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来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家曾问过全世界的父母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全世界的父母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的——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然后,积极心理学家又问了:现在的学校教什么?全世界的学校教的内容可能颇为相似——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有没有教孩子快乐、幸福的能力呢?

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提倡的积极教育理念,就是在关注传统学业能力的同时,也关注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流派之一,是一门基于实证的科学。如果提出了一项假设,我们就会用实验的方法去证实或者证伪。积极心理学在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实践和应用,世界六大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在2016年联合成立了国际积极教育联盟,致力于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人的心理状态分成正负值,那么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以是–1、–2或–6、–8,通过心理治疗(包括咨询和/或吃药)能勉强恢复到0的状态;更多人的状态处于+1、+2,尤其是孩子,他们天生就是积极快乐的,但为什么他们在上了小学、中学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呢?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把积极快乐继续保持下去,从+1、+2提高到+6、+8呢?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马丁·塞利格曼经过研究后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教育心理学中颇为经典,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孩子受到挫折打击之后学习无助的现象。他由此反思,既然无助感是可以习得的,那么反过来的积极乐观是不是也是可以习得的呢?于是,他从对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转变为对习得性乐观的研究,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由来。

在生活风平浪静的情况下,+1、+2心理状态的人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一旦遭到风浪的打击,如果没有积极应对的心态和方法,就很容易滑向–1、–2的一端了。就像中医的“治未病”一样,如果提前给孩子注射积极心理的疫苗,就能让他们在心理疾病发生之前获得对抗挫折、压力和打击的能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也希望自己幸福。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简单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幸福,有意义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对于幸福1.0[只强调快乐(happiness)的幸福],积极心理学提出了幸福2.0的PERMA理论,即强调只有具备了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积极投入(engagement)、积极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这五个元素,才能获得真实和持久的幸福。在PERMA理论的五个模块基础上,我们加上“积极自我”(培育自尊自信的自我),构成了积极教育的“6+2体系” ,即从六个方面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而且,作为国内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领军人物,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特别前瞻性地提出来,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代,要格外重视发展孩子的积极天性,尤其是ACE三方面,即审美力(aesthetic)、创造力(creativity)、共情力(empathy),这三项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时代的变化并不可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变化。我们也许无法为孩子准备好未来,但需要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 让孩子具备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是让孩子在面对未来社会变化之时能够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也有能力创造他想要的一切幸福的源泉和动力。 srwbUGLjCKQkKnALIc9bGIkm0NH+clQINnh1JC5nLwmpPtlhsIMqx7ExFtioPCV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