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9月9日,我再次起程,踏上了连接德黑兰和“太阳之地”呼罗珊 省首府马什哈德、有24个驿站的长长商路。呼罗珊省又是波斯朝圣者主要的圣地。
早在薛西斯和大流士时代,邮政系统就已开始在这条路上实施;在帖木儿统治时期,他的信使也走这条路递送信函公文,那时候的驿站设置就和现在差不多一模一样。
这里的土地发散出有关往昔记忆的气息。亚历山大大帝在这里追上了逃跑的大流士三世 ,哈伦·赖世德和他的游牧部落在这里起兵,野蛮的蒙古部族在这里劫掠屠戮,纳迪尔沙阿大军刀枪的铿锵声在这里的荒野回荡,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在这里拖着疲惫的脚步去拜谒马什哈德的里扎伊玛目(Imam Riza)圣陵。
出发前两天,我去向年迈的纳赛尔丁沙阿道别。他当时正拄着一根金柄拐杖,在御花园里一条小路上散步。他祝我旅途愉快,便又继续他那孤独的散步。今天他的重孙坐在了波斯国王的宝座上。他本人在位四十八年,但他死后的二十九年里,宝座上却换了四代人!
我要骑马、坐雪橇、乘马车、搭火车开始一段长达3600英里的旅程。我尽量节省旅途上的开销,总共只花费1011美元。
我有三匹马:一匹自己骑乘,一匹驮行李,最后一匹给一个随行的马夫用。同上次去波斯湾的旅行一样,到每一个驿站都要更换马夫和驿马。
我们从呼罗珊门出了德黑兰,该门上立四座黄、蓝、白三色彩陶小塔。我给了守门的卫兵一枚硬币,他高声喊道:“朝圣愉快!”
在右首,阿卜杜勒·阿齐姆沙阿圣陵的圆顶像个金球一般闪闪发光,“安宁之塔”就坐落在陵墓的圆丘脚下。在左首,于薄云间君临的达马万德山即将罩上它那雪白的冬装。游牧人的黑帐篷散布在干草原上。黄昏时分,我们到了库比德贡比德村,就在狗和猫中间过夜。
骑马的邮差随时会到来;由于他有权优先选择精壮的驿马,我们只好午夜就动身,继续赶路。我们先是小跑,接着改为飞奔,然后又变成慢行,以免累坏马匹。此时天气和暖,猎户星座高悬,月亮升起。远方传来沉闷的驼铃声,不久,一群骆驼就像影子一样掠过。
第二天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骑马赶路,有时在路边的咖啡屋歇一歇,有时和休息的商队待一会儿,有时到游牧人的帐篷里坐坐,看古铜色的孩子们同狗和羊羔玩耍。有一次我睡着了,但日落时候被一声洪亮的“真主至大”惊醒了。下午5点钟,温度仍然高达34摄氏度。
第一个骑马的邮差在德伊纳玛克村赶上了我们。这是个相当好的小伙子,他建议我们与他同行。于是我们连夜出发,这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五匹马了。路上有许多平行的沟坎,那是几千年来骆驼蹄、马蹄和人脚共同踩踏出来的。
就这样我们走村过庄,经塞姆南到了古谢赫。有一次,我们遇到了24个戴白绿两色头巾的托钵僧,他们正从马什哈德回家乡舒斯特尔去。另一次,我们碰到了几个白胡子朝圣者,他们身体很弱,只能坐在骆驼轿子(palekeh)里面赶路。
古谢赫只有两栋房子:一栋是商队旅店,一栋是驿站。从驿站的屋顶上向南和东南方向看,可以见到卡维尔盐漠,就像一片结冻的大海。我牺牲了一天时间骑马到了盐漠的边缘,在它那耀眼的白色表面上走出很远。骑行了31英里之后,我到了一个盐层厚度达9厘米的地方。白皑皑的盐层表面向南与地平线相接。十六年以后,我又走了两条不同的线路通过这可怕的盐漠。
