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注:身高和体重数据来自《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4、5、6周岁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参考数据。

视野拓展

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

自我形象: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能分辨自己与别人的异同。

英国《EYFS早期学习与发展目标》

身体发育: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健康。

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

健康之感知技能和身体认知:运用感官,对身体和身体活动的自我认知。

案例、评析及建议

【案例】
“小胖墩”和“小教练”

中一班开始“钻圈”体育活动了,小朋友们正面钻、侧身钻、倒着钻,各显神通。最后是钻圈比赛,四组同时进行,每一组三人合作手拉手依次钻圈,先完成的队伍获胜。赫赫是第三组中间的队员,前面的安安侧着身体轻松穿过,当轮到他钻时,由于自身体型偏大,加上双手被前面的安安和后面的小宇拉着,他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因此,第三组成了最后一名。安安和小宇抱怨道:“赫赫太胖了,太慢了,我们不要和他一组。”赫赫脸唰地红了:“哼,不和我一组就不和我一组,我还不想玩了呢!”他抱着双臂转身背向一边。老师见状,快速走到赫赫身边安抚。赫赫情绪稍稳定后,老师请大家集中讨论:“手拉手钻圈和一个人钻圈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答道:“手拉手比一个人钻更难。”“手拉手钻圈更好玩。”老师追问:“手拉手钻圈时怎么做才能速度更快呢?”一向比较能干的果果回答道:“一个人钻过圈后需要把手抬高,将圈套到旁边小朋友的头上,我们组就是这样才赢得比赛的。”老师问安安和小宇道:“你们愿意用果果的方法尝试一下吗?”安安和小宇相互看看,主动拉起赫赫的手,三人和好了。

赫赫之所以成为“小胖墩”,和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他胃口好、饭量大,从不挑食,还特别喜欢吃肉、甜食等热量高的食物,自中班起便成为保健室肥胖儿的管理对象。根据管理办法,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都是鼓励赫赫先喝汤再吃饭,爸爸、妈妈也知道肥胖会影响健康,但每次看到孩子喊饿又不忍心,所以赫赫的体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师为全班孩子做了体质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赫赫除了在网球、掷远上超过同伴,其他反应速度、平衡和灵敏的素质测试都远低于班级男孩子的平均水平。虽然老师鼓励他多参加锻炼,但赫赫因体型偏大,运动一会儿就喊累,对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静坐、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成为赫赫锻炼时的常态。老师一直在观察,希望能找到帮助赫赫的机会。

一天晨间锻炼时,老师看到赫赫在投篮区投篮,发现赫赫很有此项运动的天赋。投篮区有三个篮筐,难度和高度依次递增,小朋友投最高的篮筐都很吃力,赫赫却很轻松,而且命中率很高,引来围观小伙伴们的阵阵掌声。在和赫赫聊天后得知,他爸爸是资深篮球爱好者,经常带他去球场玩。老师似乎找到了改善赫赫肥胖现状、让他身体更加健康的钥匙。

老师将分析的情况和之前钻圈活动时发生的事情反馈给了赫赫爸爸,并且告诉赫赫爸爸赫赫对篮球很有兴趣,建议赫赫爸爸在闲暇时多带赫赫参加篮球运动,让赫赫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培育他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赫赫爸爸欣然接受老师的提议,愿意和老师做好赫赫的健康管理工作。

每天晚上,赫赫爸爸都会带赫赫到小区广场运动,和他一起拍球、运球、投球,分享一些运动经验。每周末,父子俩还会去篮球馆,赫赫在观战之余也习得了很多篮球技巧。在幼儿园的晨间锻炼中,赫赫理所当然地成了篮球“小教练”,他给小伙伴们示范如何拍球和投篮,跑前跑后地纠正他们的运球姿态,静坐一边的“小胖墩”再也看不到了。

五个月之后,在中班下学期的第一次体检中,赫赫终于由中度肥胖变成了超重,身材明显匀称了很多,体质测试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他这篮球“小教练”还多了不少小粉丝,每天围着他的不仅有本班的小朋友,还有中二、中三班的伙伴呢。

