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教育服务新样态:以三类大资源供给,推动服务供给个性化

一、“1+1+N”:一网通用的智慧校园样板

2021 年,武侯选取四个学段的川大附小南区、龙江路小学、棕北中学、沙堰小学,作为智慧校园创建示范工程试点学校,探索智慧教育环境的路径和推进策略,将智能工具赋予文化的内涵和体验,构建泛在、智能、人本、个性的文化育人空间。武侯通过试点建设、应用探究和推广复制的模式,推进区域智慧校园环境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艰辛摸索,武侯确定将“1+1+N”的建设路径,作为武侯智慧校园的基本框架,即在不同学段利用 1 个校级数据枢纽,建设 1 个校园管理平台,满足学校N个特色应用场景的“1+1+N”的智慧校园样板。

武侯以“一个数据枢纽”为基础,启动学校数据中心与应用中台建设,纵向联通省、市、区、校、个人五级基础教育数据,横向汇聚各级各类软件、系统应用数据,为智慧校园的应用建设提供数据基础。通过立足“5G+物联网”,全面升级智慧校园环境,形成泛在的智能学习环境;通过“一网通用”项目强化,实现校园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把“8 小时知识学习场所”改造为“全时空文化生活空间”。

为了便利和规范智慧校园的建设完善,武侯着手编制《武侯区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从 8 个维度 30 项关注点引导学校从办学理念着眼,从课程建设入手,从队伍提升和机制创新发力,从关注硬件向关注文化转变。

二、“一码通行”:通融教育场景资源

2021 年秋季学期,“武侯乐学通”正式开放,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有趣、有益的课外课程。

武侯开发的“武侯乐学通”平台实现了预约、管理、评价一体化。通过统筹区域内的学校场景资源,将图书馆、学科实验室、创客空间、博物馆等场馆,改造升级为主题教育中心,匹配相应专题课程,统一平台管理,面向全区学生预约。武侯学生在“武侯乐学通”平台中预约后,生成“一人一码”的电子门票,实现了区域内“跨校课程开放,学生选课走班”。同时,学生还可以反馈课程的学习体验,便于教师不断完善课程,提升教学品质。

“武侯乐学通”一码通行的特色:①跨校融通。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学校的微博物馆、图书馆、创客空间、体育场地等场景,在周末和假期进行开放利用。满足学生周末跨校“选课走班”,更好地服务“双减”政策落地实施。②通过匹配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体验性课程活动,让学生“来有所乐,乐有所学、学有所获”。③多元协作,建立互联网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自主申请和全过程记录。

“武侯乐学通”作为教育服务新样态的创新尝试,开放了部分校园博物馆等场景资源、匹配活动课程。全区学生可线上自主选择教育场景课程,实现了区域内跨校“选课走班”,提升了场景资源使用效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跨校“选课走班”背景下,武侯学生如何一码通行?

陈同学拿出提前打印好的二维码,交给校门口的老师扫描,随后踏进了面前这所陌生的学校,参加十点开课的“少儿书法启蒙”。他来自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通过“武侯乐学通”,在线选择了成都市华西小学开设的场景课程学习书法。

“一直很希望孩子能学习书法,现在武侯教育部门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我和孩子都非常高兴。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区里不同学校提供的课程都很有意思,一定会让孩子都去尝试下。”陈同学的家长说道。

2021 年,“武侯乐学通”平台正式开放运营,北二外成都附中、川大附中西区学校、华西小学等全区 7 所学校的教育场景课程正式开课,前期开设人工智能类、传统文化类、小语种类、创客类、消防安全类等课程 21 门,开放学位 350 人。其中,北二外附小的人工智能课程、川大附中西区学校的无人机图形化编程,在开放报名后一分钟内,上课人数即达到上限。

在“武侯乐学通”的引领下,成都市锦里小学巧玩博物馆面向全区学生免费开放,并提供了“巧玩乐生活”和“巧心学中医”两个活动课程,开课第一周,即迎来了 60 位小体验官;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开设趣味STEAM创客公益学习课程,带领孩子们一同走进无人机的世界。

据统计,2021 年 5 月 16 日至 17 日开课的 21 门课程,应到学生人数 289人,实到 257 人。在该周课程完结后的双向评价中,所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均为A等级,所有学生对教师与课程的评价均为 5 星。

