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东晋风云·托孤重臣

开国皇帝一般都英明神武、天纵奇才,然而,开创东晋王朝的晋元帝司马睿好像是个例外。

司马睿登基后,由于自己并非皇室嫡派,而且威望不太高,实力不太强,因此皇位不太稳定。现实无法改变,司马睿只得悲悲切切地在晋朝南渡皇室成员、南渡士族、南方士族、流民帅等人的冷眼和夹缝中谋生存、讨生活。同时还必须得时时提防北方政权的南下侵扰。

司马睿委屈而且憋屈。

为了重振皇室权威,司马睿决定“过河拆桥”,他告诉自己,要敢于对门阀士族“说不”,要敢于亮剑。

因此,他颁布圣旨,宣布将扬州一带的奴仆释放,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确保朝廷的赋税、兵员。积极招兵买马,由亲信刘隗、刁协、戴渊等统帅。

此举,严重损害了门阀的利益,王敦本来就不太情愿拥戴司马睿为帝,是可忍孰不可忍,他要教训司马睿:“陛下,你疯了?你还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东晋王朝,究竟谁说了算,你搞搞清楚好不好?”

王敦振臂一呼,起兵“清君侧”,因为他知道,门阀绝对不帮司马睿,攻克建康易如反掌。

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杀奔建康。

司马睿真没搞明白局势,下令各路兵马勤王,跟真的一样,身着戎装,准备跟王敦决一死战。

这时,南北门阀士族们同仇敌忾,“送死你去,观战我来!”

司马睿深感失望,只得脱下戎装,宣布投降,并让刘隗、刁协赶紧逃走,自谋生路。

事实果真如王敦预料的那样,毫无悬念的胜利了,可他始终没进入建康,因为他知道,见面大家都尴尬,还不如不见。

司马睿给王敦加官进爵,王敦不接受。司马睿认为王敦想当皇帝,便派使者去试探他:“要么你来当皇帝,我继续回去当王爷?”

王敦很生气:“说啥呢,当不当皇帝是你能自己决定的吗?你把我摆到什么位置上了?我目前还不想让你退位,你先干着吧。”

司马睿觉得很屈辱,整天闷闷不乐。

永昌元年正月初十(323年1月3日),司马睿病逝,享年47岁,执政6年。司马睿死后,谥号元,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江苏江宁)。太子司马绍继任。

司马睿驾崩前,托孤王导,请他辅佐晋明帝。——这是王导第一次受顾命。

王敦第二次起兵反抗晋明帝的时候,病重身亡。

王敦之乱并没有造成大的破坏,王敦死后,司马绍也没有株连他人,司马绍处理得当,得到了世族大家和百姓的支持。

司马绍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在他小时候,司马睿问他:“太阳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太阳远,因为没听说有人从日边来,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司马睿很惊喜,觉得儿子实在是太聪明了,第二天专门宴请群臣,展示一番。司马睿当众问司马绍:“太阳与长安相比,哪个更远些?”不料司马绍说:“太阳近!”司马睿大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就提心吊胆低问司马绍:“为什么呢?”司马绍抬头看看天空,从容应对:“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马睿大喜过望。

322年,24岁的司马绍继位称帝,史称晋明帝。司马绍锐意进取,全心全意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他提升妻弟庾亮为中书监以分王导的权势,封郗鉴(江淮地区编制外武装头领,王羲之的岳父)为安西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率部镇守合肥,给予他统辖各部流民部队的权力。

在整个晋朝的皇帝中,晋明帝司马绍应该是当得上“英明神武”这个评价的。

第一次王敦之乱时,阖朝文武无计可施,皇帝司马睿坐以待毙,身为太子的司马绍意欲亲赴战场与王敦决一死战,被温峤斩断马车的缰绳,无法出战,才幸得保全性命。

太子绍闻之,欲自率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执谏曰:“殿下国之储副,奈何以身轻天下!”抽剑斩鞅,乃止。

第二次王敦之乱,司马绍已经称帝,这次“赤膊上阵”,御驾亲征。

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王敦举兵向京师进发。司马绍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于湖,窥视王敦的军营。

王敦的士兵发现了,就向王敦报告。王敦一听来者的容貌,就判断是司马绍,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于是派骑兵去捉拿司马绍。

司马绍也知道自己被发现了,策马奔驰而去,路边遇到一位老妇,把自己的七宝马鞭送给她,说:“有人追来,把此鞭给他们看,然后请您帮我拖延时间。”还把马的排泄物浇上冷水。

过了片刻,追骑来到,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为证明所言不虚,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五个士兵传递着玩赏,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

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

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现有史料,只见称其为“燕代人”——“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司马绍很幸运,身为司马睿的皇后虞皇后没有生育,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司马绍很幸运地成为了皇太子。其实,司马睿一直都想立宠妃郑夫人的儿子司马昱为太子,此举遭到了王导为代表的大臣集体反对:司马绍很聪睿,表现并没有过错,而且和群臣的关系也很好。

叛臣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掌握皇帝、太子的废立。这在晋朝尤为明显。

王敦为了测试在朝里受拥护的程度,同时也是为篡权扫清障碍,为朝野人氏所钦佩信赖,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废黜他。于是大会百官,当众问太子的近臣温峤:“皇太子有什么功德值得称道?”声色俱厉,打算借温峤之口说出废太子的话。温峤回答说:“太子聪明睿智,尤其是特别仁孝”。

王敦大怒,但是又无可奈何,阴谋遂被阻止。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司马绍比较有群众基础。

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司马绍,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段往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这要是一般的皇帝,你跟他说这样的话,“族诛”都有可能。

尤其是王敦之乱后,司马绍只问首犯,胁从不究,安定了人心。

一开始的时候司马绍也想重重治罪王敦的僚属,下诏:“重要党羽革职除名,其余僚属禁锢不用。”

对此,温峤有不同意见,上疏称:“王敦刚愎自负,不讲仁义,残暴杀戮,连朝廷都无法制约,亲朋也不能谏止。他幕府中人,如果确实是助纣为虐或诱导作乱的人,自然应当严惩不贷;如果是迫不得已沦为奸党的人,窃以为应该加以宽宥。希望陛下依据仁义之道裁决!”

郗鉴则认为,身为臣子最可贵的品质是严守节操,为义献身。王敦的佐吏虽然许多是受到逼迫,但他们既不能制止王敦叛逆的阴谋,又不能脱身远远离开,依照以往的典则,应该按君臣大义加以责罚。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司马绍听从了温峤的建议,对王敦的僚佐大多予以宽宥,并没有扩大化。

可惜,好景不长,太宁三年(325年)秋,司马绍病死,只有27岁。

临终,司马绍召太宰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一起接受遗诏辅政。

王导第二次受顾命!这段时间,存在感比较低的王导,依然是班子里的主要成员。 c/AurHDlm1zsEcImW1UNcsk0zEaYxPV4weWArQjL5ZTXFcVy0d/mPLriY1PE4M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