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案例的思政元素

本案例的思政元素主要有:

(一)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唯物主义观点进行预测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树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管理理念。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

《礼记·中庸》一书,完整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乱;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毛泽东同志在引用这句名言时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只能是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预,就是准备,是努力,是奋斗,是实践,是付出;立,则是成功。有了精心的准备,艰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扎实的实践和巨大的付出,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预是成功的基础,不预则是失败的根源,从做事来说,有无事先谋划和准备,对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管理会计中,预测是决策的前提,科学的预测是决策正确的保证。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资料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进行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预测。

(二)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注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第二,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用的基本原理,不断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第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企业发展越是往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预测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销售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成本预测分析和资金预测分析。每一种预测分析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需要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2016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该会上同时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引领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全球绿色科技发展迅速,绿色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但在长期获利与短期收益的困扰面前,在现有规制无法合理分配科技创新利益、科技壁垒依然明显的情况下,企业应通过协同联合创新,在降低绿色科技创新成本的同时,推动绿色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应增强技术交流,找准创新发力点,提高绿色科技创新收益。

(四)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矛盾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巩固经济基础的要求。让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公开,让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更加完全、对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上层建筑改革,使其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必然要求。

从企业的角度看,经济基础是指企业经营发展所处的阶段、获利的能力及方式,是判断其将采取何种竞争途径的条件;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实施的行政手段(责任/目标/权力/资源)和文化手段(意识形态/价值判断/行为追求)。也就是说,离开经济基础的判断、离开经济手段的设计,来谈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KqvTk12v2N20YW9zEWGmXiQWjW86lb01f9DVg1RpWgu/RvtsCTl9atXt6o91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