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东晋名将桓温镇守南州(江州),即今天南昌(应为“姑孰”即今天当涂),在那里建设的道路横平竖直。有人看到了就跟王珣说:“当年东晋开国,在建康城建设道路都是弯弯曲曲的,跟桓大将军现在的建没情况没法比。”王珣回答道:“这你就不懂了,这是王导丞相的高明之处。江左这地方为江湖所围绕,地方比较狭小,比不上中原地区,中原土地平整,人烟稀少。要是也修得横平竖直,敌人一来就一览无余了;修得弯弯曲曲的,让敌人感觉我们深不可测。这样他们就不会轻举妄动了”
其实,当时,晋元帝司马睿刚刚建立东晋王朝,定都在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一心想在皇宫外建造象征着皇权的双阙。
这双阙是什么?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借指宫门。《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就曾经说过:“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可见,双阙规模宏大。
身为宰相的王导,深知王朝建立来之不易,在初期就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更会引起民怨沸腾。
于是就在牛首山上做文章,想了个周全的法子。
他以外出游玩的由头,将司马睿带到了牛首山下。晋元帝站在一处城楼上向南方眺望,发现山上有两座山峰耸立对峙,像极了楼台上的双阙。
宰相王导见状,赶紧对晋元帝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
相比古代建筑上的人为双阙,牛首山上的这对天阙,自然更雄伟。
司马睿一听,心里当然高兴。天然的两座山峰作为“双阙”,当然象征意义更为明显,岂不是江山永固、四夷臣服?!
于是,司马睿打消了兴建双阙的念头,并把这座山命名为天阙山。
由此可见,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王导是动了什么样的脑筋。
维护政权稳定,财政是重要因素,只节流不行,还要开源。
329年,苏峻之乱平息。苏峻及其党众在攻陷建康后大肆破坏宫殿,至宫阙毁坏,宫殿、宗庙都被焚为灰烬。乱事结束后以建平园为宫,且物价飞涨。于是引起迁都的争议,如温峤请求迁都豫章,三吴豪族则请迁会稽。
王导说:“建康,即古时的金陵,过去就是帝王之都,而孙仲谋、刘玄德都说这里是帝王之宅。古代帝王不必因简陋豪华而移都,如果能弘扬卫文公以大布之衣大帛之冠为君的风尚,则可无事不成。况且北方敌寇像游魂一样,窥伺我们的空隙,我们一旦有胆怯的表现跑到南越之地,再想得到威望和实力,恐怕是难以办到。现在应该特别镇静,这样民情便可自安了。”
王导以“建康王者之宅”和“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决定不迁都,转而重建建康秩序和安定大乱过后的国家,所有迁都的提议都不能实施。
平定苏峻之乱后,国库枯竭,库藏只有布数千匹,国家经费严重不足。只有粗丝布几千端,出售到市上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
王导为此十分担忧,就与朝臣同穿粗布做的单衣。
建康士人见了,“这种潮流好时尚呀”,都争相效仿,引起粗布价格暴涨。导致库藏布全部卖光,竟然由此缓解了朝廷暂时的财政危机。
晋朝丧失了一半的江山,财政收入自然也没有西晋时充沛了,贵族们的生活一落千丈,更别提寻常百姓了。按照平庸之辈的思路,贵族没钱,那么剥削下层的穷苦百姓是最方便的事情了。王导并没有将魔爪伸向可怜的穷苦人。当然,他知道再怎么加税,也不会多少的进项,反而会引起民间动荡,得不偿失。最好的交税人应该是贵族,可是贵族怎么会交税呢?想要从贵族手里得到钱,绝对不能用税的名头。
王导心思一转,便有了计较。那时的染色技术刚刚兴起,众人都喜欢穿各种颜色的衣服,白布是最不受欢迎的。国库里还挤压了不少白布,卖不出去也没人爱用,放着积灰了。
王导便将它们废物利用,既然贵族的引导力非常大,自己带头穿白衣,甚至给百官们赏赐白衣。这些高层人士不光有名声,还是有风流倜傥的风声,他们的仪表的确没话说。有了王导等贵族的示范,众人看到白衣飘飘的他们,觉得非常有气度,别有一番仙气。民间四处打听哪里有卖白布的,原本的低贱货品,身价飙升。
因为甚少有人购买白布,市场上流通的白布本来就少,众人开始抢购后,商家抬价,白布的身价飙升。原本没有人的白布,甚至卖出一匹一金的超高价。这样的价钱自然是要贵族们掏了,寻常百姓哪里买的起。就这样,王导完美解决了经济困境。
王导还调和南北士族矛盾,争取相对平衡的关键在于经济利益。南方各 级士族,具体上就是各级地主,其中强宗大族,如吴郡顾氏、义兴郡周 氏,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他们不允许北方士族侵犯其利益。与此同时,王导又实行“侨寄法”,即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 郡、侨县。侨州多至司、豫、充、徐、青、并等六州,侨郡、侨县为数更是繁多。这些侨州、郡县、大都在丹阳、晋陵、广陵等县境内,形势上可以确保建康的安全。名义上是安置北方逃来的士族和民众,实际上是让北方士族凭借势力在寄居地继续剥削奴役逃亡民众,逼迫他们当奴隶或佃客,为自己创立新产业。侨州、郡、县有大量的各级文武官职,当时是流亡士族可选择的出路。
“侨寄法”虽然是紊乱行政系统、加深人民苦难的恶劣制度,但对东晋政权说来,却是安置流亡士族、缓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 要措施。同时,这些措施也开垦繁殖了一些地广人稀、荒凉贫瘡的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