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贵人语迟,不会说话有玄机

要全面了解心学圣人王阳明的传奇经历,就必须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

在中国史学家的笔下,许多伟人的降生都被赋予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神秘色彩。

比如,史家记载,史上第一个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并非男欢女爱的副产品,而是其母亲在郊外休憩时,一条蛟龙与她媾和的产物,这一幕甚至被她老公当场看到,并且后者得意扬扬地四处宣扬;隋文帝杨坚生于佛寺,当时“紫气充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喘过不过气来,杨夫人突然发现他头上长着一对犄角,身上长满了鳞,吓得杨夫人把他扔到了地上;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据说星光满天,浪漫满屋,抱歉,红光绕屋,而且还有怪异的香味,一晚上都不曾消失。

今天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可在科学知识极其贫乏的古代社会,信奉者还真的不在少数。好事者神化的对象,可不光是帝王,也包括一些颇有建树的文臣武将——其中自然包括本书的男一号。

明宪宗成化八年 (1472)九月三十日,原本平淡无奇的一天,却能够永久地载入史册,只因一位伟人的降生。

此时已是深秋,万木萧瑟。午夜时分,大明浙江布政司绍兴府余姚县一户王姓人家 里,有个婴儿呱呱坠地。

孩子的父亲名叫王华,字德辉,时年二十七岁,是一位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已经中了秀才。

王华曾隐居于龙泉山苦读,因此拥有了“龙山先生”的美誉,又被尊称为“海日公”。他与当地才子陆恒、谢迁和黄珣交往密切,四人经常在一起作文赋诗,研读经典。他们的名气都不大,也没人将这个组合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但四人日后取得的功名,可比唐寅等人高多了。

比王华只小一岁的黄珣,成化七年(1471)九月就拿下了浙江乡试解元(乡试第一名),在成化八年二月的京城会试中却落选了。可见大明科举竞争“内卷”到了什么程度。

在当时,男人十六七岁、女人十四五岁结婚非常普遍,王华却拖到了二十六才岁成亲,新娘郑氏居然比他还大两岁 。可想而知,她的家世与容貌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过,令王华开心的是,妻子婚后很快就有喜了;但让他不开心的是,郑氏怀孕多日,据说已经有十四个月了 ,孩子还生不下来,高龄产妇就是麻烦啊。

全家人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少奶奶分娩,担心早过了十月妊娠期的孩子,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就在九月三十日亥时 ,郑氏屋里突然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孩子哭了,大人们当然都会开心得笑出声来:是个男孩!这是王家长孙,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更是新希望的创造,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因此拥抱一个全新的未来。

王华别提多高兴了,昨天,他刚过了生日;今天,他又喜当爹(无贬义),对家族传承也做出贡献了。王华在家里只是老二,生娃却能抢在老大王荣前面,可见当哥的更拉胯。

王华的父亲王伦时年五十二岁,当然还不算老。他和妻子岑氏在隔壁听到啼哭,心上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王伦开心地对老伴说:“生了就好,不管男女,都是王家后代,当然,男孩更好……”

岑氏微微一笑:“老爷放心,绝对是个男孩!”那个年代又不能照B超(二维超声检查),她咋能知道呢?

王伦看她的笑容中有几分得意之色,好像知道什么秘密似的,急忙追问。还没等问出个结果,丫鬟就匆匆赶来报喜,说二少奶奶生下了一个小公子。这下岑氏更得意,王伦更疑惑了。

在王伦的不断追问中,岑氏笑个不停,讲出了她早上的经历:

一阵丝竹之声把老太太从熟睡中惊醒。见老伴睡得正香,也不想打扰他,岑氏就悄悄打开门,顺着音乐声走了出去。太阳出来了,云头之上赫然立着一群人,他们身着华丽的服装,弹着琵琶,拨着箜篌,一派喜庆气氛。为首一位天神着绯袍、佩玉带,怀中抱着一个婴儿。岑氏好奇地向天上看,天神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她。

天神笑呵呵地说:“喜降贵人——人——人——(有回音嘛!)给你们家送个小公子。”说着,他降落到地面,把孩子递到了老太太手中。岑氏一看是个男孩,别提有多高兴了。那个年头,谁能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呢。

