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中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集中阐述,它从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的趋势出发,说明了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阐述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内涵、产生的原因、作用和形式。

一、资本积累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构成的含义可以用三个概念来表述: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马克思认为:“资本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的构成是由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前一种构成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后一种构成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

2.资本积累引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马克思阐述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对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奠定下来,在积累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时刻,那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成为积累最强有力的杠杆。”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 “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积累而发展,资本积累又随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发展。这两种经济因素由于这种互相推动的复合关系,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从而使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同不变组成部分相比越来越小。” 这就论证了在资本主义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促进资本积累的增加,从而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形成相对过剩人口。他指出:“因为对劳动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总资本中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决定的,所以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递减,而不像以前假定的那样,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同总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 “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这就阐明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一是追加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二是原有资本更新对劳动力需求绝对减少;三是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操作简单化,大量的女工、童工加入雇佣工人队伍,破产的资本家、商品生产者、农民也都涌向劳动力市场,成为劳动力的供给者,使劳动力的供给大幅度增加,这就必然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发生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物世界。”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有几种存在形式:

1.流动的过剩人口

关于流动的过剩人口,马克思指出,在采矿厂、冶金厂、机器制造厂,工人时而被排斥,时而在更大规模上被吸引,就业人数是绝对增加的,但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增加的比率同生产规模相比不断缩小 。对此,马克思在进行失业问题的内在机理分析时也指出,在现代工业生产组织中,工人时而被排斥,时而被大规模地吸引。因此,总的来说就业人数是增加的,虽然增加的比率同市场规模相比不断缩小。同一种机器产品,总是比被它排挤的同种手工产品便宜,因此,如果机器生产的物品总量同它所替代的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的物品总量相等,那么,所使用的劳动量就要减少,而生产机器所需要的劳动量的增加额,同使用机器而引起的劳动量的减少额相比,必然减少;否则,机器产品的价值量就会同手工产品的价值量一样,或者高于手工产品的价值量 。然而事实是,人数减少后的工人所生产的机器产品的总量不是不变,而是远远超过被排挤的手工业产品的总量。因此,原料的生产和劳动资料的生产都必然会增加,从而就业工人人数也随之会增加,至于增加多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些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但是,由于这些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较快,从而使工人增加的比率同生产规模相比不断缩小。

2.潜在的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一旦占领农业,对农业工人人口的需求就随着在农业中执行职能的资本积累而绝对地减少;而且对人口的这种排斥不像在非农业的产业中那样,会由于大规模的吸收而得到补偿。因此,一部分农村人口经常准备着转入城市。这种被排斥的农村人口处于潜在的失业状态。对此,马克思在进行失业问题的内在机理分析时也指出,英国机器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植棉业,但是,这导致农村人口大量被驱逐和过剩,从而形成潜在的失业人口

3.停滞的过剩人口

马克思指出,这部分人口的数量随着机器大工业的推进而造成的过剩工人的增长而增加,它主要是从没落的手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生产部门补充 。对此,马克思在进行失业问题的内在机理分析时也指出,机器纺纱厂提供的棉纱又多又便宜,使得手工织布工场最初不用增加开支就可以开全工,于是手工工人纷纷拥向棉纺织业,直到最后,被纺纱机器召唤出来的手工纺纱工人又被纺织机器挤垮;同样,由于机器生产的衣料充足,手工男女裁缝和手工缝纫女工等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直到最后,缝纫机又把这些手工工人的大部分排挤掉。这类过剩人口形成现役劳动军的一部分,但其就业极其不规则。因此,它为资本提供了一个储存着可支配劳动力的取之不竭的蓄水池。它的劳动特点是劳动时间最长工资最低

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马克思指出,他们是需要救济的赤贫,他们形成产业后备军的死荷重和现役劳动军的残疾院 。对此,马克思在进行失业问题的内在机理分析时也指出,在机器逐渐地占领某一生产领域的地方,它给同它竞争的手工工人阶层造成慢性的贫困,在这一过度迅速进行的地方,机器的影响则是急性的和广泛的,这些慢性贫困者和急性死亡者构成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是必要的和有利的。马克思指出:“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这种必要性和有利性首先体现在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写道: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的手段,同时又按照与社会积累的增进相适应的规模加速了产业后备军的生产 。其次体现在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波动的需要,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是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产业后备军或过剩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样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人口自然增长所提供的可供支配的劳动力数量是绝对不够的,为了能够自由地活动,它需要有一支不以这种自然限制为转移的产业后备军。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可以表述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它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业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后备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结果,必然造成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都是靠新生工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使工人畸形发展,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从而受劳动的折磨。由于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资本积累的方法,而积累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所以,不管工人报酬的高低,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 4FJsA9ZXnFPDXTJYzjjNNG1j4HhAStkolPARsK2JtkSkX7r9YHbTjb0C3lnHWNn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