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所得税会计核算

5.1 所得税会计概述

5.1.1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

1.所得税会计的含义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和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行为的准则。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目的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税法是以课税为直接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从所得税来讲,所得税主要是依据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来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据此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规范的目的不同,因此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出的利润,与按照所得税法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有可能不一致,从而产生差异。所以,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和处理会计与所得税法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2.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当前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我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采用应付税款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章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资产和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所得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分别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将两种差异分别确认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认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5.1.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资本维持观,即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损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所得税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反,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5.1.3 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所得税进行核算。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是指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例如,企业持有的存货账面余额为800万元,企业计提了5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其账面价值为750万元。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以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应予以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clo5GRWEwn6mVyQB6vaTiH4L4nml0Kh2xpa6/uFhtzTd2YQoRrtqGgroitupbk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