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贯通”的内涵界定

有效把握事物本质的前提在于全面澄清事物的基本内涵。本研究通过对“贯通”概念的提出及发展的梳理,揭示“贯通”的本质内涵,阐明“贯通”之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好奠基性工作。

一、“贯通”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问题,虽然在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场合提法各异,但党和国家的重视始终有增无减。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就“贯通”问题做出明确论述。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人才深怀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五次重要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这一问题进行了设计、规划和具体的布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不断加强不能随意削弱、只能整体前进不能懈怠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贯通”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多方努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二、“贯通”的本质揭示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本质进行深刻剖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贯通”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于“贯通”本身内在部分规律的具体展示,更是在整体上超越表象实现对于“贯通”最核心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还为“贯通”模型关涉现实并在现实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价值遵循。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只有彻底明晰“贯通”本质的基本内涵与外延,才能从理论自觉上增强“贯通”主体进行模型构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在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贯通”体系的构建。

方向决定命运,方向决定道路。首先,从“贯通”的内涵来看,我们认为“贯通”体系决定了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方向,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高度明确了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其次,“贯通”体系框定了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贯通”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也就意味着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而是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五育”并举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最后,“贯通”体系明确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生教育涵盖招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贯通”就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统领,渗透、融合其他各体系、各要素、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德才并育的培养目标。

从“贯通”本质的外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多样态的存在。根据“贯通”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方式和功能发挥的不同,可以形象地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体系的基本存在样态归纳为三种,分别是“空气态”、“钢筋态”和“基座态”。

空气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时,应该像空气存在于自然界一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涵濡,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时时处处皆体现出德才并育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像空气一样存在,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像空气,“失之则难存”,离开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就失去了灵魂,育人就无从谈起。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体系失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贯通,人心凝聚、社会发展便无从谈起,甚至政权稳定都无法实现。高校倘若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贯通,就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丧失主动权,研究生德育的效果便会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枯萎与衰败,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我国的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也就名存而实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像空气,使人“受益而不觉”。潜移默化育人才能实现作用效益的最大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只有像空气一样渗透、弥漫与充斥整个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人才培养体系如春风化雨般发挥作用,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比如我国古代“以身试教”“以乐化民”“孟母三迁”“以文化人”都是强调教育春风化雨般发挥作用的方式。在西方,亚里士多德也曾有过相关论断,提出了“美德有两种,即心智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心智方面美德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归功于教育(因为它需要经历和时间);而道德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 ,杜威又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这些理论都是指将思想观念融入大众作品、日常沟通、生活点滴、文化环境中,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触、理解、认同、接受、内化思想观念,养成行为习惯并自觉外化为个体行为。

钢筋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时,应像钢筋那样,使建筑具有坚固的框架结构,把人才培养体系牢牢地固定住,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像钢筋一样存在,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组合方式像钢筋,“环环相扣,丝丝入扣”,每一个元素的组成与正确排列形成了规格完整、要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体系为例,由于每一个价值观念的组成与正确排列形成了相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完备性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样既保证了体系本身的完整与稳定,也保证了体系发挥作用的完整性,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没有规则、严整地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各环节、各要素将会是散在的孤立存在,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本身的完整与稳定便无法保证,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发挥的完整性便无法保证,人才培养体系在维护高校稳定的育人环境方面的作用便无法保证,高校高质量完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才并育”的工作任务便无法保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像钢筋。“质量决定成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决定的是贯通的质量,决定的是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体系只有像钢筋一样坚固,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性和理想性、部分性和全面性的整体统一,才能真正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过硬、结构过硬、结果过硬,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社会期待的拔尖创新人才。

基座态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时的一种样态,即全部教育环节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底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如同楼房基座确定楼房的起点、地基的深度与广度决定楼房的高度一样,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努力向德才兼备的目标靠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体系之所以要像地基一样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位置像地基。地基的起点决定的是人才的“底色”,决定了人才是否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人才培养体系只有建立在正确的地基上,才能确保这种培养的起点与终点始终是一条线,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量与质完全匹配。如果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没有正确的起点,首先高校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便会动摇,其次高校提升办学质量的过程也会不尽如人意,最后高校人才培养可能本末倒置,培养出的不是“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深度像地基。地基决定的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所能实现的发展程度,决定的是一个人最终能够走多远,“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古今中外,但凡才厚之人首先是“德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将人才培养体系视为一座大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像地基一样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高度,要想屹立不倒,必须质量可靠,要想高度达成,必须共同发展。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要着力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但更要注重研究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帮助研究生实现德与才的“双线成长”、融合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像“空气”、“钢筋”和“基座”一样的存在,它规定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起点,明确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方向,保证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高度。“贯通”的三种形态是相对形象的一种描述,三种形态之间并不相互孤立,而是相互交融,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贯通,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顺利、更有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贯通”的意义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既是实践应然状态的要求,也是理论使然状态的“落地开花”。当前社会各界虽对“贯通”这一概念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对贯通的重要意义却鲜有人知,贯通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解决研究生教育中育才和育德“两张皮”的问题。“两张皮”的问题是指当前主要依靠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以师门为依托的主阵地、学科专业的主载体来完成研究生人才培养任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只注重对研究生群体的知识传授而轻视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引领,只注重对研究生群体当下现实利益的关注而轻视对研究生群体远大理想信念的培育,只注重对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知识技能实践的培养而轻视对研究生群体责任担当与人类关怀的引领,未能做到对研究生群体的德才并育,甚至导致研究生“德”与“才”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的严重后果。这一问题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高校内涵发展水平能否得到切实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解决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中这一最为迫切与棘手的问题,使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各维度都充分发挥协同育德的功能,推动实现从研究生“德育课程”到“课程德育”、从研究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等“大德育”“大思政”的范式转换,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各课程、各环节中都得以渗透,进而促进高等教育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增长,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时,研究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就是“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具体对应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领域,就是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研究生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始终做到人才培养“德才并育”与队伍建设“德才兼备”,使作为引领社会风气重要力量的研究生群体自觉担当起为伟大祖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的使命与责任。

其次是完善研究生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谋大局、把方向、提质量”的关键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但与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备、实践水平的逐年提升、学科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相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限于学科自身历史较短、专业理论研究队伍比较缺乏,理论体系构建与学科化实现始终不尽如人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内的整个研究生教育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面临一些新难题,如针对学习形式不同的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评价机制问题等,若要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理论丰富与实践开展,推进研究生教育学在整个高校教育事业领域内整体水平的再发展、再跨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通整个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遵循规律推动优化体制机制,保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任务的有效落实,这不但有利于解决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而且集中回应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同时,构建贯通于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决定的是研究生教育的方向,框定的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规格,明确的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方式,凸显的是对“德才并育,以德为先”这一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于在新时代再度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再次审视教育目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况且,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水平提升本身就离不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整体水平的提升,只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整个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水平、理论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整体提升,才能破解现实问题、创新教育模式、涌现理论成果、构建理论体系,才能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 sV7LtB0Yu6kt4BydB/0QITCdHZE22NQbqEpLyzlMr5e78q0PkY2rb5ZOIkIxmy0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