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正文之前,必须对其基础方面做出简约说明,是为前言。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本名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故又称卫鞅。《史记》卷六十八有《商君列传》,并在《秦本纪》和相关人物的列传中,记载了商鞅变法的诸多实践活动,及战国名士政治家对商鞅的评价。此前,先秦典籍如《商君书》《战国策》《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亦多方面记录了商鞅变法的实际活动与后续效应,及当时人物的多方评价。

这些多方位的历史信息,既给我们提供了商鞅在历史实践中的实际作为及历史效应,又给我们提供了商鞅本人的思想依据,同时又留下了战国大争之世对商鞅的即时评价。如此,给我们以历史实践为根本,以政治家的主体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评价为维度,相对全面而客观地审视一个特定政治家的历史贡献与价值,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中心目标,是研究上述综合性历史依据中的特定政治家商鞅的思想结晶——《商君书》,力图从政治家主体思想的维度,去发掘解读隐藏在变法实践中的某些重大却不具直观性的内在设定,即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政治动机的揭示。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以历史实践为依据,深度解读《商君书》关于变法的原发思想,并揭示变法实践随时产生的对法令变革的动态纠偏需求,及这种需求提出后的实践应对方式,是深度理解这场“千古大变”之内在逻辑的关键所在。

只有遵循这样的研究路径——既要将历史实践(变法进程及实际效应)、商鞅其人、商鞅理论三者结合,进行三位一体的深度综合研究;同时,又要对三者进行深度的分项研究,才能将中国古典文明巅峰时代这场伟大的革命性变法的历史经验,及其时代局限带来的历史缺失,深刻全面地发掘出来,成为当代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历史借鉴。

本书的任务,便是上述分项研究之一——对商鞅理论的专项研究。具体说,就是对《商君书》的深度开掘。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学派之一——法家的代表作。依据秦后两千余年(包括近现代以来)的种种考证,学界对《商君书》的全方位辨识一直没有停止,其主流观念是:《商君书》成书于战国后期,法家学派后学士子群在收入商鞅生前所作篇章的基础上,又辑录了秦国的相关法令文献;同时,因种种原因零碎“加塞”,渗进了法家术治派、势治派及其余学派的片段论说,后以《商君书》定名。

这是《商君书》的原生形态。

西汉之后,直到近现代社会,《商君书》历经艰难曲折的漫长传承,除了少数篇章的佚失,及唐代依据魏徵编纂的《群书治要》而增补进的《立法》一篇,基本上没有从根基方面撼动《商君书》的原生形态。时至新中国前期的多次意识形态浪潮冲击,及新变革时期回归常态的学术研究,对《商君书》解读与评价虽多有争议,但对其内容的历史真实性并没有根本性的质疑。

高亨先生的《〈商君书〉作者考》对《商君书》的传承辨识,有这样的认定:

今本《商君书》即自汉以来相传之本,这部书的内容都符合商鞅的思想实质,没有重大的自相矛盾之处;但各篇并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可以说它是商君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如果说全是商鞅所作或全非商鞅所作,都未免流于片面。

高亨先生是中国现代声望卓著的专家。从总体上说,我们未必认可其研究内容中的个别观点或结论。但具体而言,先生此文基本厘清了有关《商君书》成书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亦有学者指出:“当今学者普遍认为,无论该书各篇成书何时,一定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反映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及其主张。”

从基本方面看,我们赞同上述评判。

也就是说,《商君书》历经漫长的全方位扒拨辨识,虽然已经是满身伤痕,多有扭曲,然而《商君书》终究以其思想所反映的历史实践的强固性,及深深植根战国变法风暴的深刻性,始终矗立于历史风雨之中,成书体系没有散佚崩塌,篇章内容基本没有流失。应该说,这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历史幸运。

漫长的传承中,《商君书》形成了各个时期的多种版本。

到明清两代,《商君书》尚有二十余种版本。

经过慎重仔细的多方位辨识,我们选定的用以作为考辨评析的《商君书》版本,是以清代文献大家严万里(可均)的校正版本为基础,再经中国现代大学者蒋礼鸿先生依据严本所做出的校订注释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我们的发现性研究。

严万里在校正《商君书》时做了这样的说明:

余得元镌本,始《更法》,止《定分》,为篇二十六,中间亡篇二,第十六、第二十一,实二十四篇,与今所行范钦本正同。后又得秦四麟本,颇能是正谬误,最为善本,其篇次亦同。

该版本之《商君书》,后来被收入清光绪初年浙江书局的《二十二子》辑刊本,是影响很大的一种版本。

蒋礼鸿先生在《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的《例言》中明确认定:“(《商君书》)正文依严万里校本。”其在《后叙》中又再次申明“(对严本《商君书》)凡所发正,但著其说,不易严本一字”。

我们认为,依据严万里的《商君书》校正版本,而经由蒋礼鸿先生的《商君书锥指》再度精细校释,其内容的可靠性是相对较高的;认定其“最为善本”,是基本符合实际的。在我们的具体的考辨评析中,在时有对照其余版本的情况下,每有文字不同,则多因严—蒋本文义相对通畅,而作为考辨评析的依据。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四个基本点:

其一,以历史实践为根基,对《商君书》涉及的战国时期的种种历史事实,以及当时各个学派对这些历史事实的不同观点,力图最大限度地做出客观考辨,以确认《商君书》所持理念的作用及意义。其中,包括对渗入《商君书》的“加塞”片段,及被法家势治派与术治派以“修正”方式扭曲的片段,做出基于历史实践的辨识评析。

其二,对《商君书》中被后世各个时期扭曲的观点与论说,甚或对整篇文章立意的“挪位”,亦力图做出有历史根据的考辨,以还原其真实本意。

其三,对近现代以来的《商君书》研究成果留下的盲点、争议点及空白点,包括少数被认定为“无解”的语汇,进行多方考辨,提出我们的看法或结论,以作当代学界及后来者参考。

其四,以现当代政治文明理念,解析《商君书》中的古典治国理论及法治理论的遗产意义,明其价值,亦明其缺陷,以使这部古典政治文明之经典名著,完成其历史“镜鉴”的转化。

上述四点,皆有一个根基——以历史实践为考辨认定之最终依据。在历史实践面前,任何漠视或脱离历史实践的论断,都不是我们所依据的标准。

让我们与读者一起走进《商君书》。

孙皓晖 董健桥
2023年8月
于西北大学积微坊 0R9xq1wr+aLn8OC3PyZvP7Ok3Fc2XlKN/owBYut7C2yyTvbgH+kvv1e+8hlav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