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也被称为玉蜀黍、苞粟、苞谷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海南,玉米的品种十分多样,包括普通玉米、甜玉米、黑玉米、饲料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等。其中,普通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人体消化;甜玉米的含糖量高;黑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丰富,可以帮助人体代谢;高油玉米的含油量高,可以作为榨油的原材料。可以说,玉米在海南既是饲料、食粮,又是蔬菜和水果,用途十分广泛。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自引入我国,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育发展,已成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栽培范围广,用途多样,可食用、饲用和用作工业原料。经近代农民和作物育种学家的共同努力,玉米已成为世界上十分重要的一类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同时也是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近年来,我国玉米种业市场规模总体稳定,供需关系渐趋均衡,玉米种子价格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总体来看,玉米种业具有较高的研发壁垒;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实施加快了转基因玉米种子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了玉米种业的行业壁垒,并给玉米种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对,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地处东南亚经济圈。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陆地总面积为3.5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海南岛面积为3.39万平方千米,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呈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千米,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千米。
①地形特征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②气候特征
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终年太阳高度角大。海南岛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具有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等特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③土地资源
海南省拥有全国最多的热带土地资源,耕地多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台地和阶地地带上,水田分在沿海沿江平原上,旱地多分布在台地和阶地上。
①优势条件
a.自然条件
海南省地处我国的最南端,气候及土壤特性适合玉米种植,且病虫害种类较少,产生的危害较轻,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海南的冬季具有得天独厚的温光条件且闲田面积较大,能满足鲜食玉米生长需求,也能为外省来琼南繁提供便利。海南省已成为我国1—3月市场供应的反季节鲜食玉米的重要来源地。
b.市场需求
我国一直是一个粮食种植大国,近两年玉米种植收益较好,农民种植玉米意愿较强。同时,受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玉米价格冲高回落,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联动明显增强,而国内玉米供需维持平衡态势,预期新粮上市价格或将高位震荡运行。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影响下的玉米市场扑朔迷离,玉米价格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明显增多,疫情、加息、地缘冲突、自然灾害等接踵而至,防不胜防,但是在2022年,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市场多空因素相互交织、购销双方博弈激烈,玉米市场的供需在多元供应格局保持不变、下游需求偏软的形势下继续维持动态平衡,价格总体在较高水平上小幅波动。同时,在新季玉米的集中上市期,市场主体购销心态或将表现稳定,收购价格预计将以平稳状态为主运行。
c.成熟的技术
玉米是海南南繁的主栽作物,南繁可以加速选育进程和种子繁殖,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已成为加快玉米种质创新、品质改良和种子繁育的重要措施。经过60多年的不断选择和积累,人们确认了旱地和水地都可作为玉米南繁用地,海南的南繁基地和玉米南繁地主要集中在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其中,崖城是玉米南繁公认的首选之地,这里气温较高,土地资源丰富,地势相对平坦,土质肥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且交通非常便利,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海南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种植户在与省外南繁人员共同育种、繁殖和制种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南繁需要的技术队伍。
d.科研院所带动,产品销售畅通
当前,海南省有玉米育种机构6家,科研院所13家,科研人员300余人。全省建立了2个国家级、9个省级农业科研推广示范基地,构建了从育种到生产的农业技术体系;在三亚、万宁等市(县)还建立了一批科研单位,如海南省农科院、北京中农联合种业公司等,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良玉米杂交种。因此,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海南省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海南玉米已形成种子、饲料、饲料添加剂三大产业,种子产业占全国种子市场的30%;饲料产业占全国饲料市场的50%;饲料添加剂产业占全国饲料添加剂市场的30%。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和第三大玉米消费国。海南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气候、资源等优势,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优质、高产、抗逆玉米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
②劣势条件
