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工人数量的增加以及每个工人的产出增长,后者被称为“劳动生产率增长”。在一个人口恒定的经济体中(即每年的出生人数刚好足以抵消死亡人数,而且没有移民人口),经济增长将仅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由生产技术驱动,生产技术是一个通用术语,提升生产技术的方式包括使用机械替代人工、用效率更高的新机器替换旧机器、加强对工厂车间的组织管理以消除瓶颈、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的技能部署全新的生产技术。
可用工人的数量受到人口增长的限制。尽管有可能通过一些政策改变(例如,提供享有补贴的学龄前儿童日托服务)来使更多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在缺乏结构性变化的情况下,可用工人数量的变化基本上与人口增长保持一致。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率可以对人口增长进行相对简单的预测。
劳动生产率增长则要复杂得多,因为它取决于技术进步及其应用部署,而这些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鉴于这种复杂性,经济学家通常根据最近的历史趋势推断未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这明显是一种假设而非预测。发达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典型趋势为每年约1%,新兴经济体则更高,它们正通过引进先进经济体的技术而迎头赶上。
因此,人口增长1%、劳动生产率增长1%的经济体将呈现约2%的经济增长趋势。这种经济增长趋势通常被称为“潜在经济增长”。在正常时期,它代表了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上限。如果经济增长超过这一水平,往往会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如果它的增长低于这一水平,通胀率则有可能下降。
因为总是受到干扰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并非完全按照这条趋势线进行,而是会呈现出围绕这条趋势线上下波动的经济周期态势。例如,假设中东一个主要石油生产设施遭遇恐怖袭击,石油价格就会突然上涨。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速将放缓或呈现下降趋势,而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则将加速增长。但在这场动荡结束后,经济将回到由人口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驱动的原本的增长趋势线上。
经济在受到干扰后会自然地回归“潜在经济增长”的平均状态,有时政府或央行的政策还可以使其更快恢复正常。这是一种经济处于平衡的状态,因此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均衡”或“稳定状态”。虽然经济总是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冲击,导致我们几乎无法在稳定状态下观察它,但这个理论仍然很有意义,因为它描述了经济遭到干扰后存在回归原本的倾向,这就像不倒翁总是会回到静止状态一样。因此,这是一个描述经济在较长期间(比如5~10年)内平均状态的实用概念。
这种对经济稳定状态的描述主要基于全球人口增长的背景,不过在我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人口增速一直在放缓。随着世界年龄版图中占主导地位的“婴儿潮一代”的衰老,全球人口正在稳步进入老龄化。此外,受益于更好的饮食、更低的吸烟率和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人们的寿命也在延长。因此,65岁及以上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联合国预测,老年人口占比的增速还将继续加快,从今天的不到10%上升到2050年的近15%。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现象,但它在全球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阶段。现今,日本和大部分西欧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25%以上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加拿大、美国、中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老龄化速度比日本和西欧国家晚上几年,而中国也只是稍微慢于加拿大等国家。最年轻的人口群体位于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无论如何,全球都会受到老龄化趋势的影响。
全球人口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增长率约为每年2%,此后一直稳步下降。全球人口增长率目前约为每年1%,预计到2050年将降至每年0.5%左右,到2100年则可能接近于0。这将使全球人口从20世纪50年代的30亿增加到100亿,甚至是120亿。“婴儿潮一代”,即1945—1964年出生的这代人,目前的年龄在55~75岁。即使人们因为健康状况更好、寿命更长而可以在劳动力市场服务更长时间,在未来的10~20年,全球劳动力增长速度仍将显著放缓。
这些数字一般不会令人们感到惊讶,因为大家普遍对“婴儿潮”现象有所感知,但其对经济的影响却并没有被公众充分了解。由于经济增长主要由人口增长推动,全球的经济增速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减缓,并且在今后50年中仍将继续减缓。总有一天,人口增长会完全停止,技术进步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回归增长”的概念深深根植于我们的集体记忆。在我们成长的时代里,人口的高速增长为2%的经济增长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我们不会满足于1%的经济增速。但是我们的孩子将面临0.5%的经济增速,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进一步的增速放缓。对于经历过此前50年经济繁荣期的人来说,这一逐渐放缓的趋势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经济稳步增长,并认为这是一种长期趋势。许多人认为,过去几年中经济增速稍显落后是对高增长趋势的悖反,这种经济疲软是暂时性的或者说是可以修复的。但不幸的是,这种观点只能说是部分正确的。
综上所述,经济将恢复正常,只不过所谓的“正常”正在被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