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3 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2. 3. 1 网络爬虫在审计领域中的应用

审计人员进行大数据审计工作,首要且关键的流程便是获得相关审计数据,而大数据时代以前常用的审计数据采集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四种:

①直接复制。当审计人员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与被审计单位使用的系统相同时,其可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出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数据,结合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的使用特点,利用软件已设定好的提取指令去提取相关审计数据,然后将其保存为后续工作需要的格式。

②通过中间文件采集。

③通过ODBC接口采集。如果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人员所使用的数据库彼此对接,则可以在后续工作中直接使用。

④通过备份/恢复的方式进行采集。这是指将备份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还原成数据库格式并进行审计数据分析。

传统数据采集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潜力,在实务审计工作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建立健全数据访问与共享机制,这使得大数据审计优势的充分发挥大打折扣,使得审计人员很难全面细致地搜集工作所需的审计数据,从而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网络爬虫技术可充分采集被审计单位外部的公共数据,其操作思路如下:

①确定目的。根据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工作所需的数据。

②分析页面结构。分析对象主要包括数据访问的逻辑和路径。

③利用网络爬虫进行数据抓取,获得所需数据。在完成上述分析后,采用相关网络爬虫软件实现对以上数据的采集工作。

④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核查。针对网络爬虫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集成和数据预处理等基础工作以便后续工作的直接使用,从而使对被审计数据的分析全面有效。

2.3.2 EXCEL与SQL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在完成对审计数据的提取后,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审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便直观地发现审计线索并确定审计证据。合理选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使得这一过程更为快速便捷。Excel作为我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办公软件,在审计领域中的数据分析过程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合理运用Excel的各种功能可帮助审计人员高效完成审计工作。

Excel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可大致总结为三类:编制各类试算平衡表、数据趋势分析及数据预测。

(1)编制试算平衡表

①在Excel中建立工作簿及工作表,设置未审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表、试算平衡表、本期调整表和上期调整表。

②完成未审报表和本期调整表和上期调整表,并在规定区域内输入调整分录并对报表金额进行校对。

③计算试算平衡表中本期以及上期的借方、贷方以及期末各项目金额并对各项目金额进行核对。

④计算经审会计报表各项目金额并核对是否无误,此步骤可通过Excel的链接功能自动完成。此种方法可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避免因项目复杂程度高、项目时间短而导致的审计效率低下、审计结果出现差错等问题,大大缩减编表时间并提高编制效率。

(2)数据趋势分析

运用Excel的图表功能,以年月日等时间节点为X轴、以预期观测到的数据变化的指标为Y轴,导入相应的审计数据以构建出数据模型,观测数据变化的特征及趋势,从而发现审计线索。此种方法操作简便且便于理解,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发现审计线索。

(3)数据预测

利用Excel内含的函数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预测时,数据预测功能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若观测到的数据在给定的时间跨度内较为稳定,则可利用平均函数模型或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未来期间的大概数据;若观测到的数据有着较为明显的“线性特征”,则可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未来期间的理论值;若观测到的数据无明显特征,则可利用指数平滑模型分析未来区间的理论值。此种方法可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加以预防,为日后期间的调整措施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Excel的审计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而在对审计数据的汇总、浏览及操作方面,SQL语言可为审计工作贡献力量。SQL语言拥有强大的查询功能,且适用于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其形象的程序语言允许审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SQL语言在审计方面的应用可大致总结为如下三点:

首先,在采集被审计单位相关数据库数据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可以利用SQL语言进行信息统计和汇总。该技术可对不同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找出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进行汇总,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对审计证据进行操作观察。

其次,审计人员可以应用Select语句能方便快捷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浏览查询。具体应用可表现为:审查数据是否遗漏或重复、验证不同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统一、审核相关数据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对异常数据进行筛查等,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审计工作。

最后,应用修改、添加、删除语句对信息进行相关编辑操作。审计人员可应用此项操作标注重点待查信息和清理过期无用信息等。上述两种大数据技术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联合使用于审计工作中。

Excel软件内含SQL操作环境可供使用者进行可视化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①对目标数据表进行命名。

②在菜单栏中的“数据”列表下的“其他来源”选定连接方式,进入SQL操作环境。

③在操作环境中设定查询条件。操作人员可直接在“条件”窗口内输入条件以完成简单查询,也可在“SQL语句”框中输入所需的查询语句以完成更复杂的查询。

④完成查询后,将生成的数据返回Excel。

由于Excel未结构化,不是真正的数据库,因而Excel不能像真实数据库那样运用大量复杂的操作语言。利用Excel中的SQL语句实现精准查询以期得到理想效果的条件较为苛刻。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满足以下情况时方能考虑应用:没有已安装的数据库,仅供短期临时使用;内含的数据量较少,且SQL语句也仅做简单查询使用;数据结构导入数据库的过程较为烦琐,且需要进行格式转换。

2.3.3 3 S技术在审计领域中的应用

针对特殊审计领域,我们同样有大数据技术可供辅助使用:3S技术。3S技术分别为RS(遥感)、GPS(全球地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