a.机械化问题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与流失,农业生产人工成本逐年攀升,导致农业生产中投入成本较大,因此,玉米全程机械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玉米生产效率及影响了市场价格波动。而在海南乃至全国的玉米播种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玉米的播种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播种机械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玉米播种机具中小型机具数量较多,大型玉米精量播种机具数量较少,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应用少;玉米收获、免耕播种等机械适应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青贮收获机、茎穗兼收机的选型配套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玉米的种植环境能够同全国大部分地区相互融合,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的玉米。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各个主要产区的玉米种植制度,有针对性选型、推广适应特定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以突破玉米种植技术复杂、各地品种行距不一的障碍。而玉米机械化收获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玉米收获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秸秆收获、粉碎、脱粒及清选等环节,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专家提出了玉米移栽技术,当前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生产产量。虽然我国针对玉米收获机的研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及研发力度逐渐加强,我国农业机械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正在逐步缩小差距。未来针对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应该结合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操控台等技术实现人机互联。当前,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虚拟现实(VR)等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期待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发展中,以逐渐实现玉米收获机械的智能化发展。
b.植保问题
海南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地种植品种参差不齐,制约了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每年玉米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都会在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开展南繁工作,而南繁季玉米容易出现病虫害、草害、鼠害、气象灾害等各种植保问题。为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玉米生产中的问题,以及响应国家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号召,有学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南繁玉米常见的植保问题进行了汇总归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常见病害有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苗期根腐病、细菌性茎腐病、茎腐病、穗腐病、线虫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甜菜夜蛾、苜蓿夜蛾和玉米螟;还有鼠害、各种药害、杂草危害,以及由南繁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季节性气候变化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如遗传性斑点;10月份玉米苗期易发生台风、涝灾,1月份易出现低温冷害。
c.科研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
当前在海南开展南繁育种工作的科研单位众多,但是大部分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难以形成科技聚合,造成了资源分散、利用率较低、育种技术相对滞后等问题。大多数基地管理相对独立、缺乏共享机制、开放程度不高,只承担本单位的科研任务,整个南繁基地开放共享的网络体系尚未形成,不利于基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和长远发展。
d.科研租地困难、费用较高
随着南繁单位不断涌入、用地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南繁租地难、租地贵已成为制约南繁综合试验基地稳定开展工作的突出问题。同时,租用土地因受到土地收益变化的影响,各单位和农民之间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租用关系,影响了其长期投入的积极性,阻碍了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的进程,影响了基地中长期建设计划的制订。
e.基础设施落后、经费缺乏
南繁基地现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灌溉设施、道路设施、科研设备、辅助设施;生产和生活设施不配套,制约了南繁育种的效率和质量;还有个别单位没有稳定的基地或交通不便。同时,随着南繁科研试验任务量逐年加大,基地的资金负担日益加重,租地成本连年增加,部分基地缺乏长期稳定的管理运行经费支持。
f.土壤微量元素不足、资源缺乏
从耕地总量和质量来看,海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全省耕地总面积为72.976 1万公顷,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全省耕地总面积76.206 8万公顷减少了3.230 7万公顷。其中,沿海市(县)还有相当数量的海边沙质耕地难以稳定利用。全省人均耕地为1.27亩 ,较1996年人均耕地1.60亩有所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2亩。从耕地后备资源来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缺乏,耕地占补平衡难度日益加大。从土壤含有的微量元素来看,海南省的土壤中铁、铜、锰含量丰富,而硼、钼、锌严重不足。土壤有效硼的临界值为0.5 mg/ kg,海南省土壤有效硼的平均含量为0.55 mg/ kg,其中小于临界值的样本占74.3%;土壤有效钼的临界值为0.15 mg/kg,海南省土壤有效钼的平均含量为0.117 mg/ kg,其中小于临界值的样本占69.5%,全省约2/3的土壤缺钼元素;土壤有效锌的临界值为0.5 mg/kg,海南省土壤有效锌的平均含量为0.57 mg/ kg,其中小于临界值的样本占57.1%,缺锌土壤面积约占3/5。
g.人员问题
