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寡人有疾:
先相信,再做到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nú) 。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gě)矣富人,哀此茕(qióng)独! ’”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 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hóu) 粮,于橐(tuó) 于囊,思戢(jí) 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háng) 。’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 妃。《诗》云:‘古公亶(dǎn)甫 ,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yù)来胥宇 。’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我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是有力量的。作为儒家亚圣,孟子就深谙语言之道。

孟子接触的对象,不是诸侯君王,就是达官显贵,一言不慎,就会给自己惹来无妄之灾。所以,孟子在应对这些关键人物时,他说的每句话,都饱含智慧,让人折服。

在齐国时,孟子跟齐宣王走得很近。齐宣王跟孟子经常交流,把孟子当成自己的贴心顾问,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问孟子的意见。

这次他又问孟子:“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很多人都建议齐宣王毁掉明堂,他该怎么办?

这里解释一下明堂是什么,它是帝王建造的建筑物,有的是一面打开,三面有墙;有的则是四面都没有墙,周围用柱子撑起来。明堂是个公共场所,君王和大臣们把事情摊到桌面上,在这里公开讨论。有了明堂,就不用躲在房间里悄悄谋划,别人都不知道你们谋划了什么。这个做法,表达了君王治理天下的心态是开放的,也有着兼听则明的意味。

针对齐宣王这个疑问,孟子是这么回答的:“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这明堂是王者之堂,如果大王想要行王政的话,就不要摧毁它。

齐宣王接着问:“王政可得闻与?”这王政是什么,齐宣王还真不知道,也没听说过,他怎么能施行王政呢?孟子告诉他:“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孟子给齐宣王举了个例子,他说文王在治理岐地时,将一片田地分成九块,分割的方式就像在田地上写了个“井”字。这九块田地的中间一块是公田,百姓把周围的八块田耕好后,还要助耕中间这块公田。这是“耕者九一”,也叫井田制。那些做官的公务员,一代传一代,世代都享受俸禄。关卡和市场只稽查证件,不征税;百姓可以在湖泊任意捕鱼,在山林随意砍伐,没有禁令;一个人犯罪了,只惩罚他本人,不会株连家属,不连坐。

孟子接着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提到的这四类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鳏寡孤独,是全天下最可怜、最无依无靠的人,一肚子苦楚却无处倾诉。文王施行仁政,都要优先照顾这四类群体。

孟子随后引用《诗经》的内容,“《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意思是有钱人的日子过得可以了,我们应该可怜可怜那些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穷人,要让“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也意味着要确保最底层、最孤苦的那些人日子也能过下去。

齐宣王听完立刻说道:“善哉言乎!”孟子你说得太好了。

孟子趁热打铁:“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既然你觉得我说得好,你为什么不做呢?赶紧干吧!

齐宣王来了一句“寡人有疾,寡人好货”,这话的意思是,本王不是不想做,只是本王有个毛病:贪财,喜欢征税敛财,充盈国库,同时填充自己的小金库。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齐宣王挺有自知之明的,他对自己的品行一清二楚。

孟子听完回答说:“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告诉齐宣王,过去有个叫公刘的人,他是周朝的先公,是周文王的祖先,此人也很贪财。《诗经》记载,他喜欢积攒大量的粮食,不仅装满了仓库,还装满了很多大口袋,这些粮食是用来打仗的,能保障百姓安居,也能弘扬国威。公刘不仅有粮,还有弓箭武器,随时可以征兵出发。留在家里的人存有余粮,行军的人有干粮,这就能浩浩荡荡向前方进发了。如果你齐宣王也喜欢敛财,带着百姓跟你一起存储积蓄,实行王政还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又开始找借口了:“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的一番话,似乎没用打动齐宣王,他竟然说自己还有个贪恋女色的毛病,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托词,孟子只能见招拆招地说:“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宽慰齐宣王,说男人都好色,包括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甫,他十分宠爱自己的妃子。《诗经》上记载,古公亶甫大清早就骑着马,沿着河西岸,来到岐山下,视察百姓的住宅,有个姜姓的妃子,一直伴其左右,形影不离。在当时,百姓家中没有恨嫁的姑娘,外头也没有单身的汉子,男女皆有对象可以婚配。如果大王你也好色,能够想到老百姓也有这个需求,这对你来讲,实施王政还有什么困难呢?

总结一下孟子的言论,他注重将君王的私欲跟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结合起来,这样就能造福百姓。孟子认为,实施王政并不难,就是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只需要把自己的欲望稍微扩充一下,你想要的好处,也替他人想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在孟子看来,王天下并不难,但在齐宣王看来却特别难,因为他总想着自身的各种不足,他好勇好货还好色。诚然,能看清自己的不足是好事,但总拿这些缺陷当借口,拒绝前进,拒绝承担责任,就不对了。

过度否定自己,就是自我贬低,齐宣王就有这个倾向,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他的原生家庭中可能有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或者母亲,或者家庭教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这个人对他很严苛,时常贬低批评他,让他学会了自我批评和自我贬抑。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一个人低自尊、不自信,碰到事情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孟子说了一大堆鼓舞齐宣王的话,摆事实,讲道理,能用的招数都用了,但齐宣王还是没有魄力改变,因为他内心缺乏自信,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当仁不让的好君王,他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别人的问题。他的自我价值很低,觉得自己不够好,当不了明君。

人最大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国之君更应该有这种自信。这种信念能激发人的潜能,决定最终的行动方向。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不足和缺点,多少都带点自卑情结,这很正常。但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自卑情结,把它变成前进的动力,让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整体价值融为一体,我们就会散发强大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不乏齐宣王那样的人,花式找借口,拒绝改变自己,拒绝行动。

有人不能坚持读书和运动,就说是自己不自律;有人一辅导孩子作业就大呼小叫,就说自己没耐心,当不了好父母。他们看到的都是自己“不行”,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然后打着“我不行”的旗号,光明正大地摆烂躺平。

其实,每个人都有特长,做人要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想做的事,不断突破现有的舒适区,哪怕只走出去一点点,也会变成跟过去不一样的人。 9JrRkngSo5ylX3V3kgB593Adv4UWq4xN61BQL93Cam4CDOmh/oo7KqFqWug3JiQ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