【评析】

赫赫并不是不爱动,而是因为肥胖活动受限、运动不自如,导致无法完成活动目标,进而缺乏自信,锻炼时不愿尝试,才会表现出旁观和静坐的行为。但他投篮时身高和技巧的优势,让他在此运动中与众不同。老师发现并抓住契机,发挥孩子的特长,让他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在满足身体锻炼需求的同时,找到了独特的运动优势,也有了自信。最可喜的是,他从一个别人不愿合作的“沮丧者”,变成了受同伴欢迎的“小教练”,改善的不仅是身体状况,还有同伴关系。

很多肥胖儿和赫赫一样,由于自卑和易疲劳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其参加锻炼的内驱力,让其发现运动的乐趣,主动参加运动,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态。

近年来,越来越多憨态可掬的“小胖墩”出现在幼儿园里。肥胖不仅对幼儿的生理具有危害,造成其心肺功能降低、运动能力下降,增加其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还会让孩子在社交和心理方面面临极大挑战,容易被歧视、嘲笑,进而产生自闭自卑等心理障碍。肥胖儿的健康管理必须在家园共同努力下进行,单纯靠幼儿园的干预,效果甚微。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认识到肥胖给幼儿带来的危害,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家园共育下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幼儿肥胖可分为病理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病理性肥胖是因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需要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治疗和干预下康复。单纯性肥胖较为普遍,产生的原因大多和遗传因素、摄入过量、不爱运动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肥胖可能对幼儿身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才能正确树立老师、家长及孩子对改变肥胖的意识。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饮食起居,周末也很少有时间陪同孩子一起锻炼,孩子多由家里的老人照看,爷爷奶奶们觉得孩子胖乎乎的很可爱,因为怕孩子玩耍会受伤就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锻炼,看到孩子吃得多认为是孩子胃口好,体重长得快是身体壮,觉得孩子现在还小,长大点自然就不胖了。也有老师会觉得孩子胖胖憨憨的不惹事,平时挺省心的,只要按照儿童保健的要求饭前给他喝汤,多提醒他做运动就可以了,没有采取更多的引导措施。这些观点和行为都源于对肥胖的认识不够,没能认识到肥胖对孩子的身心危害。老师和家长应时刻关注幼儿体态,重视幼儿肥胖的防治,发现幼儿超重和肥胖后要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家园合力教育。

【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1.配合保健室建立超重、肥胖儿健康管理档案

要定期体检,记录、监测孩子发育情况,通过家长会、个别交流及时向家长反馈,提高家长对孩子肥胖的正确认识,帮助家长制订饮食、运动计划,形成家园合力。

2.合理规划幼儿膳食,保证其营养均衡

肥胖儿的防治需要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通过多食粗粮、饭前半小时吃水果、饭前先喝汤等措施,循序渐进地减少肥胖儿每日摄入的总能量。老师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只吃肉不吃蔬菜、大量进食甜食等不合理的膳食方式,避免孩子能量摄入过量造成肥胖。

3.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能力

教师在晨间锻炼、早操等户外活动时关注肥胖儿运动量,通过引导、鼓励等多种方式逐渐增加其运动量。多数孩子肥胖是因为进食量大,消耗少,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运动可以改善幼儿心肌代谢状况、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能力,使体内气体交换频率加快,有助于氧化孩子体内多余的脂肪,有效改善孩子的肥胖状态。

4.关注肥胖儿心理健康

加强肥胖儿对自身体态的认知,避免其在幼儿园生活中被嘲笑、排斥。发掘孩子在某些运动项目上的潜力,在组织户外活动时让其担任重要角色,为其创造运动条件,逐步提升肥胖儿的运动能力,增强其自信。

给家长的建议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

要使孩子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早睡早起勤锻炼的好习惯。肥胖儿因食欲好,吃饭时往往狼吞虎咽,而且多有吃小零食的不良习惯。在孩子进食时,家长要提醒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这样做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减缓进食速度,从而减少进食总量。