相关技术人员稀缺,现有人员专业能力较弱。当前海南种植玉米的农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老同志缺乏精力,无法高效地培养新人;现有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相对落后,教育培训不够全面和深入,学习渠道有限,技术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导致新人受训不足,工作问题层出不穷。管理模式陈旧,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责任连带机制,导致部分农业技术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人才断层,缺乏新人补充,导致海南玉米种植领域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年轻人对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积极性较低,现有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岗位吸引力差,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部分人员的专业与农业技术工作不对口,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真才实学。现有的技术服务推广偏重理论,缺乏实用性,实际操作指导与农业技术推广的配套服务不完善,导致农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同时降低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推广工作的质量。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与一些人为因素有关,如播种时步调不一致会造成落种偏差,而落种不均匀会影响出苗率,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现阶段的玉米栽培技术仍然存在玉米品种不好、田间管理不合理以及没有重视防治病虫害等问题,这都与人为因素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为了保障玉米栽培的品质,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种植人员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并做好播种与田间管理工作,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玉米种植的技术水平,促进玉米种植的良好、有序发展。
①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玉米产量
近几年,海南省东方市和乐东县的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连作种植现象普遍,导致玉米病虫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针对此现象,有关人员应该增加大豆、杂粮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合理轮作,或者实行间作套种、地养地有机结合等新型种植方式,以提高玉米产量。
②积极推广纯天然无污染非转基因玉米品种
海南生产的纯天然无污染非转基因玉米,从产量和效益上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生产的转基因玉米相比处于劣势,但是,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由于食用非转基因农产品正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潮流,其国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趋于上涨,因此,这一品种正在成为优势,应积极推广。
③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出口产品的生产数量
当前我国玉米产品的生产方式众多,对外出口无法实现一站式服务,繁多的商品使客户眼花缭乱。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向我国先进地区学习,根据国际通行做法按出口标准进行贴牌生产,统一产品质量和品牌,最大限度地满足出口需要。
④进行市场调研,争取生产国际市场需要的玉米终极产品
为了解国际市场对玉米终极产品的需求,市场调研必不可少。我们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国际市场对玉米产品种类、规格和品质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工作。同时,通过积极的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我们可以提高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进而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品的全球化推广。
玉米终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巨大的销售潜力。相比于普通玉米,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转化,玉米终极产品的附加值更高。例如,玉米转化淀粉、麦芽糖、纤维蛋白饲料等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并主动推广这些产品及其衍生品。通过持续地研发和产品推广,我们有望将这些玉米终极产品打造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畅销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这将帮助我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海南玉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由于种植季节不同,产量也有明显的差异。根据调查,春种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玉米(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玉米(10月20日—1月10日);最后是夏种玉米(4月25日—5月10日)。总之,玉米最佳播种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以及茬口的安排来确定。海南玉米种植的时间段不同,其成熟期也不同。春秋种的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为80~85 d,夏种的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为70~80 d,冬种的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为90~100 d。具体来说,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海南的春种玉米在四五月份成熟,夏种玉米在七八月份成熟,秋种玉米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成熟,冬种玉米在2月到4月逐渐成熟。玉米南繁是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玉米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海南省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进行玉米育种、加代、制种等科研生产活动。与此同时,海南本地的育种研究所也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不断进行品种比较与生产试验,观察玉米在海南的冬种表现,改进种植方法,优化栽培技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又改进了种植方式以及收获方式,解决了若干农业问题。
①基本情况
