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Accounting Elements)是指将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进行的分类,也就是对会计事项所引起的变化项目加以适当归类,并为每一类别取一个名称。就企业而言,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引起资金投入、退出企业的会计事项多种多样,引起资金循环周转的会计事项也是错综复杂的,因这些会计事项的发生而引起的价值量变化的项目更是千变万化。明确会计要素,不仅有利于根据各个会计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制定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标准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合理地构建会计科目体系和设计会计报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动态要素)。
资产(Assets)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
(1)资产是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资产的成因是资产存在和计价的基础。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资源。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所谓拥有,是指该项资产的法定所有权属于本企业;所谓控制,是指虽然本企业并不拥有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但是该项资产上的收益和风险已经由本企业所承担,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等。所有权或控制权是否存在,对于判断某项目是否为企业的资产是至关重要的。资产的这种所有权或控制权还说明企业对该项资源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3)资产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例如,陈旧毁损的实物资产、已经无望收回的债权等,都不能再作为资产来核算和呈报。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企业的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正常营业周期通常是指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但是重型机械、造船等行业,其营业周期往往超过一年。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消耗;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④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存货和合同资产等。库存现金是指存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是一种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价差为目的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等。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应收票据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付款人开出并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因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应收款项,如应收各种赔款、应收各种罚款等,则可用其他应收款项目来表达。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的购料款项。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以及按规定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等。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利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失之外的其他因素。
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商誉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被划分为以上其他类别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购入的市场活跃度高的股票、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等,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企业有能力持有至到期;企业有明确的意图持有至到期。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不含一年)、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股票和其他投资。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或者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或影响。在建工程是指企业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支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按规定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等。商誉是指企业获取正常赢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即超额收益能力,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不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负债(Liabilities)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点: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接受劳务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清偿负债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负债的实质是将来应该以牺牲资产为代价的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责任。负债可以在未来某个时日通过支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或者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如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者将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等债权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来清偿。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企业的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的债务。企业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流动性分类时,应当采用相同的正常营业周期。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④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和合同负债等。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应付账款是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而产生的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接受劳务而开出、承兑的,须于约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商业汇票。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前,根据购销合同的规定,向购货方预先收取的部分或全部货款。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税法规定所计算出应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费。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付未付的利息。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借款。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应付款项,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所有者权益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
(1)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从数量上讲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所代表的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所有者除依法转让其投资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回投资。
(3)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享有获取企业利润的权利,但与此同时,也以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主要指实收资本或股本。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如果在资本投入过程中产生了溢价,可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中。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实收资本是企业实际收到所有者交付的出资额。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接受投入资本过程中,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其中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可按法定程序转增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与任意盈余公积金,可用以弥补亏损和按规定的程序转增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收入(Revenue)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对企业来说,收入是补偿费用、取得盈利的源泉,是企业经营活动取得的经营成果。
收入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产生收入的事项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例如,销售商品收入必须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3)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例如,企业可以向贷款人提供商品或劳务,偿还所欠的款项,在了结债务的同时产生收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主要营业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产成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非经常性的、兼营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原材料、出租包装物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费用(Expense)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本质是资产的转化形式,是企业资产的耗费。
费用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点:
(1)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2)费用必须是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的日常活动所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和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费。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可分为计入成本的费用和期间费用。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应由具体成本对象承担的费用,这种耗费的结果形成了企业某项资产的成本。例如,企业采购材料发生的费用,形成了购入材料的成本;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形成了固定资产成本;产品生产过程发生的费用,形成了在产品、产成品的成本。在工业企业中,计入成本的费用是通过产品销售,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才能补偿已销产品所消耗的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与时间消长有着密切关系,而与企业生产、营业收入的实现并无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密切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发生的当期损益,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
利润(Profit)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的实现,会相应地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值。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的内容。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由于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具体包括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再减去期间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和投资净收益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净额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