2.提供品类多样、营养丰富的食物,科学烹饪

家庭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规划低脂饮食,让孩子摄入优质蛋白。如减少油、盐、糖的摄入,增加谷物、蔬菜、水果、奶、蛋、牛肉、鸡肉、鱼、虾等多样化食物。平时以植物脂肪和优质蛋白摄入为主,避免食用炸鸡、红烧肉等油腻食物,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孩子爱吃的零食大多是多糖多盐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对健康十分不利,家长应控制孩子零食、甜食进食量,保证营养均衡、合理。

3.增加亲子陪伴,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多带孩子参加如踢球、跳绳、骑车、游泳、爬山、远足等运动。

4.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健康管理

保持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提高健康意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实施科学养育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南京市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 屠超)

教育偏差

当和孩子一起外出行走时,家长经常会催促孩子“快点走,慢慢吞吞的,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快点,快点,不要东看西看的”。“行走就是为了要到达预定的目标”,看似符合成人世界的规则,实质忽视了儿童的感受,甚至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童年的秘密》中的论述能给我们的反思带来一些启发。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2)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名著启示

一岁半到两岁的儿童实际上可以走上1英里的路程,还可以爬过斜面或楼梯等一些有难度的地方。但是和我们成人相比,他的行走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成人行走是要到达某个外在的目标,而且是直奔目标的;成人步履匆匆,这种速度几乎机械地带着他向前赶路。相反,儿童行走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儿童在行走中建构自己。儿童步履缓慢,他行走时既没有速度也没有目标。但是儿童行走时所看到的一切吸引着他,促使他继续向前。如果成人要帮助儿童的话,那么成人就必须放弃自己行走的速度和目标。

在那不勒斯,我认识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最小的孩子18个月大。夏天去海边,他们必须沿着一条陡峭的下山路走差不多1英里,几乎无法借助任何交通工具。这对年轻夫妇本来希望抱着孩子走,但是他们发现抱着孩子走实在太累人了!结果小孩儿本人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他自己走完了全程。他不时地停下来看花,或者坐在草坪上,或者站起来看动物。一次,小孩儿竟然盯着一只正在吃青草的驴子看了15分钟。于是,这个孩子每天不知疲倦地往返于这条漫长艰难的道路。

——《童年的秘密》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视野拓展

英国《EYFS早期学习与发展目标》

个体、社会和情感:对重大的经历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为什么;考虑个人言行对自己及他人会产生的后果。

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

自我管理及表达感情的能力:乐意遵守规则,与人和谐相处;能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能适当地计划自己的活动时间和进行方式;认识、了解和接受不同的情绪;适当地表达及控制情绪;能明白和关心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懂得尊重别人。

南非《早期儿童发展服务纲要指南》

儿童情感的发展:儿童需要能够说“我能”,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做的事情;“我有”意味着他们知道那些可以提供帮助的人;“我是”意味着自己有哪些特点。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

健康:积极在室内游戏;对各种活动有亲切感并乐于参与;掌握健康的生活节奏。

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

健康领域:保持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参加各种愉快的体育活动保持心理健康。

案例、评析及建议

【案例】
打败情绪小怪兽

早上8点,中班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班级,平常准时入园的小雨竟然还没来。老师正疑惑时,“丁零零”,电话响了。“喂,董老师,快来把你们班小雨带上楼!”大门处负责晨检的保健老师在话筒里焦急地催促着。董老师快速跑下楼,刚到大厅就看见保健老师抱着小雨,小雨挥舞着拳头涨红着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旁边许多孩子在围观。“我要回家!”小雨不停地推开保健老师,边说边想要冲出去。看到董老师走来,小雨紧张的动作有些放松,皱起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小雨,你怎么了?”董老师话音未落,周围的孩子们纷纷开腔:“他刚刚发火,都吓到我了!”“我来的时候小雨就在这大喊大叫的,他要回家。”孩子们的话语又激起了小雨的愤怒,他跺着脚着急地说:“我没有!我就是要爷爷!”董老师蹲下身轻轻握住小雨的手:“为什么要爷爷,可以和我说说吗?”小雨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皱巴巴的口罩说:“爷爷忘把口罩拿走了!”

