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打破误区:学习好靠的不是时间

很多人有个普遍的认知误区,那就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好”。事实上,长时间连续学习不仅可能导致效率低下,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学习确实需要时间的积累,但需要的是有效学习时间的积累。有效学习,看重的是学习的质量而非数量。短时间高效的学习会比长时间低效的学习带来更好的记忆效果。

1.1.1 认知超载:长时间学习很可能无效

我有个邻居望子成龙,他每天逼迫孩子花费超过10个小时在学习上,可孩子的学习成绩依然不见起色。邻居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够聪明。我见过那个孩子,他是个看起来很机灵的男孩,沟通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有问题。

我有次问那个男孩他觉得自己成绩不佳的原因是什么,他说他虽然每天花很长时间学习,但总是会忘记之前看过的内容,而且他的注意力时常因一些琐事分散,他感到疲惫不堪,难以集中精力。他父母逼得紧,有些知识他没有理解就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不会活学活用。

尽管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但由于缺乏高效的学习策略和适当的休息,他的努力并没有转化成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大脑当成一个大口袋,觉得只要耗费足够的时间,往里面生填硬灌,就能装进去足够多的知识。这样孩子就能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我们稍微静下来用常识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

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书和文章在讲填鸭式教育的错误,我原本以为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从很多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并非如此。当然,这也许是因为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一条鸿沟。很多家长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就算知道了,也是听之任之。

如果别人想把我们的脑袋当成口袋往里装东西,我们自己不认可,那凭什么认为对孩子做这样的事就可以呢?很多家长把自己父母当年对自己做过但被证明无效的事,又拿来对孩子做,结果当然还是无效的。

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大脑作为一种人体器官,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有使用极限,也会累。连续不断地向大脑灌输信息,会导致认知过载,也就是所谓的大脑疲劳。这时,处理信息和记忆的效率会大幅下降,使学习的效果打折扣。

视觉和听觉信息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会造成感官超负荷,大脑难以同时处理这些信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而且,不仅信息的过量会导致认知过载,信息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可能引发大脑的不适。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信息需要大脑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处理。

人的意志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长时间的学习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控制来保持专注,这会逐渐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储备。一旦意志力耗尽,学习动机和专注力也会随之降低。

意志力,或者叫自我控制能力,就像一块“精神能量电池”。新的一天开始时,“电池”是满电状态,随着我们作出各种决策和努力保持专注,“电池电量”就会慢慢减少。学习需要比较强的专注力,属于一种高能耗的脑力劳动,会加速“电量”的消耗。学习任务越艰巨,“能耗”越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人都受不了长时间耗在一件事上,更何况孩子呢!正常人都不喜欢压力环境,长时间面对信息泛滥和认知超载,人可能会感到挫败和疲惫,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正是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

既然堆积学习时间并不会有助于学习,那么每天适合学习多长时间呢?

科学上对于每天学习的时间上限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一般认为,确定学习时长的关键在于找到保持精神集中和避免疲劳的平衡点。这种平衡点受学习效率、专注力和健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尽管科学上没有一个能适用于所有人的确切的学习时间上限,但科学研究建议每天的学习时间应当是有弹性的,应根据个人的注意力周期、记忆保持的需要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来调整。

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我一般建议每天高质量、高强度学习的时间不要超过6个小时,而且这6个小时不能是连续的,中间要有间隔,而且要有必要的、适量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我建议的6个小时,主要指的是主动学习的时间,不包括上课听课的时间。听课虽然需要耗费注意力,但通常不属于高质量、高强度的学习。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会有所停顿,而且还会在需要的时候有所重复。

我的经验是,根据老师讲课的知识密度和课程设置,可以把听课的时间按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折算到这个时间里。

假如一天有8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共是360分钟,也就是6个小时,那么折算成高质量、高强度的学习时间大约是2小时(按三分之一折算)到3小时(按二分之一折算)。在这种情况下,用6小时减去2小时或3小时,就是建议课后学习的最长时间。

很多学生每天的实际学习时间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时间。我建议审视一下耗费的那些时间:是在全神贯注地高质量学习,还是在走神或放空大脑?如果没有在高质量地学习,那为什么不拿出专门的时间来休息,让学习时间更高效呢?

