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主持乡试,考题标新立异

弘治十七年(1504),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陆偁不知道怎么听说了王阳明的大名,居然主动邀请后者担任本省乡试的主考官。这让王阳明有些喜出望外。

山东可不是寻常地方,它在两京十三司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历史,这里是孔、孟二圣的故乡,底蕴深厚;讲现实,这里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即使无法与王阳明的家乡浙江,以及江西、四川等南方省份相比,在长江以北,山东绝对算得上是文化大省。

王阳明能得到这个资格,当然与自己这些年的名气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父亲王华已经担任了礼部右侍郎,并和内阁诸位大学士关系密切。邀请王阳明来主持乡试,更多的是为了讨好他爹。不过,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对于他日后发展自然是很有好处的。

而且,王阳明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早在他中进士的前一年,王华主持顺天府乡试时,就曾让王阳明参与改卷。王阳明对于试卷的判断非常准确,让老爸相当满意。而陆偁肯对王阳明的能力肯定会有所了解,这才会放心大胆地提邀请。

当年七月中旬,王阳明来到济南。年轻气盛的他,抓住这样的机会,怎能不表现一下呢?

不过,八月初九第一场,最重要的“四书文”考试,就引来了轩然大波。在山东贡院的格子间里,有人开心得笑个不停;有人气愤得直摔毛笔;有人把卷子翻来覆去地检查,生怕自己看错了;有人干脆当场交卷:对不起,本少爷不陪你们玩了!

原来,王考官编制的题目中,居然有一道是《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按理说这话也并非什么大逆不道之语,这并不是王阳明自己的狂言,而是孔子老人家的原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当大臣的,应该用道义为君主服务,如果老大不讲道义,你就不要愚忠,可以甩手不干。

话固然是孔子说的,但也得看时间和场合。孔夫子生活在什么年代?东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各国君主都礼贤下士,招募人才。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归一的年代,“君为臣纲”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再讲什么“不可则止”,简直就是犯上作乱。

贵为“亚圣”的孟子,不过是在自己的著作中写了一些类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之类的漂亮话,最草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之后就大动肝火,放出狠话说:“这家伙要是活在现在,我非严办他不可!”老朱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吃什么长大的,甚至一度下令将孟子牌位撤出太庙。

如果在洪武年代,王阳明还敢这么玩个性,那结果只有一个:杀头。不过他很幸运,他生活的弘治时期,社会气氛和文化环境都比较开明、宽容。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王阳明的行为属于脑残;恰恰相反,他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朝廷,特别是向一直以亲民形象著称的弘治皇帝,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另有一道题目《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也把王阳明的民本思想展现得相当清楚。大禹和后稷位高权重,既然享受了权位带来的好处与名声,自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而对普通人却无须这样的要求。显然,王考官是希望考生们都明白肩上的责任,为官之后不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

王阳明应该庆幸自己生对了年代,从而有了展现个性的空间,并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风险。即便是相当保守的陆偁,对王阳明的命题工作也没有公开批评和干涉,总体上还是满意的。而王华知道这事之后,更不可能像当年一样抡起扫把就开始抽人。毕竟儿子已经三十好几,自己根本打不动了。

主持完山东乡试,王阳明就要返回京城继续担任刑部主事了。离开齐鲁土地之前,他又到济南周边游玩了一次。孔府孔庙是一定要去的,泰山也不能错过。在这里,王阳明写下了《登泰山五首》,其中第五首写道:

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

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

孤坐万峰颠,嗒然遗下块。

已矣复何求?至精谅斯在。

淡泊非虚杳,洒脱无蒂芥。

世人闻予言,不笑即吁怪。

吾亦不强语,惟复笑相待。

鲁叟不可作,此意聊自快。

对于自己的怀才不遇,王阳明有些感慨,但他也知道,牢骚是不能给自己带来升迁的,反而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要想在官场成功,就得尊重它的游戏规则。

那么,他又打算如何突破呢? 4w5ttPEY/k68LyLAL0GPA5vVaGfDIfYKz+Xn8ov/EFg3Abd/VqDv+WTUk1ffmI9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