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虽然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创立于150多年前,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形势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其基本理论对研究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就业问题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数字经济使我国社会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不再呈现线性关系,不同产业内科技的进步可能使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也可能带来其他相反的结果。资本有机构成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在第三产业内变化较小。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外延需要拓展,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特征需要重新审视,就业与失业分类也需要细化。

研究表明,适度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初步形成,对劳动力需求不但相对地减少,而且绝对地减少。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数智化改造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上升较快,先进机器设备排挤劳动力的现象更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和绝对增加并行不悖。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由于数字化赋能资本有机构成显著上升,对低端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数字技术和智能知识密集,加之共享经济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提升缓慢甚至会出现短期下降趋势,对高端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在我国“民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情况下,研究数字经济时代资本有机构成的新变化对就业的差异化影响,寻找一条破解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所研究内容也是我们在研究和写作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及对策”研究报告时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及对我国就业的冲击。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部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在相关领域里所做的研究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海涵,并不吝赐教。

曾显荣 涂书涛
2023年10月 1zMDgM5vr8jAG4xIBprRSkRyW3OSD3bD5OcF9GTR37yOhRtqxuGqFVHQlfFF1W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