1.1.2 注意力极限:番茄工作法为什么有效

我有一次听到了女儿和她同学李爱哲之间的对话。

李爱哲说她每天晚上被密集的学习计划所占据。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坐在书房里学习到深夜。每天晚上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可以做到聚精会神。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感到疲惫,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她的眼睛会不由自主地朝窗外的夜空看去,天上的星星仿佛在对她眨眼。李爱哲尝试着摇头,让自己集中注意力,但坚持不了多久,她的思绪就又开始纷乱起来。她发现自己逐渐可以听到屋里闹钟的嘀嗒声,可以听到楼上邻居的踱步声,渐渐地,甚至仿佛可以听到楼下草地里蟋蟀的啾啾声。

书桌上闹钟的指针慢慢指向深夜,她的眼皮越来越沉。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着,咬紧牙关,努力让自己的眼不要离开课本。但她的目光已经开始涣散,视线已经开始模糊,大脑仿佛已经满了,很难再装进东西。

她尝试写下想要记忆的知识,于是,在本子上抄了一遍又一遍。刚开始时,她写得还比较工整;但时间长了,她的笔记开始变得杂乱无章、字迹潦草,而且写的时候大脑早就已经停止思考,手只是无意识地在动,写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

李爱哲每天晚上都在重复这样的模式。长时间的学习使她精疲力竭,她开始意识到,过度的学习使她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学习效率也不高。每当夜深人静,她都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焦虑和压力,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女儿之前也有过类似情况,如果哪天要学的知识特别多,就想集中突破,花大量时间学习,效果却适得其反。我意识到过度学习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李爱哲,也在悄然影响着我的女儿。于是,我决定与她们进行一次深入交谈。

一个周末,我让女儿邀请李爱哲来我家,希望能帮助她们正确认识学习时间投入的问题。我给她们讲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学习经历。其实我以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然后,我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1.我建议她们使用番茄工作法,也就是集中学习25分钟后,伴随5分钟的短暂休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保持精神饱满。

2.我告诉她们,健康的身体是高效学习的基础。我建议她们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我鼓励她们培养兴趣爱好,以此来调节心情和压力。无论是阅读、画画还是运动,拥有一项爱好可以让她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找到身心放松的出口。

4.我建议她们学会自我反思。每天晚上睡觉前,花几分钟回想一天的学习过程,评估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女儿和李爱哲听完我的话后,决定试试。随后的几周里,我注意到女儿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她开始更加注重休息和效率的平衡。李爱哲有一天来感谢我,她说自己感觉精神状态更好了,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人的注意力跨度和学习效率方面,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多数成年人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能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上限大致为90分钟,绝大多数人在30分钟左右。未成年人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更短,而且年龄越小,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短。

超过这个时间界限后,人们的认知资源会开始耗竭,导致注意力涣散和记忆效率降低。这时候如果再继续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如学习新知识、记忆信息或解决复杂问题,通常会导致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起到相反作用。

神经科学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表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大脑中与认知控制相关的区域过度活动,这会消耗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使得保持注意力变得困难。此外,当我们长时间保持一种思维模式时,大脑的某些部分可能会“过热”,就像长时间运转的机器一样,需要适当的冷却时间来休整。

为了应对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心理学家和时间管理专家提出了番茄工作法。这种方法将工作时间分为25分钟左右的集中时间段,之后跟随5分钟左右的短暂休息。这种工作节奏不仅符合人类的注意力周期,而且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来重置注意力,有助于维持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防止认知资源的过度消耗。

实践番茄工作法的人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质量。短暂的休息可以让大脑从高强度的认知活动中恢复,减少因疲劳而导致的错误。此外,这种节奏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控时间和进度,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1.1.3 生物钟效率:找准适合的学习时间

作为学生,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情况:

早晨醒来后,元气满满,生龙活虎,感觉头脑特别清醒,吃过早饭后你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上午的前两节课,你还可以延续这种状态,但越到中午状态越差,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状态好像变了——注意力和记忆力都下降了。

吃完午饭,你的精神状态已经很不好了,很想休息,于是赶快睡一会儿午觉。奇怪的是,睡过午觉后虽然疲倦感消失了,但自己的元气并没有得以恢复,大脑的运转速度似乎也没有回到最佳状态。

这种情况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不知道为什么,在下午最后两节课的时候,你的精神状态又好了,你发现自己仿佛回到了上午时的感觉,思维也比中午时更活跃了。而晚上9点以后,你又回到了中午时的感觉。

学习过程中存在“黄金时段”,这是大脑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最有效地处理和记忆信息的时间段。每个人的黄金时段可能不同,但通常是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利用这些时段进行学习,比长时间学习有更好的效果。高质量学习的目标应该是最大化这一窗口期内的学习成效。

