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定位技术

1.3.1 基于Sagnac干涉原理的定位技术

20世纪90年代,Udd、Kurmer等在光纤陀螺仪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agnac干涉原理的分布式光纤检测方法。如图1.4所示,这种分布式光纤干涉仪主要是一个以2×2光纤耦合器为核心构成的Sagnac环,由于顺时针和逆时针传播的光经过传感臂扰动作用点的时间不同,因此会形成相位差,在耦合器内发生干涉,通过解调干涉信号就可以得到扰动信号。由于Sagnac干涉仪实现了真正的零光程差,因而不存在由于传感臂长度不一致引起的噪声问题,对光源的相干性要求较低。通过使用高功率的宽光谱光源,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扰动检测 [21-23] 。下面具体分析这种方法的基本结构和定位原理,并对其进行讨论。

光源发出的低相干宽带光经环形器传输到耦合器中,在耦合器中被分成顺时针和逆时针传播的两束光CW和CCW。当有扰动信号作用在传感光纤上(除光纤环路中点的位置)时,由于光弹效应,外界扰动信号将使光纤中传输的光波发生相位变化。当外界扰动信号为时变信号时,两束光经过扰动点的时间不同,因而产生的相位变化也不同。其中,CW先经历传感光纤,并依次经过扰动点和光纤环路中点 M ,经时延线圈后到达耦合器;CCW则先经过时延线圈,然后经传感光纤和扰动点回到耦合器。这两束光经历的光程相同,在耦合器内发生干涉,干涉光中携带了扰动事件性质和位置的信息。在亮端口获得的光功率可表示为

(1.1)

式中, P 0 为耦合器的初始功率, ϕ 为两束光产生的相位差。

图1.4 基于Sagnac干涉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结构

设扰动信号引起的光纤长度的变化远小于干涉仪的长度,则有

(1.2)

式中, φ 为光波经过扰动点时产生的相移, τ 1 = n R 1 / c τ 2 = n R 2 / c

(1.3)

Δ ϕ 表示由系统引起的非互易相移。将式(1.2)代入式(1.1)可得

(1.4)

作用在传感光纤上的扰动信号可表示为 φ ( t )= φ 0 sin( ω s t ) ,设 φ 0 很小。通常,Δ ϕ =π/2,称为直流偏置,在此偏置处光电流和检测相位变化斜率最大,因而检测灵敏度最高。功率的交流成分为

(1.5)

式中, τ = τ 1 + τ 2 ,Δ τ = τ 1 τ 2 ,其幅值为

(1.6)

时,对应的频率(零点频率)幅值为0。此时,零点频率和扰动点的位置信息 R 1 有关。

根据

(1.7)

(1.8)

当将扰动信号视为理想的白噪声时,相应的傅里叶变换为绝对的正弦函数,由式(1.7)定义的零点频率和扰动点的位置关系如图1.5所示。因此,定位原理是,通过分析Sagnac环干涉光强的频谱(对接收的光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发现频率响应呈现一系列有固定周期的极值点(零点频率),其由扰动点在光纤上的位置决定,它们之间满足如式(1.8)所示的关系。

图1.5 不同位置的白噪声扰动源获得的干涉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CEIqhNGK8MIan9JgGxIhXrksV9zCDOdhuioXeEljaMdg65+lBEJ0I+kkuycD7aH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