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同富裕而言,金融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产业视角,尤其是财富管理,将中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之间的金融交易和金融需求打通,让金融在社会交易结构中有效发展,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是共同富裕下金融行业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金融业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更加重视新发展理念,更好发挥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金融在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中可扮演服务普惠性的重要角色,这一方面是金融本身的功能以及多样化工具属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各类金融机构的自觉追求。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和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可以促进居民增收,同时也应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促进居民就业、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笔者所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例,社保基金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为投资理念,审慎开展投资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体现了共同富裕中的普惠性。在“长期投资”方面,坚持长周期考核,着眼于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收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成果;在“价值投资”方面,引导投资机构通过深挖优质投资标的并长期持有,力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也向资本市场输出并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在“责任投资”方面,社保基金肩负“为民理财”的重大社会责任,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同时,积极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等多重责任。
社保基金兼具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功能,通过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为社会带来稳定的财富保值增值。截至2022年年底,社保基金的资产总额为2.88万亿元,自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66%,累计投资收益额1.66万亿元。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和完善了我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为人民谋福利的普惠性。
无论是购买房产还是购买权益基金,老百姓在过去这几年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原因在于缺乏配置的平衡性或者对冲性。而类似家族办公室的专业机构,则可以基于超越多次周期的长期分析,对家庭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广谱配置,帮助家庭财富长期保值增值。财富管理为高净值人群服务是市场化的选择,家族办公室不仅有助于家族财富的平稳过渡,而且有利于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每个家庭都值得拥有自己的家族办公室,这是时代的需求。数字化时代下,金融科技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并对金融加以赋能,通过数据、流量、资源推动金融进步,将高净值财富管理模式推广到普通老百姓,这是对社会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促进,也是本书探讨的两个重要部分,未来财富管理转型将关注“一高一低”,即高净值人群和普通老百姓的财富管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特别要关注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这三个指标的设定兼顾了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包容性。
如果说,金融和财富管理的普惠性追求的是广度和可得性,那么包容性追求的则是无微不至的触达,是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既涉及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又涉及三次分配的优化。
包容性应体现在金融业的协调发展上。一是保持培育金融业发展的包容性生态环境。金融业在完成各种产业政策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自身包容性发展的尺度。金融弱而百业弱,金融强而百业强。这一点在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中已被反复证明。二是保持金融业自身的包容性增长,一方面重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子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发挥综合金融实力。在保持传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发挥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以及金融科技的力量。毕竟金融发展得越充分,包容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服务共同富裕的全方位需求。三是保持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包容性关系,更多地采用新的监管科技手段,培育市场主体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四是保持开放与创新的包容性关系。我们诸多的金融创新都来源于金融开放,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创新和开放为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让我们的金融机构拥有在全球市场的深海中遨游的精湛技能,更多地为国民创造财富,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力。
以社保基金为例,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包容性体现在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上。过去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相对保守,未来在全面优化投资风险管控体系的条件下,应积极主动配置股票和股权资产。一方面,权益类资产配置是社保基金锚定长期稳定收益的重要因素,面对资本市场超预期波动和基金短期回撤压力,始终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看好国内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发挥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主动围绕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优化投资布局,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共富时代财富管理》这本书探讨了创新财富管理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分别从做大、做优和分好蛋糕三个角度讨论了机构的转型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也平衡了上述四个包容性。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们常说的“金融使生活更美好”首先是金融带给人们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是有了可以下锅的“鱼”饭,更是懂得了结网撒网之法的“渔”术,是一种生存之道,而这种生存之道的根基是诚信致富,勤劳致富,又恰好契合了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
第一,安全性来自财富的保值增值,来自财富的传承安排。金融可以助力财富的保值增值,而金融对财富传承的使命与机遇,还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新话题。有序平稳传承,既可以带来经济运行的持续安全,也可以保护几代人的积极性。传承和捐赠是一对“孪生姐妹”,有了好的传承安排,人们会更愿意捐赠。
第二,安全性来自金融能够提升人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人们风险管理的能力。安全感是共同富裕的前提。金融向善的理念,以及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安排可以带给人们持久的安全感。在金融的诸多属性中,风险管理是最本质的,不同门类的金融,管理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风险。共同富裕提倡的是一种以丰养欠、勤俭持家、有准备和理性的人生。现实中,人们当对风险有所认知,并把风险分解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时,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书中有关普惠型财富管理的内容,也重点关注了家庭的短期流动性风险、预期内的“灰犀牛”(教育、养老等),以及预期外的“黑天鹅”(医疗等)。
财富的传承不只是个人的行为,也事关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优化金融结构,通过盘活长期耐心的资本,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从而支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从而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共富时代财富管理》深刻探讨了共同富裕和财富管理的内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了财富管理助力共同富裕的可行性和路径,同时也梳理了金融各业态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发展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转型模式和政策性建议。
财富管理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全行业机构、从业者和投资者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王忠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