我们重新走上商道,不久就从一个小山丘上看见了花园众多的达姆甘城。该城曾遭到蒙古人摧毁,现在在城里可以见到一座美丽的、高耸着尖塔的清真寺,还有一座古旧一些的清真寺,毁坏相当严重,但有着优美如画的拱门和回廊。
这时,我决定顺便到北面约60英里远的阿斯特拉巴德 做一次旅行。要想赶到那里,我必须翻越厄尔布尔士山脉,穿过山坡上的森林。我雇了一名马夫和两匹马,就出发了。
第二天的旅程把我带到了一个贫穷的小村恰尔德,村子周围是光秃秃的小山。我的马夫没有带我直接进村——本村向以有毒的害虫闻名,而是去了村外几百码远的一座花园。这座花园四周是一道5英尺高的土墙,没有门,所以我们只好翻墙进去。马夫把我的地毯铺在一棵苹果树下,用我的毯子、呢子外套和枕头准备好床铺,将两只皮箱子放在一旁,就牵着两匹马出去,到村里买鸡蛋、鸡、苹果和面包。过了一会儿,他带着另外两个人回来了,然后我们一起准备晚饭。吃剩下的东西就放在我的床铺旁边的箱子上,然后他们三个人都回到村里去了。
天黑之前,我一直坐在床铺上写作。不见一个活物。时而能听见远处的一声狗吠。夜幕降临时,我便躺下来睡觉。
夜里,箱子上发出一阵“咔嗒咔嗒”声,把我惊醒了。我坐起来细听。一切都非常安静,我就又睡着了。但没过多久,我又惊醒了,再一次听到了抓挠皮革的声音。我一下子站起来,就着星光模模糊糊分辨出六匹胡狼正惊慌地溜进土墙的阴影里。我现在完全清醒了,机警地四处瞭望。我看见它们像影子一样溜过,听见身后它们轻快的脚步声。从荒地和草原上又来了几匹,使它们的数目增加了。
我知道一般来说胡狼是一种无害的动物,但我现在是孤身一人,再说谁也难防万一。为了挨过这段时间,我想接着吃点剩饭。但箱子上已经被扫荡一空:除了苹果外,什么东西都让胡狼吃光了。它们胆子大了些,开始接近我的床铺,这时我拿起一个苹果,使出全身的力气朝胡狼堆里扔去。响起一声哀号,这说明一个夜行盗贼被打中了。但是它们又回来了,胆子更大了。我抓起马鞭,使劲抽打皮箱,想以此吓唬它们。时间过得很慢。我当然应该接着躺下睡觉,但有一大群胡狼在周围“啪嗒啪嗒”乱走,往你脸上踩,谁也睡不踏实。
黎明终于到来了,恰尔德村的公鸡打起鸣来。胡狼跳过土墙跑了,没再回来,所以我得以休息到马夫来把我叫醒。在我们的下一个宿营地,我听人说起了许多有关胡狼的逸闻趣事。不久以前,有个人骑着骡子从一个村子去另一个村子。他遭到了十匹胡狼的追赶,费了好大力气才没让它们追上。也有饥饿的胡狼咬死人的传闻。
我们继续骑马穿行杜松林,在露天的篝火旁睡觉。我们穿过稠密的橡树、法国梧桐和橄榄树林。道路沿着陡峭的悬崖延伸。通向北方的山谷布满了白雾。我们走过一度为强悍的约穆德部土库曼人(Yomud Turkomans)所居住的地区,最后抵达了阿斯特拉巴德,进入以马赞达兰省命名的城门。
我作为俄国领事的客人在这里盘桓了几日。沙阿生日那天,我们受总督邀请前往赴宴。我永远忘不了那个节日。庆祝活动于晚上开始,放起了壮观的焰火。骑兵们骑着纸马、扛着浸满焦油的木制长矛参加竞赛。一支乐队打着铜钹,吹着笛子,敲着定音鼓和大鼓,乐声喧天。男孩子们扮成妇女跳舞。尽管《古兰经》明令禁止,大家还是尽兴饮酒。
我们继续前进,穿行繁茂的树林,走在危崖边上,沿着道路向东,又走上通往巴斯塔姆和沙赫鲁德的主要商道。我们在巴斯塔姆见到了好几栋表面镶着海绿色瓷砖的古旧建筑,一座以巴耶塞特苏丹 命名的清真寺,以及两座以“战栗之塔”(Trembling Towers)闻名的尖塔。
