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奥巴马选民”vs“特朗普选民”:关键性选举与美国政党选民联盟重组

选举是研究美国政治的重要窗口,也是“新右翼”崛起的关键平台。选举结果既是美国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政党选民关系和公民投票行为变化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美国的政治进程。美国政党体制以共和党、民主党关于主要议题的政策立场、两党的选民群体及其社会构成为区分。以政党体制变更为标准,美国学者将美国总统选举分为一般性选举和关键性选举两类,一般性选举维系现有政党体制,关键性选举则打破并重塑政党体制。关键性选举又称关键性选举重组(critical electoral realignment)或政党选民联盟重组选举(realigning election),指的是“在一系列选举中出现了新的政党选民联盟和投票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政治和公共政策的进程”,体现着美国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的长期变化。美国政党政治历经200余年,关键性选举仅出现6次。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经历了6次政党体制更替。

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理论之一”,关键性选举理论为我们理解美国选举政治与政党体制的中长期变迁脉络提供了一个系统分析框架。具体来说,关键性选举理论强调两个层面的分析。第一,结构性因素分析。关键性选举植根于美国经济社会条件重大结构性变化之中,选民的政党认同和作为政治体制基础的社会及经济现实之间关系的日益紧张是关键性选举发生的首要原因。第二,政党选民互动分析。在关键性选举中,政党或政党候选人用新的政治纲领吸引新的选民,新的社会群体加入某一政党的选民队伍中,通过政党表达其政治诉求。在政党与选民基于选举的充分互动中,新的政党选民联盟逐步形成,给美国政治议题和公共政策带来深远改变。

总的来看,2016年美国大选是一次久违的关键性选举,引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党选民联盟的根本性重组。第一,民主党曾经的核心支持者“锈带”蓝领转投共和党阵营,成为特朗普赢得大选和共和党夺取国会多数席位的关键力量。第二,议题巨变。“反非法移民”和“把工作带回美国”虽然在过去选举中也时常被提及,但是并未成为选举焦点。它们在2016年大选中一跃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议题,并在特朗普执政后引发美国公共政策的根本转向。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虽然不同,但在政党选民联盟上则延续了2016年大选奠定的基本格局。2024年大选则进一步呈现了新格局的定型。相比精彩纷呈的2016年共和党初选(即代表共和党传统选民联盟的政客仍有一战之力,用尽各种手段试图击败特朗普),2024年共和党初选中虽然仍有为数不少的候选人,例如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妮基·黑利(Nikki Haley)等,但无一例外地都只敢侧面展现一下自己相较特朗普“本普”的“优势”(比他年轻、比他丑闻少、比他理性),却无人敢背离特朗普主义、“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新右翼”运动,甚至不敢直接批评特朗普。

因而,本章将在关键性选举理论框架下,以“奥巴马选民”联盟和“特朗普选民”联盟两个概念为线索,分析近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选民联盟变迁和政治议题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作用机制,初步回答“新右翼”的政治基础、美国政党政治可能的走向等重要问题。 /iXxXoIubATBQWAqgnituclcRCNVMCWtxNApIrwk/DGyf3qQNvnmnCXK1KO+rN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