现在是新冠疫情期间,为保护孩子路途的安全,我们要求家长给孩子全程佩戴口罩,到园门口再摘下交给家长。原来规则意识很强的小雨是因为这件事才情绪激动的。我安慰道:“没事的,小雨,我们找个塑料袋把口罩套住放进你的柜子里,下午回家时再带回去。”小雨明显松了口气。董老师轻抚小雨的背部舒缓他的情绪,说:“我们现在可以回班吗?”小雨点点头,牵住了董老师的手。

回班之后的小雨还是闷闷不乐,大家感到有些奇怪,桃宝追着小雨问:“小雨,你怎么不理我呀?”天天指着小雨的脖子说:“小雨,你的脖子怎么红了?”小雨捂着脖子生气地说:“被我妹妹抓的!明明是妹妹抢我的玩具,但爸爸妈妈帮她不帮我!”孩子们的同情心被激发:“没事的,小雨,我们给你吹吹就好啦!”在伙伴们的关心和安慰下,小雨逐渐平复了情绪。进入区域活动了,老师知道小雨真正的心结还没打开。在个别谈话时间,老师找小雨聊天:“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可以和我说说吗,真的是因为口罩的事情生气吗?”

“不是的,其实早上在家的时候就生气了。”小雨说。

“为什么生气呢?说给我听听,或许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哦!”老师继续问。

“早上妹妹抢我的玩具,我不给她就抓我,爸爸妈妈还说我不懂事,我就发火了。”小雨委屈地说,眼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

“那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告诉他们你生气了呢?”老师问道。

“我可以用嘴巴说。”小雨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说。

“是的,你说了大家就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妈妈聊一聊哦。”说完,老师向小雨竖起了大拇指。

饭前的过渡环节,孩子们都提议让老师讲故事,老师给大家念了《我的情绪小怪兽》这本绘本。讲完后组织大家围绕情绪展开了讨论:“情绪小怪兽都有哪些情绪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快乐、生气,还有害怕。”“还有愤怒、平静和伤心呢。”

“那你们知道自己的不同情绪吗?”老师继续问道。“爸爸妈妈说我的时候,我是伤心的,我今天早上生气了,后来和我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就是快乐的。”小雨说。“我每天来幼儿园都很开心,尤其是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最开心。”“我想妈妈的时候会伤心,但一会儿就好了。”

“那如果你们生气、伤心或愤怒的时候,你们怎么做能让自己开心起来呢?”老师问道。“我会和老师或者好朋友说一说不开心的事情,说完就好了。”“我玩一会儿喜欢的玩具就开心了。”“我会把我不喜欢的东西画出来,画完我就高兴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分享管理情绪的方法。

“原来有这么多种方式可以让大家开心起来呢,那以后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哦!”老师总结道。

“我一定会战胜‘情绪小怪兽’的!”小雨满怀信心地说。

离园时,来接小雨的是几乎没来过幼儿园的小雨妈妈。老师和小雨妈妈交流了今天的情况并询问小雨最近在家的情绪。妈妈说:“有时候会和妹妹闹矛盾,我们都说哥哥要让着妹妹,小雨就会生气。”哦,其实小雨生气的原因爸爸妈妈是知道的,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平时工作忙,下班后照顾妹妹比较多,小雨都是他爸爸管。他爸爸有时也没耐心,会对小雨发脾气。”小雨妈妈有些惭愧。

老师给出建议:“发脾气、打骂都不是帮助小雨的好办法,这样反而会让小雨的情绪更不稳定。你们应该多和小雨聊聊,听听他的想法。您除了照顾妹妹,也要多关心小雨,了解他在幼儿园的事情,不要忽略他哦!”小雨妈妈连忙点头。

【评析】

帮助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控情绪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偶发事件中把握教育契机,积极引导。此案例中,小雨情绪不稳定,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发脾气,老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用积极交流、绘本阅读、家园沟通、营造安全心理环境等多种方式让小雨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并开始愿意接纳成人善意的关怀,从而慢慢稳定了情绪。

1.正视幼儿的负面情绪,尝试共情

情绪虽有正负之分,但没有对错之分。案例中的小雨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教师并没有阻止,小雨通过大喊、推人等方式发泄了自己的负面情绪。教师给幼儿发泄的机会,待他发泄完,情绪稳定了再进行个别或集体讨论,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