然后我们继续东进,越过了略微起伏的荒地和草原,其左侧包围着的山岭构成了北面同土库曼人国家的边界。仅仅五十年以前,“土库曼”这个名称是会在这一地区的居民当中引起巨大恐慌的。当时,土库曼人组织劫掠队伍进入波斯人地区,然后满载而归,其战利品包括财物、牲畜和奴隶。当时奴隶贸易盛行。1820年穆拉维耶夫(Muravieff)任俄国驻希瓦公使时,那里有3万奴隶,都是波斯人和俄国人。拒绝改宗伊斯兰教的基督徒遭到活埋,或者把耳朵钉在墙上饿死。斯科别列夫 1881年攻克盖奥克泰佩 后,解放了25000名奴隶。
路旁立着一些40英尺到50英尺高的塔楼,当地人称为“碉堡”(burj),越往前走,见得越多。这些塔楼曾经是波斯人的瞭望哨,哨兵们监视着东方和北方,向附近村子的村民示警,以便他们及时逃走隐藏起来。因为戈克兰部土库曼人(Goklan Turkomans)常来劫掠,这一地区被称为“恐怖之地”。
坐落于沙漠中心的米安达什特商队旅店无疑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旅店之一。它是东来西往的商队的歇息之所,朝圣者也会在这里歇上一两天。妇女、哭闹的孩子、托钵僧、士兵和商人们聚集在一起,构成五光十色的一群。可以听见有人在为抢位置而争吵,另一些人去院子里从井中打水,还有人跑到小货摊上从小贩手里买水果。一支商队正准备出发,另一支商队的骆驼又在卸驮子了。我看见一位时髦女子坐着两头骡子驮着的轿子进了商队旅店,旁边跟着步行和骑马的随从。
这地方往东是一片沙漠。我们骑马走过一峰死骆驼,它被主人抛弃了;我们又遇到四个托钵僧,他们把鞋子搭在肩上,以免穿坏它们。一群大乌鸦在我们前头飞了好长时间,就像前卫队一样。在我过夜的旅店楼上,飞舞的尘烟总是打着旋儿冲进来。
我们抵达的下一个地方是“蔬菜之城”萨卜泽瓦尔,有15000名居民,两座大的、许多小的清真寺,以及一个房顶带椽子、各色货物充足的市场。我们还看见一座碉堡,但既然土库曼人的劫掠队伍已经绝迹,它现在不过是片废墟了。那里还有许多大烟馆,因为耻于见人,就藏在地底下。我由一个亚美尼亚人陪同,进了一间大烟馆。地面上铺着地毯,有两个男人正摊着手举着烟枪吸鸦片。烟枪由一根长管和一个带小孔的泥球组成。烟客把一块大个儿豌豆大小的烟土塞进那个小孔,把烟枪放在火上烤,然后吸入烟气。烟土一块接一块地放进去,烟客逐渐沉入一个美梦的世界。四个已经神志不清的烟客在墙根下的暗处躺着。我也抽了几口,觉得烟味跟烧焦了的角质似的。
在前往内沙布尔的路上,我们路过了一支有237峰骆驼的贸易商队,还路过了一群朝圣者,其中有十个坐在驮篮里的女人,男人们则在骡背上睡觉。一个教士正领着这群朝圣者去拜谒里扎伊玛目圣陵,一路上讲着圣徒的传说。
我们走过的下一座城市是内沙布尔,该城以世界上最好的绿松石闻名东方。城市北部的比纳卢德山区出产金、银、铜、锡、铅和孔雀石。
内沙布尔在过去的千百年间数度毁建,亚历山大大帝就算是它的一个毁灭者。
几天以后,我们到了“致意山”(Tepe-i-salam),无数朝圣者长时间跪在这里,朝着“殉教之城”马什哈德祈祷,因为他们在这座山包上就能够看见那圣城。每一个朝圣者都要把一块石头放到一座圆锥形石冢上,这样的石冢有几千座,都高高耸立着。这就是他们简单而虔敬的供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