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用途
本案例为描述型案例,适用于本科生的管理会计课程中“变动成本法”知识点的教学和培训。
2.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理解概念:变动成本法。
掌握理论: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原理、优缺点与应用意义。
(2)能力层面
辩证思维能力:老师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变动成本法优缺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坚持“两点论”,以及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3)素质层面
增强专业意识:学习和理解变动成本法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理解应用变动成本法的现实意义,深入了解具体企业的应用案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提高职业素养:通过案例,引入变动成本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坚持科学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重要的思政元素,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引发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变革的思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第一,学生需要学习完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相应章节,对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有所理解。
第二,授课教师课前要根据本案例制作好相应的授课PPT。
1.启发思考题
(1)请从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对企业的影响。
(2)结合案例,请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分析如何应用变动成本法。
2.分析思路
下面两个思考题,都是基于管理会计课程中“变动成本法”知识点而提出的。
(1)请从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对企业的影响。
理论知识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
参考答案如下: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适用范围: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重视生产过程的企业,或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需要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划分清楚的生产企业。另外,由于完全成本法符合我国税法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对于想要简化企业税后调整过程的企业,也可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
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在短期决策中作出正确判断,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会受到企业存货的影响,所以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如果一家企业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来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那么变动成本法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对企业的影响:①产品成本不同。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②存货成本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③各期损益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这两种方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关关系,即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结合案例,请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分析如何应用变动成本法。
理论知识点:变动成本法。
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如下: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的深刻内涵。
(1)历史逻辑: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2)理论逻辑: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3)实践逻辑:坚持问题导向、化解矛盾风险。
计划用 2 个课时讲授完本章相关知识点后,引入案例讨论,计划安排 2 个课时(80 分钟)。案例的教学组织安排如表 5 所示。
表5 案例的教学组织安排
本次案例讨论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法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首先,能够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理解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以及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其次,让学生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懂得用矛盾观的理论看待变动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最后,通过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了解其取得的成效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