2.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家园合力,共同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绪。案例中小雨从入园时就情绪不稳定,教师通过与小雨家人交流得知:小雨家里还有个妹妹,平时全家人都让着妹妹,忽视了小雨的感受,导致小雨通过生气、发脾气等方式来获得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与小雨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小雨在家的情况,更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引导家长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情绪,与孩子多交流,给予孩子公平的关注和关爱。

3.允许幼儿表达情绪,给予适当引导

当幼儿生气时,我们要做到不硬性压制,允许他们表达。小雨在大哭大闹时,教师智慧地与他对话;当孩子情绪安定后再进行交流引导。案例中教师通过个别交流、绘本阅读,自然而然地帮助小雨稳定了情绪。

【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依赖感和安全感

教师的教养态度是直接影响幼儿形成安全心理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充满爱心与耐心,尊重每个幼儿,满足他们正当的情绪情感需求。教师平时在主动关心的基础上也可以鼓励班级里的孩子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温暖的集体氛围中帮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安全感甚至是依赖感。温暖轻松的班级心理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

2.情绪稳定,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影响幼儿

教师要从自身情绪的表达出发,言传身教,以积极饱满的状态与幼儿相处。情绪是会感染的,每天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教师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我们要做情绪稳定的教师,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好榜样。特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急不躁,保持良好的情绪。

3.以游戏化的教育方式,教会幼儿学会情绪表达

生活中,每个幼儿都会有不开心、生气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绘本,帮助幼儿认识情绪并了解处理情绪的方法;通过绘画,也能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借助情景表演、亲子手工制作等方式教会他们识别正面情绪。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稳定情绪。

给家长的建议

1.父母共同参与教育,平等对待家中幼儿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写道: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这强调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孩子的教育。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要平等对待家中的每一个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偏爱,不溺爱,不忽视,家长的日常关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稳定的情绪。

2.亲子互动,创设平等友爱的家庭氛围

针对情绪不稳定的幼儿,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多沟通,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父母可以尝试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周末进行家庭大讨论,复盘一周发生的小故事,这样既能分享彼此的趣事,也能改善亲子关系,从而营造平等、轻松、自由的家庭氛围。

3.树立良好榜样,成人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这说明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家长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案例中教师了解到小雨妈妈平时看到小雨生气也会很焦躁,而小雨爸爸看到后会大声斥责甚至打骂孩子,小雨则“学以致用”,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发脾气。所以家长要合理地控制情绪,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不迁怒于孩子,不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要做好孩子情绪管理的榜样。

(南京市佳营幼儿园 董千姿)

教育偏差

孩子乱发脾气,常被成人忽视,觉得孩子还小,情绪不稳定不必太在意。“情绪发展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的追踪研究发现,情绪发展迟缓的儿童存在潜在风险,在情绪贫乏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会很难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交往。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人类行为、学习和脑发展:典型发展》中的论述能给我们的反思带来一些启发。

教育建议: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名著启示

情绪发展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认知能力和学术成就的基础。例如,出生之后前三年的心理因素能够很好地预测小学阶段的学术成就,即使控制了智力因素和前期成就,结果也是这样。此外,儿童早期和中期的社会及情绪调整可以预测以后在较高年级中的变化。对情绪发展迟缓的儿童的潜在风险的追踪研究表明,这可能影响其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导致其较差的学习成绩。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那样,儿童对情绪线索的知觉和理解引发神经和激素反应,从而使之有效地和老师发生联系,感受到舒适和自信,从而认为学校是令人感到享受的地方,并从同辈那里学有所获——一个对教育的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互动中压力的持续增长和相应的激素水平,如皮质醇的提高,将干扰认知表现,包括记忆和学习能力。