2021 年是武侯推进中小学人工智教育的第四年,在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全学段覆盖的基础上,武侯区在北二外附小建设了总面积约 700 平方米的“武侯区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通过“武侯乐学通”,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基地集互动课堂、活动空间、实践体验、展示展览于一体,具备智能感知、智慧工业等体验功能,可进行日常教学与竞赛活动。

“武侯乐学通”的设计初心,是为解决学校场景资源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但实际应用效益不高、育人功能发挥不佳的问题。在操作实践中,武侯不断增加学校的主题教育场馆,丰富课程内容,开设课程逐步增加,达到了53 门,参与学生超 4 000 人次。未来,武侯区将继续扩大“武侯乐学通”的试点规模,同时通过探索“校内+校外”“公益+付费”“学习者+志愿者”的多元合作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个性化学习空间和机会。

“武侯乐学通”构建了区域场景资源共同体的雏形,多路径接入各类学习场景的同时,探索线上资源延伸,通过“大资源”辐射的持续增强,成熟资源功能价值挖掘的不断深化,成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和成都市美好幸福工程实施的重要支持。

三、基于网络空间,实施“一空间通学”

武侯整合原有各级教学网络系统平台,实行统一认证,实现数据互联流动,实施“一空间通学”。教师空间,服务教师便捷化教学,汇聚优质教学资源,采集教师教学数据,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空间,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空间开展探究式、项目式学习,实现泛在化、个性化学习。

武侯的智慧教育探索,在“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原则指引下,在区域云平台分别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的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工具。“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系统一方面完善班级学习空间建设,整合教学应用资源和工具,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在常规课堂中应用,另一方面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升师生数字化学习能力。鼓励师生在个人空间开展学生微课题的“探究式学习”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项目式学习”。

武侯通过原创、购买、接入三种供给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一空间通学”资源内容;通过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接入了全国优秀的课例、课件、教研等资源,形成具备武侯特色的教育资源库。

场景案例:一空间通学,老师的操作过程与心得。

2021 年 6 月 2 日,武侯“三顾云”平台小学四片区交流活动在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举行。武侯科技园小学的四位“一空间通学”的实验老师,进行了工作过程和心得的分享。

语文组王仕平老师,从三年级人物写作入手,分享了如何通过“一空间通学”、推进整本书阅读与写作。4 月,明确目标,启动项目、成立小组、阶段小结。5 月,任务驱动、搭建支架。王老师带着同学们从全书阅读当中,分析人物的特点,初步感知以事写人描绘特点的方法,把总结出的方法,用思维导图上传到“三顾云”平台。6 月,任务驱动、生生互评,形成资源,并用掌握的方法,完成一篇习作,描述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然后把习作上传到“一空间通学”,供同学相互学习与鉴赏。整个过程,目标明确,顺序推进,任务清晰。

数学组林敏老师,以“小小农场设计师”为主题,进行了项目式学习分享。其从活动意图、启动项目、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学科融合、实施总结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利用“一空间通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学科融合,让发生的过程得以可见,学习的过程得以监督,学习的结果得以评价。

英语组张玉婷老师,将国际理解教育与“一空间通学”融合,做了相关分享。以端午节这个主题,让学生查找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并上传到“一空间通学”,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国际理解教育“一空间通学”课程体系。同时与其他学科整合,融入各个学科,进而拓展该课题的使用范围。

科学组叶芹老师,以“在生活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为题,做了与“一空间通学”融合教育的分享。叶老师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方面阐述活动过程。“蚕茧里的秘密”和“猕猴桃变身的秘密”,让老师们得以看到一个项目式学习从问题的确立、选题的诞生到过程的研究探索,再到解决问题、提炼成果的完整过程,将武侯“三顾云”平台的基础功能,运用出了自己的特色。

未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与学,仍将是武侯服务供给改革的重要支持对象,将重点关注资源个性化建设,加大工具类资源引入,完善智能推送系统建设,鼓励教师变“用资源”为“做资源”,让学生从“找资源”为“用资源”,逐步完善以“开放、按需”为导向的武侯大资源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w10nf11gzEGqwflJfFJPOcLXMlT1V8Gk/h9d6k+bs9q+eRraB89N4X/xIV7lt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