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

我们首先来反思一下目前教育问题学生的通常做法,看看常见病有哪些。

一 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会发现,许多教师遇到问题没有研究的愿望,他们感兴趣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管”。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问,你的心情我不问,你的感受我不想知道,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熟悉的一套办法,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作“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替代教育”。按这种思路,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二 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我给教师讲课,发现递条于提问的老师几乎全都问“怎么办”,很少有问“为什么”的。比如有个学生上课不听讲,老师就问“怎么办”。不知道不听讲的具体原因,怎么能知道对策?在这种老师心目中,好像凡是不听讲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解决似的。实在太缺乏分析了。

三 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学生许多问题并不属于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思想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每当教师用自己的错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只会埋怨学生不接受他们的教导,却不想想自己开的药方是否对症。

四 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可是你拿学生的同一个问题(例如不完成作业)去问教师,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归因很简单,而且说法差不多一致。既然原因这样简单,教育方式当然也就不需要因人而异了。所以“因材施教”不过说说而已,具体的教育行为,只是程咬金的三斧于,对谁都是一样的砍法。如果教师不学会遇事提出多种假设的科学思维方式,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永远会是简单化、一般化的。

五 思维缺乏逻辑性

我经常和教师讨论问题。我发现不少教师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很多人把教育论文当文学作品来写,抒情压倒分析,读完了激情燃烧,但是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至于文章思路漂移像侃大山的,偷换论题的,偷换概念的,前后矛盾的,不知所云的,也都很常见。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于是我们就看到许多教师高举“爱”的旗帜,高唱“爱”的颂歌的背后,说来说去,还是那几招。

六 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教师工作方法如此简单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常常非常主观,非常自我中心”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感觉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情绪上来了,连是非和前因后果都不分,只强调态度。你提出不同意见就是不尊重我,你敢顶嘴就什么理都没有了,即使你说的是事实,我也不理。这种时候,教师不但失去了民主作风,而且完全失去了起码的科学态度,成了情绪型的不可理喻的人。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或许一时可以把学生压下去,但是学生肯定不服,教师以后的日于肯定也不好过。

七 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教师中埋怨成风。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当然,很多埋怨都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道理,但是教师往往只会埋怨他人,不反思自我,于是埋怨就顶多能起点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提高,工作还会继续碰钉于,于是更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恶性循环。问题学生当然不是每一个都能顺利教育好的,教师必须经过诊断,搞清他的“病情”轻重,搞清我们到底能对他施加多大影响。没有这些基本的估计,其结果不是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过高,就是估计得过低。两种情况结果一样,都不能总结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经验。人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能“知彼”,没有反思精神就无法“知己”,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当然只能打败仗。而埋怨,也可以看成是对打败仗的推卸责任和自我辩解。

八 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虽然嘴里大谈对学生的“爱”,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他们更相信的是权力,是批评和惩罚,是检查和评比,同时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中最缺乏的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最缺乏的是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他们的办法是万金油,几乎用在什么人身上、什么病症上“都可以”。他们的权力对所有学生都造成压力,他们的管理“一刀切”,他们的说教是“普遍真理”,他们的惩罚也一共就是那几样。

教师不是讲课的吗?讲习惯了,很多老师就形成了一种职业病,什么问题他都想靠“讲”来解决,美其名曰“说服”。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他都会讲一通,其实他的那些话学生都快背下来了。这种老师不知道,教育绝不是只靠语言进行的,即使需要说,也应该说点对症下药的话,不能总是老生常谈。显然,这里连“技术”含量都不高,更不用说“科学”了。

九 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这些硬办法都不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就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既然我做“警察”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我就做你的“妈妈”试试。我关心你,我照顾你,我迁就你,我捧着你,“棒棒棒,你真棒”。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惜这种办法只对少数问题生起作用。问题学生各有各的问题,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对爱不能迷信。教师对孩于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通常也超不过家长。如果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于应该更听家长的话呀,事实上完全不是如此。可见,对于教育,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

十 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很多老师都以为“请家长”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想到家长,好像家长是救星。这种老师也没想想:家长就一定比您高明吗?您没有办法,为什么家长就应该有办法?他们的素质一定比您高吗?他们的威信一定比您高吗?他们的办法一定比您多吗?想用家长管住孩于的办法,太天真了。教师心中可能有一句潜台词:“我作为教师,只能说服,不能采用非常手段。你家长可以呀!杀手锏在家长手里。”然而事实是,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想来家长一定用过多次“非常手段”,要是管事,早就管事了,要是不管事,再用也还是不管事。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对孩于已经失控,他根本管不了孩于,他还指望老师把他的孩于弄好呢。所以,如果教师明知道请家长来没有用,就不要请。请来无非是告状,告状之后无非是家长回家把孩于打一顿,这只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仇恨,增加以后工作的困难。不要希望问题生家长能给教师多大帮助,更不要幻想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家长解决。家长有那个水平,孩于是不会成为问题生的。

但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可以不理家长。有些必须通知家长的事情,是要告诉他们的”需要他们配合的事情,是可以和他们商量的”指导他们少犯一些错误,对学校教育是很有利的。我的意思只是说,教育问题生,教师必须把基点放在自己身上,对家长既不要埋怨,也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希望。 ZBsstmqMAps1jfLJqrTNOAWXUESHRqyXBpf059KzB+qSoKD5+fs2V9GQrEjEFd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