除了“情绪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学术成就”这一观点外,认识到“学校环境对促进社会情绪发展来说是理想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些以学校为基础的初期干预项目已经发展为以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为目标的问题行为解决,然而,鲜有将情绪纳入引发行为问题因素的。学校环境中问题行为的减少和亲社会行为的增加可提高学术成就。事实上,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且无反社会行为的儿童的学术成就更高,可能是因为社会认知和情绪对社会和学术能力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学前阶段的情绪知识(例如,识别情绪和标记情绪表情的能力)对9岁时的学术成就影响极大(例如,阅读能力、算术能力以及获得学术成就的动机),且情绪知识是言语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调节变量。这种情绪能力和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甚至会持续到成年初期;社会技能可以有效地预测大学头两年的平均学分成绩。因此,对情绪发展内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能会推动对危险儿童的干预项目。例如,收养中心一个有希望的干预已经将研究目标发展为儿童虐待的生理心理结果。该干预项目的指导数据发现了以增加亲社会行为和提高情绪控制的心理测量成绩两种形式来提高情绪机能的证据。

——《人类行为、学习和脑发展:典型发展》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视野拓展

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

自我形象:有兴趣参与各项游戏和活动,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对自己有信心;能完成活动,不会半途而废,态度专注认真;能欣赏自己独特之处,认识自己的价值。

澳大利亚《幼年学习大纲》

儿童拥有强烈的幸福感。体验到强烈的社会和精神幸福,对自己身体的健康越来越负责任。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

健康:通过与教师和小朋友的接触,带着安全感去行动;理解幼儿园的生活方式,自己去完善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案例、评析及建议

【案例】
天冷我不怕

12月,天气逐渐变冷,户外气温只有5℃左右。早上8:20,大班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到了晨间锻炼时,文文说:“老师,我觉得有点儿冷,我不想出去锻炼!”笑笑也附和道:“老师,我也觉得外面太冷了,我们就在教室里玩游戏吧。”看着畏畏缩缩的孩子,老师问道:“我也有些冷,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暖和起来呢?”一旁的嘉禾说:“多锻炼就会暖和了,我们可以跑步、跳绳、拍篮球。”小亮提议道:“我们来玩解放军锻炼身体的游戏吧,可以跑步、打拳,肯定不会冷了!”他的想法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运动小小兵”可以玩什么,怎么玩,师生共同绘制了“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示意图,还在教室门口设置了“我是运动小小兵”的记录墙,记录每天锻炼的内容、玩法和运动中的感受。

孩子们来到操场上,一阵冷风吹来,笑笑缩成了一团,说:“好冷啊!”嘉禾边和其他孩子搬锻炼器材边回应道:“我们来布置跑步场就不冷了!”他们搬来大木桩,间隔排列形成“障碍区”;搬来平衡板、长竹梯、轮胎,延长加宽垒高,形成一个大大的“挑战区”;搬来纸盒纸箱,垒高加长形成“战壕区”。渐渐地,孩子们的小脑袋昂起来了,小手伸出来了。老师问笑笑:“你现在觉得冷吗?”笑笑搓搓小手笑着说:“不冷,一点儿都不冷!”“小小兵运动场”环境创设好了,孩子们开始准备锻炼。老师拿出孩子们讨论的“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示意图提醒大家观察:“天气比较冷,运动前应该先要做什么?”琪琪说:“先要热身!”老师又问:“运动一会儿如果觉得热了,怎么办?”嘉禾说:“要去休息,可以脱掉外套,还可以擦擦汗。”老师再次提醒:“这张‘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图片就挂在休息区,大家要根据图上的提示保护好自己。”

开始活动了。嘉禾在“战壕区”玩助跑跨跳,他快速地奔跑,连续跨跳3个“战壕”,一连玩了3次,脸上开始微微泛红。老师看见了便来到他的身边,还未开口,嘉禾就走到休息区脱掉大衣外套放进衣篓里,然后回到“战壕区”的起点线,选择了更高的“战壕”,开始助跑跨跳。

小亮在“挑战区”里攀爬轮胎、跨跳竹梯,玩了十几分钟后,他的额头开始微微出汗。老师拿来休息区的擦汗毛巾,小亮用毛巾擦擦脸。老师问道:“需要休息一会儿吗?”小亮说:“我想去喝点儿水。”说完他走回教室喝了一些水,又回到操场接着玩了起来。

笑笑和文文两个人围着大木桩玩起追逐躲闪游戏。不一会儿,两个孩子脸上红扑扑的,老师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一点儿也不冷了!”两个孩子齐声喊道。

40分钟以后,晨间锻炼活动结束了,琪琪说:“老师,我的小手热乎乎的!”一凡一边用擦汗巾擦着小脸一边说:“我现在一点儿都不冷,瞧!我脸上都有点儿汗了。”文文说:“老师,明天我们还要锻炼,每天都锻炼就不冷了!”