以人类器官做类比的话,RS的作用就类似于眼睛,可帮助使用者在空间上连续地实现大范围存储并更新目标影像的信息,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获得详细参数。GPS则类似双脚,可为使用者精确定位并提供目标物体的具体坐标,此项技术可与RS互为参考、互相校正。

GIS技术则可理解为 3S系统内的大脑,可及时完成对信息的采集并完成相关技术处理及深度分析,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具体依据。3S技术在审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工程建设、农业开发等方面。

在审计领域,RS技术可用于在投资建设审计项目中获取工程建设情况的遥感图像,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现状图或投资单位提供的规划图等进行比对核查,从而发现建设不合理或不合规等审计疑点。而GPS技术可帮助审计人员获得直观的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利用GPS技术可对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渠道获得的审计数据进行重合性分析,审查诸如开发项目中的多头申报和易地建设等常见问题。GIS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思路是:编制研究所需的数字化地图,然后利用GIS技术对研究所需对比的地图进行叠合等空间分析运算,获得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差异图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获得审计线索。

在 3S技术一体化已成为地理信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审计人员不仅可以在审计工作中单独使用 3S技术中的某一项,更可将 3S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合理应用于同一审计业务中:①利用RS技术获取被审地区的大范围、多时期的遥感影像,为相关审计事项提供最直接的影像基础资料,从而直接通过对不同时期影像的对比或与相关规划图等的对比观察,发现变化位置及变化量作为初步审计线索。②在此基础上,可利用GPS技术将位置信息导入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手持装置,获得对审计关注地区具体目标的专业定位和范围信息后前往待审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初步审计线索进行确认,形成审计证据。③在审计人员获得初步审计证据后,可利用GIS技术的面积统计、精准识别等功能,生成非正常情况的详细信息,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

3S技术的有机结合适用于诸多审计业务中,如审计违规开发利用土地等问题。审计人员可从有关部门获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随后利用R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总体规划图可获得计划建设用地的相关地理信息,而土地利用现状图则反映了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将其运用GIS技术进行叠加分析和空间相交分析,可获得诸如非规划区域的实际遥感图像,可显示为新开发区域或未批准建设区域违规施工等现象的疑似违法地图斑。GIS的使用可保证审计线索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随后,为进一步获得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利用GPS技术将位置信息导入手持装置,前往现场验证违规开发利用土地现象是否确实存在。验证完毕后,审计人员可再次利用GIS技术,通过该技术的面积统计功能,输入违规用地的相应关键坐标点,导出违规用地包括具体面积在内的详细信息,提供直接审计证据。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下被审计单位海量的数据,审计人员有诸如网络爬虫、Excel、SQL和 3S技术等多种大数据技术可供使用,善用这些技术可帮助审计人员应对不同种类的审计业务,并且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审计单位应正视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积极培训审计人员掌握多种大数据审计技术,以使其能解决各类审计难题。

阅读材料:未来已来

有开阔的思路,利用更多似乎无关但实质相关的领域的数据,即开展大数据审计,是极为重要的审计思维方式。大数据审计,不再只是未来趋势,而是未来已来、时不我待。大数据审计,是时代命题,是现实问题,更应成为我们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以下为一个典型案例:

资料来源:审计署公开信息。

长江堤防隐蔽工程项目审计

该项目审计结果公告后,引起媒体及社会高度关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审计查实的主要问题是,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人员与建设单位及监理人员相互勾结,采取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等手段,骗取工程建设资金 8 000 多万元。

审计又是如何发现这些问题的呢?审计是事后进行,大量石料早已抛入江中、筑入坝底,不仅不可能全部挖出来测量称重,也很难采用技术手段准确探测估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据当年参加审计的人员介绍,他们所采取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大致是:为审计采购石材数量,先查看采购记录及从供货方取得的发票;依照采购合同及发票上的公章等信息,延伸到采石场,看发票真假;因石料要靠船运,找港监部门查阅运输记录,核实运送石料时间、数量等;进而还需要审计抛入隐蔽工程石料的数量。为此,需要查阅抛石施工日志,看有无抛石日志及其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等。

此外,他们还寻求气象部门支持,查阅气象日志,特别是比对记录显示有无运送石料、抛石作业时段,气象条件是否适宜。事实上,前边一系列操作,虽然发现有瑕疵或小问题,比如少量假发票等,但问题并不是很大。通过查看气象日志,才最终取得彻底突破:有时大雨倾盆、风急浪高,船只根本无法在江上航行,但记录显示,船运方竟然仍有船只运输,施工方也还在抛石作业,这肯定是造假无疑!而这种造假,只有施工、监理与建设三方人员勾结串通才可能完成。这一审计过程表明,审计要查清问题,不能只查账目、凭证及相关记录,不能只查勘或测量实物、工程形象进度,不能只局限于在相关实体单位间兜圈子,不能单纯就事论事,而需要从天文地理等看似无关实质相关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信息中查找线索。当年虽然用的是人工手段,受诸多因素限制,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等审计资源,远没有当今信息化手段便利,但实质上是从众多数据中寻找,完全是现在大数据审计的思路。 IDyHk2lGBpU3uCAv05j8IVfp8adGOPO8bkoY9CmQs3TPCOMAGiZGlkvpB+Bt5z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