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风雨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列强蹂躏带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中华民族有5 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然而,自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自那以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一方面是西方文化借强势的贸易和武力向我们涌来,另一方面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策,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也把眼光转向西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在文化自救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从过去“洋钉子”“洋布”“洋油”的说法,到改革开放初期对“原装洋货”的崇拜,无不体现了这种文化上的自信心不足。

然而,中华民族在最深层的根基和最内在的精神上,从来都有振兴中华的决心和自信。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总能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中西文化碰撞造成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担当者。

二、中国共产党让中华文化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洗礼,让中华民族迈开坚实的步伐一步步走上复兴之路,中华民族不仅重新站立起来、富裕起来,而且也迎来了强盛起来的伟大飞跃,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焕发了无限的生机活力。当代中国的成功,一方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既坚守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同时又创造性地把中华文明推向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正是在这种守正创新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中,我们才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只有真正的继承者才能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这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满怀信心,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活力、创造潜力和韧性充满信心,才能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我们的先辈自古就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像《诗经》中所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华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5 000多年,不仅在历史中得以绵延不绝,而且总是能够在历史变化中不断创造文化的繁荣。当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对中国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性坚守和时代性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国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在于这种主义内在地吻合了中国通过救亡而启蒙与通过启蒙而救亡的双重历史变奏。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马克思主义承认资本主义相对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又前瞻性地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局限性。这恰恰给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中国要赶上历史发展的潮流,一方面必须摆脱封建主义及其自然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寻求保持民族独立,避免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又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党没有拘泥于城市革命的先例,而是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见,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理论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文化自觉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真正践行者,而这种践行恰恰是中华民族“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传统的时代性体现。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本来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常规路径。但是,真正的交流互鉴,应该是自主文化之间的平等互动。当一种文化因缺乏自信而失去了自主能力时,那就变成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遮蔽或覆盖,也就不存在真正的交流互鉴了。所以,我们要做到文化上的守正创新,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三、唯有自信者,才有光明的未来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必定是盲目的人,一个缺乏灵魂的民族是必定是没有发展方向的民族。由此可见,培植文化根基、铸造民族魂魄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丧失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的文化来自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定以中国特色社会的实践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未来方向,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历史已经且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还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让中华文化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让中华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就能够理解世界发展的大势,自觉地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创造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从而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和创造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性地改变了原来的国家和社会面貌,同时也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经济基础和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目标昭示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正如《易传》指出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还要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一种先进的文化必定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反映和升华,又是历史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引导。正是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广博气度,让我们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让中华民族成为当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民族。当然,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自己的方向和定力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改革的初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为了让中国变成“他者”,而是要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不是让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而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厚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守正创新、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定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wFiwUeEZaDvRkzDnnvfrpxQZl9PuDGUzuhvzcYkz+LXydE8TDFOdid07OX1oLq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