【评析】

《指南》期望5~6岁的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但幼儿机体发育不完全,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薄弱,在季节更替、温度下降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机能及运动状况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因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文文和笑笑一开始就出现畏难情绪,他俩怕冷怕寒,不想参加户外运动。嘉禾与小亮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好,他们能不畏天气的变化,对锻炼活动充满兴趣,并能带动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锻炼。

面对不同孩子的情况,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内心想法和实际感受,采取一系列方法调动幼儿在冬季开展户外锻炼的兴趣。

1.创设“记录墙”,引发幼儿对自我运动情况的关注

为帮助幼儿感受和体会在冬季开展体育锻炼的益处,教师采用“记录墙”的方式,启发幼儿用记录的方法展现自己的运动情况。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参与晨间锻炼活动的次数、时长,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感受,这样可以从心理上调动幼儿对自我运动情况的关注,帮助幼儿形成冬季参加运动的良好习惯。

2.放手鼓励支持,激发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积极性

教师改变以往成人布置晨间锻炼场地、幼儿被动开展晨间锻炼的情况,提供开放式的运动器械库,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晨间锻炼的器材。同时,教师支持幼儿创设不同的锻炼区域,在场地的布置以及玩法的设计上发挥幼儿的创意,让幼儿成为晨间锻炼活动的主人,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晨间锻炼活动的兴趣,也能够调动起幼儿持续参与的积极性。

3.运用规则提示,调节幼儿运动能力的自主性

运动中学会关注自身的运动感受,并根据自身运动量的大小调节自我的运动强度,是大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健康领域内容。教师巧妙运用“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示意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学会在运动中调节自身运动量,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锻炼了幼儿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在运动中的适应能力。

【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幼儿阶段需要逐步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对幼儿的锻炼活动给予调适。

1.坚持开展户外锻炼活动,做幼儿的高级榜样

教师是幼儿的高级榜样,因此在季节更替的时节里,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带领幼儿开展户外运动,参与幼儿的锻炼活动,例如:冬季和幼儿一起跑步、跳绳、投沙包等;夏季和幼儿一起玩踩影子、打水仗等体育游戏。每天坚持做幼儿的锻炼玩伴,游戏中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肯定,为幼儿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激励幼儿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2.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器材,不断增强运动趣味性

有趣的户外锻炼项目是吸引幼儿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运动需求和兴趣,从锻炼项目的内容、器材以及玩法规则上不断调整和变化,满足幼儿运动、探索的兴趣,从而保持幼儿参与锻炼的热情。例如:定期带领幼儿开展讨论,制定班级锻炼计划表;定期更换体育器材,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组合,探索更多新玩法;开展具有主题性的锻炼活动,使锻炼活动更加有趣。

3.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开展“三浴”锻炼活动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带领幼儿开展“三浴”活动(空气、日光、水三浴),能有效增进幼儿健康、提高免疫力。在季节变化之际,坚持开展户外锻炼活动,可帮助幼儿适应气候的变化,例如:夏季开展水浴活动、冬季带幼儿玩雪,都是有效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

4.锻炼幼儿自我服务,培养运动调节能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可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关注自身的运动情况,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调节能力。例如:幼儿能在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后及时放松;能根据自身的运动情况增减衣物;知道运动累了要及时补充水分、放松和休息;冬季跑步运动中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等。正确、良好的运动习惯能保护幼儿的机体,减少运动损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给家长的建议

1.坚持开展户外锻炼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庭制定健康的生活作息,每日固定户外锻炼时间,无论寒暑,坚持每天带幼儿到户外锻炼一个小时,多晒太阳,保证幼儿有充分接触自然、开展体育锻炼的时间,帮助幼儿形成运动习惯,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规律。例如:可以制定一张家庭生活作息表,每天坚持到户外进行锻炼,还可以根据运动情况在表上贴小红花等,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2.保证每日必需的营养摄入,提高幼儿机体抵抗力

