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品牌塑造与管理基础

【学习目标】

·了解品牌塑造的概念及要素。

·理解品牌塑造的过程。

·熟悉品牌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流程。

·熟悉品牌塑造与管理相应的职责、能力素质要求。

·了解品牌塑造与管理的前沿。

·熟悉品牌管理变革。

【导入案例】“康师傅”的品牌塑造

康师傅方便面在国内几乎是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大,其他国际知名品牌的方便面在中国销售额的总和也不及它,该品牌创立者是台湾省的顶新国际集团(以下简称“顶新”)。顶新自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从当初只有老板一人到今天的几万名员工,成长可谓迅速。顶新原是台湾彰化的一家油脂厂,属于家族式企业。魏应行之父在1958年创办了这个企业,1988年10月,身为四兄弟中最小的魏应行首次来到北京。那时,魏应行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都不熟悉,水土也不服,在饭店里捂着湿毛巾睡觉还流鼻血。

顶新在大陆第一个投资项目是“顶好清香油”,是在1989年4月26日拿到营业执照的,当时有些外商纷纷撤资,但顶新坚持下来了。最初生产的“顶好清香油”在北京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由于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500克平价油才0.85元,议价油则要24元(还是那种没有精炼的“毛油”),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原料不在计划供应范围内,大部分靠进口,都得按国际价格,所以产品售价偏高,老百姓只能望而兴叹。随后,公司又在济南生产“康菜蛋酥卷”,相信它在电视上“把营养和美味卷起来”的广告词,至今还有许多老人耳熟能详。但是由于当时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高,蛋酥卷也未真正打开销路。待该公司到内蒙古投资蓖麻油项目时,情况更糟,魏应行带来的1亿元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他在绝望之余,只想卷铺盖回家。一直到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问世,集团才初尝成功的滋味。面对一连串失败的打击,魏应行冷静分析了祖国大陆市场,认真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决心投资方便食品,觉得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拿方便面来讲,一是当时国产面的质量较低,进口面的价格太高,在五六元,而当时人们一顿饭的消费水平是两三元,这就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方便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前景看好。魏应行回到台湾,劝说股东继续投资。1992年7月,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在天津投产。这一次,他们做得特别仔细,如产品名称,“康”代表健康;“师傅”尊称,印象好,因此他们决定用“康师傅”作为品牌名称。面条直道,久泡不糟;加上两包调味料和细肉块儿,价格又定在2元左右,适合大众消费水平。

在营销方面,不论批发还是直销,一律“先款后货”,避免了呆账、坏账以及由此引发的与客户关系紧张等问题。康师傅方便面的成功,固然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起飞的大环境所赐,但也与产品对路、产品质量过硬分不开。由于顶新从未做过方便面,因此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创业初期,每天早上,魏应行兄弟4人都以方便面当早点,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验产品品质。产品虽受欢迎,但是面对市场广阔和运输线过长的重重限制,“康师傅”也绞尽脑汁突破各种难关,包括争取车皮,在各地设立发货仓库,建立经销商制度等。

但根本之道是在全国各地快速筹建厂房,达到就地生产、就地供货的目标。于是从1994年开始,“康师傅”陆续在广州、杭州、重庆、武汉、沈阳和西安建厂。迄今,顶新在大陆已建立起78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日产量达30万包左右,生产和销售覆盖全国每一个地区,“康师傅”也成了全国知名品牌。2011年,“康师傅”的品牌价值为11.9亿美元。

1996年2月,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一支在中国成功经营并有典型意义的中国概念股。今天,“康师傅”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方便面的代名词,也是全世界销量前列的方便面品牌。

资料来源:白光.中外品牌案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编者点评:“康师傅”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从产品定位对品牌的设计、品牌的传播方式来塑造品牌,从而使康师傅品牌价值逐渐提升,这就是品牌塑造的目的所在。 ZOAXJRp9hpnnBp+xR80PBA43pEdTwh5evx5ZHgHFGwNUPDdwJ+ltj1pt3XyWUI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