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无罪岁:
遇到不如意,多反省自身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罟(gǔ) 不入洿(wū)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zhì)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 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 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世间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你的想法塞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转移到你的口袋。

孟子就在做着第一件事,他要把自己对王道的理解说给梁惠王听,并且希望梁惠王能够听进去、做起来。遗憾的是梁惠王不仅有自己的想法,对待孟子的态度也不够重视。直到跟孟子打了两次交道后,梁惠王才意识孟子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开始正视孟子的观点,跟他认真请教问题。

梁惠王有一个困扰他多时的疑惑,那就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认为他是一个用心治国的君主,要是河内的百姓遭灾了,他就把百姓转移到河东,还拿河东的粮食到河内救灾。反之,河东有难,他也会如此操作。但是,让梁惠王费解的是,隔壁赵国和齐国的君主,都没有他这般用心,但他们国家的人口不见减少,而自己国家的人口也不见增多。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战国时期,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因为人是劳动力,是财富的来源,而且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哪个国家好,人口就流动到哪个国家。梁惠王觉得他是一代明君,百姓一定都会来到他的国家,事实却并非如此。

对此,孟子一眼就看出了梁惠王的问题所在。

他是这么回答梁惠王的:“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既然梁惠王喜欢打仗,那孟子就用战争中发生的事给他讲道理。

战场上兵刃相见,稍不留神,命就没了。当战鼓敲响,两军对垒时,有士兵就怕死了,为了尽快逃命,就把沉重的铠甲一扔,赶紧跑路。有些人跑出去五十步,就会嘲笑那些跑出去一百步的士兵,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算勇敢,而那些跑得远的人,才是懦夫和逃兵。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对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严惩,他不管你是跑出去五十步还是一百步,只要你逃跑了,就要重罚。但秦国的做法不一样。士兵逃跑二十步、五十步,或者一百步,惩罚是不同的。

对此,梁惠王认为自己是对的,跑出去五十步的人是没有资格和立场嘲笑跑百步的人的。因为大家的行为本质相同,结果一致。

孟子用了三句话,进一步剖析梁惠王提的问题:为什么他是仁君,国家人口却不比别的国家多?

第一句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这话跟《论语》中的“使民以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身为一国之君,要让百姓顺应天时。比如到农忙的时候,百姓要忙着播种施肥除草,你就不能大兴土木,把百姓安排去修王宫、建城池。你违背自然规律,导致老百姓没法好好种地,全国百姓吃什么?用什么?所以,按照自然节气,让百姓安心务农,才能保证百姓衣食无忧。

第二句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个“罟”字是渔网的意思,数罟就是细密的渔网。这种网很厉害,能把大鱼小鱼一锅端,属于毁灭性的网鱼法。所以孟子说,别把特别细密的网撒进深水中,给小鱼留条活路,这样鱼虾蟹鳖可以生生不息,让人们一直有的吃。

第三句是“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按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择时砍伐,不要乱砍滥伐,森林才会永葆青葱,源源不断地供应木材。

说实话,我很欣赏孟子的这个观点,这跟我们现代社会倡导的生态环保理念不谋而合。

这样做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百姓活着有饭吃,死了能安葬,这样就了无遗憾了。孟子告诉梁惠王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不担心生死,能安心生活了,这就是君主实行王道的开始。

总结一下,孟子想灌输给梁惠王的王道思想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孟子的理念,颇具世外桃源的意味。

他心中理想国的标准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姓每家都有五亩田地,种桑养蚕,养鸡养猪,五十岁时,人人可以穿绸缎衣帛,七十岁能大口吃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家里田地多的,能好好打理,不荒废田地,家有七八口人,人人能吃饱饭。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孟子就是希望梁惠王能够做好那些接地气的事,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利。对百姓而言,吃饱穿暖,家人和睦,兄友弟恭,子女孝顺,老有所养,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孟子的价值观就是这么朴素,所以他会劝说梁惠王,治国要选择好努力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还有一点就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作为一国之君,要有担当。要是国家治理不好,百姓过不上好日子,这个责任在君主,不要把责任推卸给自然环境。梁惠王自我感觉很好,觉得自己做得比其他国君好,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如果梁惠王治国的方向不是让百姓吃好穿好,老有所依,其他国家的百姓凭什么来投奔你呢?

说到这里,我想到最近几年,身边很多开公司的创业者,一直在抱怨经济大环境不好,导致生意不好做。诚然,外部环境的确会影响公司运营,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先从外部找原因,鲜少反思自身。毕竟,大环境再不好,每个行业依然有做得好的企业。危机来临,是危险,也是机遇,就看我们如何应对。作为企业管理者,你要明白根本原因在哪里,多从自身找原因。

这也是孟子希望梁惠王可以领悟到的一个常识:百姓渴望的生活就是吃饱穿暖,一家人齐齐整整。作为君主,总是发动战争,不停折腾,哪个老百姓喜欢在战火纷飞中讨生活呢?

这是治国的常识,也是仁君应该努力的方向。

咱们个人做事也要选对方向,再付诸努力。当结果不如意时,多反省自己,少怨天尤人,这才是成事的根本。 gLKJNdiKIQIJfyTfqUyBEdoAkK+tC72tRjZmMRDnT3nNQHXx2ARTeooc56XuRZ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