家庭可以制定科学、合理、健康的食谱,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多提供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蛋类豆类等,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从而保证幼儿机体生理需求的基本平衡。

3.开展家庭户外锻炼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家庭可以利用户外锻炼时间,陪伴孩子运动、成长,尤其是爸爸要发挥作用,多和孩子一起跑步、踢球、骑车,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多种运动爱好。

(南京市第五幼儿园 严星路)

教育偏差

“清理掉一切儿童成长中的障碍,将孩子保护起来,避免遭遇麻烦。”但所有的保护都不可能百密无一疏,一旦离开成人的保护,孩子没有能力应对当下的状况,就会遭遇更大的风险。“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中的论述能给我们的反思带来一些启发。

教育建议: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名著启示

回避锻炼、风险和小剂量之痛苦却会导致伤害,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可谓是当世第一人。这位出生在黎巴嫩的统计学家,目前供职于纽约大学,是风险管理学教授,还兼做股票交易商,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多闻者。2007年,塔勒布出版了风靡一时的畅销书《黑天鹅》,其主张是,我们大多数人思考风险的方式都是错误的。在复杂系统内,无法预见的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然而我们却总是坚持,非要基于过往的经验来计算出风险。生活总有自己的方法,制造出完全不在预期内的事件——塔勒布将此类事件比作“发现黑天鹅”,原本基于此前的经验,你假设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塔勒布随后又出版了《反脆弱》一书:既然生命中的黑天鹅不可避免,那么系统和人如何面对此类必然事件,而且如同免疫系统,用成长得更强大作为回应。塔勒布建议我们区分三种类型的事物。有些东西,如瓷器茶杯,是脆弱的:它们易碎而且无法复原,所以你必须对它们温柔以待,把它们放在孩子们够不着的地方。还有些东西,则是坚韧的:它们可以承受住冲击。父母们给幼童的通常是塑料制的杯子,就是因为塑料抗摔,怎么摔到地板上也不会碎,但塑料杯也不会因为摔打而变得更坚韧。但是,塔勒布告诉我们,不要只盯着“坚韧”这个已经被用滥了的词,还要意识到并发现,某些东西是反脆弱的。在我们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许多重要的系统如同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它们需要刺激和挑战,才能学习、适应和成长。有些系统即使是反脆弱的,但若是没有挑战或外部刺激去促发它们做出积极回应,系统也会变得僵化、软弱和低效。根据塔勒布的区分,肌肉、骨骼和孩子都是反脆弱的:

要是在床上躺一个月……肌肉就会跟着萎缩,如果缺乏外部的紧张和刺激,复杂的系统也会弱化乃至衰败。我们的现代世界已经结构化,很多方面都是那些由上至下的政策和装置伤害着我们……它们所做的,正是对系统之反脆弱的视而不见。这就是现代性的悲剧:如同有些父母神经过敏,对孩子们的保护无微不至。可那些想要施以援手的政策却经常伤我们最深。

在塔勒布的笔下,整本书开篇就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不妨讲给所有的父母。他指出,风可以吹灭蜡烛,却也会助燃火。这告诉我们,不要像蜡烛一样,也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变成蜡烛:“你要成为那堆火,渴望着风。”

一旦理解了反脆弱的概念后,你就会立马发现,过度保护是多么愚蠢。既然风险和压力都是生活中自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父母和老师就应该帮助孩子们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力,从此类经验中学习,获得成长。有句老话说得好:“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但这些年来,我们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却正好相反:我们总是想要清理掉一切路障,只要它们有可能让孩子们感到不安。但我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么做,其实正是在重复花生过敏的错误。如果我们将孩子们保护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可能的不适经验,反而是好心做坏事,在孩子们离开我们的保护伞之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应付此类事件了。现代人热衷于将年轻人保护起来,使他们不会“感觉不安全”,我们相信,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青少年抑郁、焦虑和自杀率的迅速上升。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mfld0ghYWX5l5Ns3B2MhXWXIewN0JdZpEu3xqu3Y9kP3wZtzIUCksJf83iGBWc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