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23 年 7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协同育人。管理会计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应用性和专业性极强的课程,理应走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前列。

广西财经学院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更是重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在编写本案例集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该案例“能用”,即能够涵盖财务管理课程核心的知识点,满足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要求;其次,案例要“有趣”,语言生动且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决策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案例要“有效”,即案例的主题要能够紧扣当前企业管理会计中的热点和难点,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更好地关注现实问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本案例集由池昭梅和王秋霞负责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确定以及最终统稿和审定。参加本案例集编写的人员包括池昭梅、王秋霞、张红云、韩卫华、杨柳、谢建、唐宁华、理诗、刘晴怡、夏赟、朱丹、王强、曹沛杰、杨谨桦、李芳、陈炳均、邓启雄、黎曦、谭海、王雅琪、岳孟璟、王文娣、肖琳、古海。限于编写人员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望专家、读者指正。

本案例集的编写得到了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和建设性指导,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予以衷心感谢!

编者
2021 年 9 月 wK0qyOwC4o7oeQAcgQW4FWVPjL1iJkykInlumQKGJKiuoFPI6RdxtsIz7yP6sVb7



管理会计助推企业发展

池昭梅  曹沛杰 otVxnE2DhBW2npMHMYBFnKea4EbR2PXP9uzrBZ10fc5KNcE6kWk4WKX4N2DgheVw



一、案例正文

管理会计作为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预算、评价、控制等信息,以便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工具,其产生和发展受环境、组织结构、技术和企业战略等因素的影响。

(一)萌芽阶段

管理会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伴随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所创造的企业科学管理而产生。20 世纪,美国的纺织、铁路和钢铁制造业大规模发展,但原有的成本方法更适合机械化程度低、产品种类少和制造费用占总成本比例不高的企业,分配标准单一,难以满足管理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为了配合科学管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方法开始被引入会计中,成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阶段的管理会计实践主要在于通过成本会计和预算等方法来确定企业成本和实施财务控制,其重点在于成本会计方法在管理中的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 1903 年杜邦公司和 1920 年通用汽车公司所建立的投资收益率(ROI)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对标准成本法的完善。当时有学者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词,并主张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加强内部管理上,但当时没有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直到 1952 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才正式承认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

(二)发展阶段

1.1950—1965 年,通过信息提供、决策分析方法为企业预算和内部控制提供支持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企业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为此,狄恩(Dean)引入了资本预算方法,该方法把现金流量贴现法(DCF)看成优于回收期法和投资回报率法的方法,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

同时,管理控制过程也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安东尼(Anthony)创立了制造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构架理论,它包含和考虑了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管理系统,正确地反映了企业内外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真实流向和企业管理的本质。

2.1966—1985 年,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企业成本计算的效率,其他理论的引入有助于企业实现较优决策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新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大量的会计软件得到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学者们建立起更多的数学模型,包括回归分析、线性和非线性编程、概率论和决策论等一大批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成本会计中,使得企业成本的计算更为科学和快捷。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将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代理人理论等引入管理会计研究中,以找到一种方法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预期效用同时实现最大化。从应用的角度看,有利于企业分析各种会计方法对诸位当事人利害得失的影响后择优选择。

(三)反思和提升阶段

1.1986—1995 年,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脱节,转而探寻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

Johnson和Kaplan (1987)指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脱节,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无法适应当时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经济环境。为此,学者们致力于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此阶段管理会计的重心已经从成本确定和财务控制转移到能够有助于创造价值的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超越预算等管理会计新理论的出现,大大缩小了理论与现实之间差距,使理论又能够重新指导实践。企业管理深入作业水平,有助于溯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尽可能提高其运作的效率,减少完成它们的资源消耗,并提高可从顾客处收回的价值。

2.1996 年—21 世纪初,帮助企业提高对信息的把控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基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逐渐模糊,管理会计信息搜集的任务从管理会计人员转移到这些信息的使用者,保证了企业能以一种及时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并据此作出反应。另外,管理会计也有助于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产生,而“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应用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时,管理会计的主题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来。

3.创新和全面推进阶段

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理念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不仅使管理会计中的管理控制系统得到提升,而且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也注重服务平台建设,突出管理控制系统的“个体定制”,强化信息支持系统的“共同认知”和“平台服务”。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注重创新驱动,通过更好地分配全球价值链的各种资源,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创造全球共享价值等。

2014 年 10 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从国家战略高度指明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方向与重点。这意味着我国管理会计进入“全面推进”的制度化建设阶段。在国企的带领下,中国各类企业借助管理会计进一步探索如何“降本增效”,突出了对管理会计(规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的需求,管理会计作为一项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工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016 年 6 月,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这部文件确定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地位,对管理会计的范围进一步作出了规定:以管理控制系统为理论基础,以财务会计信息为数据基础,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这时候的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单单满足于管理控制活动,还为企业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活动提供相应的信息。 otVxnE2DhBW2npMHMYBFnKea4EbR2PXP9uzrBZ10fc5KNcE6kWk4WKX4N2Dghe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