一行人驾着祥云,很快就不见了。

岑氏抱着孩子,过了半天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发生的这一切。只见孩子粉嘟嘟的小脸蛋非常可爱,忍不住就想去亲一下。小孩一见陌生人,居然哇哇地哭了起来。岑氏大吃一惊,猛地打了个趔趄……

她睁开了双眼,发现自己还在屋里,还睡在老头子身边。刚才发生的一切,原来只是一场梦啊。

两人都起床了,岑氏还没来得及给丈夫讲这个梦,就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

老两口来到郑氏房间,看到他们的孙子,那能不开心吗?王伦见孩子生得白白胖胖,不觉大喜,就把老伴讲的故事又给全家人复述了一次。在众人有些不解的目光中,老爷子郑重宣布:“这是富贵之吉兆。既然神仙从云中给我们王家送来了孩子,就给他起名叫‘王云’吧。”

而王家租住的两层楼宇,则被后人称为“瑞云楼”。

圣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圣人的降生当然也不能平平淡淡。我们的男一号从出世之日起,就显得那样卓尔不凡。这则流传很久的故事是不是历史真实,固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我们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乐于相信。

这一年是农历壬辰年,因此王云属龙,和东汉名臣班超、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属相一样。

如果换算成阳历,那么王云生于1472年10月31日,是天蝎男,比哥白尼早生了三个多月。星座说见仁见智,但“天蝎座男性,具有冷静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客观地观察事物,属于思辨性格”,这样的解读,放在成年之后的他身上,倒真的很合适。

孩子的出生,让王家上下都非常高兴,但好景不长,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甚至变成了绝望,大家都一致觉得,王云这辈子完蛋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孩子长到两岁,到了别的孩子都会叫爹叫妈的年龄,却依然没有开口说话。也就是说,他很可能是一个哑巴。现在是,将来还是,永远都是!

无论二十一世纪还是十五世纪,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你不会说话,就不能全力孝敬父母,不能充分讨好领导,不能悉心体贴妻子,还得给他们添麻烦,使他们更辛苦,让他们时不时闹心。你的人生定然会相当坎坷,你的世界无疑会一片灰暗。

村口的桃花开过又谢掉,村前的河水涨潮又退潮,田里的庄稼收割又播种。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周遭的一切都在变化,老人去世了,秀才中举了,姑娘出嫁了,谢迁都当上状元了 ,但小王云的嗓子,还和三年前一样。

眼看来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王云已经五岁,个子长高了,生得皮肤白净,眉清目秀,很招大人喜欢。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不会说话,说不了话就只能让人笑话,叫不了爹就只能坑爹。王家先后找了很多名医来看,银子花出去不少,但都看不出个所以然。

一回回求医,一遍遍折腾,一次次失望,王家人也想通了,不再奢求什么了。别说是哑巴,就算有再严重的残疾,王云都是他们王家的儿子,都要一直抚养他。

不过,事情又是如何发生转机的呢?

有一天,王华刚从外面忙完回来,坐在客厅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到非常陌生的细嫩声音:“爹……”王华愣住了,自己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还不会说话,这是怎么回事?

他猛地抬起头,发现小王云就站在自己的面前。真是儿子,他真的在叫自己了!王华是个很稳重的人,这时候却也按捺不住兴奋。他一把抱住了儿子,原地转了三圈才放下来。

“我的好儿啊,改名改得太英明了……”

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王伦把老婆孩子一干人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要给孙儿改名。以后他就名守仁,字伯安。”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唱的哪出啊?“王云”是你老人家起的名字,能说改就改吗?不过在家里,王伦的威望是不可动摇的,他说改就得改。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为何改名“守仁”,也只有博览群书的王华清楚。《论语·卫灵公篇》中有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老爷子应该是做足了功课。

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王伦有点不耐烦地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今天遇到了谁?”

