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金阳县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

金阳县学前教育发展基础差,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发挥政府的宏观安排作用。金阳县将学前教育“一村一幼”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以超常规的力度、措施,强化县级统筹,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满足全县各族人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注重整合闲置公共资源,解决校舍难题。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富余公共资源,通过改造村小闲置校舍、村委会活动室、民俗活动场所、租用民房等,在尚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设立幼教点。每个村设立一个点,每个点开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截至2019年3月底,该县共有226个幼教点,299个教学班,覆盖了176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幼”全覆盖,着力解决了彝族聚居区农村学前幼儿从母语向普通话过渡的障碍,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第三,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当地政府出台村级幼教点辅导员选聘实施方案,对每一位村幼辅导员按照学历、年龄、学业水平等进行重新考核聘用。解聘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同时新聘或续聘合格辅导员以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业务水平。同时,当地政府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各种方式优化了辅导员队伍。

第四,注重教材建设。金阳县成立“一村一幼”辅导员用书编委会,加强普通话辅导和相关保育工作,重点解决学前幼儿的“语言关”问题,为其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打下基础。该县以《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组织幼儿教育专家为幼教点编写具有当地传承文化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书和音像教材,并免费提供给幼教点使用。教材的编写既满足了幼儿普通话学习的需要,又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在使用中更贴近幼儿生活,改善了教材使用的效果。

第五,规范管理。金阳县教科局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幼”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对各幼教点的管理,着力改善幼儿行为习惯,突出抓好每日“三洗”工作,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爱学习的好习惯,家校携手共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相关文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使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加规范化。

第六,扎实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当地成立“金阳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指导全县“学前学普”各项工作,确保“学普”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培训力度。2018年6月以来,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共计培训辅导员1 406人次,实现全员轮训。教师进修校成立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坊,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任坊主,开展“学普”教研工作。在春江乡幺米沱村幼教点辅导员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每提一个问题,孩子们都争着回答、表演,辅导员还和孩子们开展互动游戏、儿歌律动、手指游戏活动,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唱歌,还边唱边跳,十分自信。“叔叔阿姨早上好!”走进桃坪乡溜堵村幼教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打招呼,非常热情。生动活泼的漫画图案把教室装点得五彩缤纷。刚满6岁的马医敏用流利的普通话做自我介绍:“我叫马医敏,今年6岁,我家有7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和弟弟妹妹……”辅导员介绍,马医敏所在的班有23个学生,只有5个是汉族学生。刚来的时候彝族学生们普遍一句汉语都听不懂,通过“学前学普”,现在已经能将普通话用在日常交流和学习当中了。据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幼儿园里的学生已经能够用普通话进行正常的交流,甚至当地村干部到他们家了解情况时,他们还能充当“翻译”。“在语言方面,这些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已经没有区别。”通过学前学普工作的推进,当地幼儿突破了语言关,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kB6iFuivhvq6+ARrii+0Zy8MuOhKPbIxWW4d9eQR6vb44dMxOPqdhmjXb8ZDq/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