学情感的概念解析都十分精到。由于我在自己的《英国18世纪文学史》(增补版)一书里特别加了一章,强调18世纪苏格兰的文艺复兴,其中特别提到了弗朗西斯·哈赤森(Francis Hutcheson,1694-1746)对道德美学的探究,因此在金雯著作的第一编第二章中看到对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研讨就特别认同。但是金雯著作中极好看,也最接地气的是第二编对18世纪中后期的几位小说大师和作品的“情感”分析。在对理查逊书信体小说的分析中,金雯非常敏锐地指出书信的私密性与书信实际上在把自己的内心暴露在公众的窥视之下形成了一个悖论,并且讨论了女性书写的遮蔽性修辞,始终围绕“内心”做了详细的解析,对18世纪的“浪荡子”现象及其社会性等具体问题也有所交代。在第六章对菲尔丁小说的评介中,作者提出了“聚合式同情”和“间离式同情”的概念。而第七章对斯特恩的奇书《项狄传》和他的离题叙述既是忧郁症的症候又是忧郁症的解药这一看法也十分精彩。

总而言之,《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是首次全面研究启蒙“情感”这一重要议题的专著,是一部熔定义、史料、多种理论、文本细读、宽泛比较、个人见解于一炉的经典之作。实际上,很久以前我就指出过,长期以来我国英国文学界只感兴趣于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维多利亚小说,然后就跳到了现代和后现代。夹在中间的18世纪,只有蒲柏的诗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古怪的约翰逊和他的词典被零散地一带而过。然而,18世纪是英国走向市场经济形成,资本主义大步发展,各种哲学和社会理论涌现的时代(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洛克的认识论、沙夫茨伯里的性善论、曼德维尔引发众怒的对美德的否定、休谟的政治经济理论等)。因此我一直呼吁国内的外国文学、文化、历史、思想等领域的学者们重视18世纪研究。这也是我为这部著作问世高兴的重要原因。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部力作能开启一个研究18世纪外国文学的新天地,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学者跟进18世纪文学研究。

特此作序!

刘意青
2023年8月于北京 YPaKj3Nv82ZrRP07CRH1ro/zG/rvqgrKci1vL3a94805BsBiyJDmyRYShHmN7RM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