这天中午,王伦陪着小哑巴孙儿在家门口乘凉。一个和尚远远地走了过来,看到这么大的孩子还咿咿呀呀地说不出一句话,不免着急。于是和尚叫住了老爷子,在他耳边神神秘秘地说了八个字。后者一听,幡然醒悟:宝贝孙子这名字是非改不可了。

“他爹,老和尚到底说了什么啊?”岑氏忙问。

“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王伦一捋胡须,“听明白了吗?我孙子是从云中来的,但名字叫‘云’就道破了天机,上天这是略做惩戒,不服不行啊……”

而且,所谓“人云亦云”,云在汉语中还有“说”的意思。你道破了天机,神仙就不让你孙子说话啦。

王华“学养深厚”(乡试屡次失败),很有见识,觉得老爹听信一个来历不明的和尚之言,就轻易改孩子的名字,这样的行为相当不靠谱。

但后来的事情似乎证明,王伦这个决策,不仅相当靠谱,而且相当英明。

提起这个王家,那可是名门望族,家谱可以追溯到山东琅邪。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时,先祖为避战乱迁到了江南。也就是说,王伦他们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着共同的祖先。

王云的六世祖王纲生活在明朝初年,和“大明设计师”刘基(刘伯温)是好朋友,曾任兵部郎中、广东参议,在平定苗民叛乱时,于广东布政司的增城遇难。儿子王彦达用羊皮将父亲的尸体包裹运回老家,并发誓不再为朝廷出力。王彦达之子王与准精通《仪礼》《周易》,为了响应父亲的呼吁,一生未入仕,只是平民,自号“遁石翁”。王与准之子王世杰,人称“槐里子”,却入朝当上了太学生。王世杰的儿子就是王伦。

王伦,字天叙,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正是在这年的正月初一,大明的京师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老爷子不会想到,自己与两千里之外的京城,也会有特别的缘分。

王伦特别喜欢竹子,在自己家的屋前屋后都种满了这种植物。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竹轩翁”的号,以显示自个儿淡泊名利:似乎只要有一间竹屋,能给他遮风挡雨,就别无他求了;只要有一张竹床,能让他躺下休息,就心满意足了;只要有一辆竹车,能载着他游历四方,这一生就无怨无悔了。

竹子在汉语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象征着读书人超脱的品性、清高的风骨、坚强的毅力。王伦也希望自己和王家后代,在大明王朝这么一个认官不认人的污浊时代中,能够保持君子的节操,也能像竹子一样品行端正。

在科举取士的时代,一个读书人没有功名,就如同今天一个歌手开不了演唱会,一个明星出不成写真集,一个教授出不了论文集,一个球员拿不到名次,一个土豪追不上白富美,都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因此,他把所有的心血,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栽培自己的宝贝儿子身上,希望王华能够承担起光宗耀祖的使命。

王华当然很努力。他不但要自己中进士,还要教育和培养好儿子,让王家成为绍兴的名门望族。当爹的牵着儿子的小手来到书房,想让儿子见识一下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

王华让王守仁坐下来,顺手操起了一本《孟子》,冲着他微微一笑:“孩子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突然,老爸笑不出来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儿子,似乎不相信他是自己生的。

王华的表情越来越吃惊,神色越来越紧张,呼吸越来越急促,最后,干脆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

小守仁却还摇头晃脑,站在那里念个不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哪,这小子把《孟子·告子下》轻松地背出来了,而且一点错都不带有的。别人都是“学而知之”,我儿子是“生而知之”,太神奇了!莫非这孩子真是文曲星转世?

这也太离谱了吧,王华想到这里,额头上的汗都流下来了。他稳定了一下情绪,严肃地问:“你怎么会背这个,谁教你的?”

“禀告父亲,爷爷以前读书时,孩儿听过几遍,故而全记下来了。”

呵呵,不能开口说话不代表听不见,听得见的人不一定能背得下来,能背下来的人不一定能背得全对,但我的孩子做到了,我的孩子可真不简单。王华抚着孩子的小脑瓜,很快乐很满足。

没过几年,当爹的就又有了更多的快乐。 T7LEF3fIq9AxBwalscCBLL8hrLIXkbnQ2wUHL1MFeIq2JWhS7YV68dFbm4HpXD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