我女儿的一个好朋友田雪,有一次兴奋地跟我女儿说她发现的一个秘密。

在一天当中,田雪有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也有状态特别不好的时候。不论是注意力还是记忆力,在一天里都有明显的起伏,像是有一个内置的生物钟在影响着她一天的状态。

在田雪的一天中,早晨是她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候。当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她的房间时,她的心情就开始愉悦起来,头脑变得异常清醒,这时候如果打开一本书,她不仅读得快,而且记得牢,再难的知识仿佛都不是问题。

但到了下午,田雪开始感到疲倦和分心,而且会稍有烦躁。她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目光经常在课本和笔记之间徘徊,心不在焉。她尝试猛地摇头让自己清醒,但思绪似乎被厚厚的迷雾所笼罩。在下午,她的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吃过晚饭后,田雪的精神会有所恢复。她又感到精力充沛,好像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她能很快振作起来,头脑又能像早晨一样敏锐,能够比较好地吸收新知识和理解复杂的概念。

通过观察自己这种周期性的学习效率,田雪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她利用早晨和晚上的高效时间来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为了有效利用下午这个相对低效的时间段,她养成了午睡的习惯,而且除了听课就抓紧时间休息,不再过多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田雪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少了压力,使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愉快和高效。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物钟,这是一种人体的内部时钟机制,它控制着我们的睡眠周期、醒着时的警觉状态以及多种生理功能。

科学研究揭示了生物钟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研究,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能达到顶峰。

这意味着,在这些高峰期进行学习,我们能更快地吸收信息、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反,如果我们非要在低谷期学习,就算耗费更多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像前文案例中的田雪,她在一天中会经历两次波峰,生物钟效率的高峰期是早晨刚起床和晚饭后;会经历一次波谷,生物钟效率的低谷期是下午。那是不是每个人的生物钟效率都跟田雪一样呢?不是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物节律,而且差异还可能比较大。比如人有“晨型人”与“夜型人”之分。晨型人倾向于早睡早起,他们在上午的效率最高。而夜型人喜欢晚睡晚起,越到晚上精力越充沛。当然,也有类似田雪这样一天中经历多次波峰或波谷的情况。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其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就更可能在短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并且以更高的精确度记住这些知识。例如,晨型人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早晨阅读或复习材料时更容易记住细节。相反,夜型人可能会发现他们在夜里思路更清晰。

人每天的波峰期会有多长呢?假如按照每天睡眠9个小时来算,剩下大约15个小时的清醒时间,多数人的波峰期、波谷期和中等期三者的总和时间是平均分布的。也就是说,人每天状态的高峰期大约是5个小时,低谷期大约也是5小时。

生物钟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它可能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年龄的增长、生活习惯的改变、旅行带来的时差、季节变化等都可能导致生物钟的变化。

例如:青少年时期很多人习惯晚睡晚起,老年时期很多人习惯早睡早起;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频繁熬夜会对本来的生物钟产生影响,使其偏离正常;另外,到有时差的地区旅行可能需要倒时差,这是因为生物钟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时间区域;有的人可能会在冬天喜欢早睡早起,夏天则喜欢晚睡晚起。

对于学生而言,不稳定的生物钟可能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生物钟的不规律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认知效率。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弱、思维速度变慢,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此外,生物钟失调还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学习动力和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我们要利用生物钟实现高效学习,而不是忽视生物钟,或者对抗生物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学习那些比较难的知识,而在精力较差的时候学习简单的知识、复习或适度休息。

这就像是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如果船长明智地选择在顺风顺潮时出发,船就能更加轻松地到达目的地。而如果非要迎着海浪或暴风雨,则将会艰难前行。这又像是园丁种植花草树木。园丁若按照植物的生长周期来养护,知道在何时播种、浇水和修剪,花草树木就会生长得更好。

除了生物钟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外,情绪状态、环境因素、身体状况等都可能影响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效率。

情绪好的时候,学习效率通常较高;情绪低落或焦虑的时候,学习效率往往会降低。

嘈杂的、杂乱的或不舒适的环境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相反,安静的、整洁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效率。

疲劳、饥饿或者健康状态也会影响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时,大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吸收新信息;焦虑、不安或身体不舒服时,学习效率往往不佳。

我们应通过观察自己一天中的精力高峰和低谷,来调整学习时间表,将最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安排在自己的生物钟高峰期。同时,可以在效率不是很高的时间段进行轻松的复习或休息,以保持生活的平衡。 2K2kjN0Mbd4hKal7XgaPQBWVHvfyvQE4zD/Xc7pM6OwjC/lT1F/YlxJH2WrmpK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