甜玉米是玉米的品种之一,又称蔬菜玉米,禾本科,玉米属。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及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海南省甜玉米市场得到迅速发展,2021年全省栽培面积34.68万亩,其中东方市种植面积达21万亩,占全省的60.55%。但是在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过量施肥、施肥时间不准确、施肥结构不平衡、施肥方式落后等现象,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环境污染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有关科研人员提出了甜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该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代替化肥为核心,通过精准施肥、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措施,减少不合理施肥用量,以实现生产的减肥、节本、增效目标。测土配方施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核心技术,通过测土、试验、配方、验证、指导施肥等方式,建设甜玉米施肥指标体系和专家系统,形成甜玉米精准施肥技术规范和推广模式,从而实现“科学、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用肥目标。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东方市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于2012年5月发表在《现代农业科技》期刊上;“海南省西南部超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于2013年9月发表在《中国农业信息》期刊上;“海南鲜食甜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于2019年7月发表在《现代农业科技》期刊上。
②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甜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已在东方市板桥、感城、八所、四更、三家等镇进行示范推广,当前示范推广面积达10万亩,已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该技术模式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③提质增效情况
2019—2021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甜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实现亩均减少尿素用量3~5kg、减少复合肥料用量4~7kg,亩均增产7.5%~14.1%,节本增收270~440元/亩。同时,该技术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甜玉米产量和品质。
海南玉米种植面积约为130万公顷,占全省农业总面积的26%;其中,杂交玉米种植面积约为80万公顷,占全省农业总面积的30%。因此,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海南农业的综合效益,以及推动海南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南省的玉米种植一般为小规模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饲料玉米的种植基本是空白的。
2015年以来,经海南省审(认)定通过的适宜海南的食用玉米品种有:夏王、微风甜001、先甜5号、先甜90号、库普拉、伯洪甜008、微风甜777和伯洪一号。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2015001。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叶色深绿。植株株高1.85 m左右,穗位高80cm左右,株型半紧凑,植株健壮,整齐度较好。雄穗发达,颖壳绿色,花丝青色,吐丝畅。果穗长筒形,籽粒黄色且有光泽,穗长20cm左右,基本上不秃顶,行数以14行为主,每行粒数在38粒以上,穗粗5.0cm左右,果穗苞叶松、紧、长均适中,白轴,单穗连苞叶重为350~400 g。籽粒排列整齐,饱满粒大,籽粒柔嫩,果皮较薄,无秃顶,甜度高,粒色黄色、有光泽。一级果穗率为90%。2009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对夏王进行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结果为:抗大叶斑病、小叶斑病、黑粉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采收后期易感茎腐病,玉米螟危害较重;抗倒性强,适应范围广。夏王的生育期从播种到收获的天数在春季为88 d,在秋季为79 d。
③栽培技术要点
隔离种植:由于夏王玉米受隐性基因Sh2控制,通常采用的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空间隔离的距离一般要求在400 m以上,也就是说在种植夏王玉米的400 m范围内,不能种植与它同期开花的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如果有树林、山岗、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也可采用时间隔离法,即错开25~30 d再播种其他类型玉米。
播种前准备: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处于休眠状态,播种前晒种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时间应在上午8—10时,下午4—6时,连续晒2 d。夏王为超甜玉米,对土壤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应选择排灌方便、肥力较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为宜,近地面土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能保证种子正常出苗,覆土不宜过厚,以3~5cm为宜。每亩用种量为1.75 kg左右,一般采用直播方式,若为了提早上市,可用薄膜覆盖。北方可春播、夏播;南方可一年四季播种。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以49 500~52 500株/公顷为宜,最好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80~100cm、小行距为50cm,株距依密度而定,一般为26~35cm。
田间管理:加强苗期管理,力争壮苗早发;进行肥料管理,以有机肥、磷钾肥作基肥,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肥占50%、苗肥占10%、穗肥占40%,以植株保持茁壮生长、叶色正常或偏深为宜;大喇叭口期要重施穗肥;苗期要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要防治玉米螟危害。春播时,以在吐丝后18~20 d采收为宜;秋播时,以在吐丝后20~22 d采收为宜。玉米采收过早会影响产量和品质;采收过晚,玉米新鲜度降低,果皮变厚,对品质影响较大。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米2015002。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叶色深绿。植株株型呈半紧凑状态,茎秆状态为粗壮均匀,平均株高230.8cm,穗位高108.6cm。雄花序的花粉量要比雌花序的花粉量稍多,雌穗花丝呈无色。果穗普遍呈圆筒形,苞叶紧密,鲜穗的保绿效果良好,果穗轴较为纤细。果穗长20.5cm,穗粗4.5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43粒,果穗苞叶松、紧适中,苞叶较长,白轴,单穗连苞叶重为310~360 g。籽粒柔嫩,果皮较薄,秃顶长0.75cm,甜度较高,有香味,粒色金黄色、有光泽。2014年海南省第四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微风甜001玉米种植现场测定的抗性结果中,未发现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锈病轻度发生,田间表现高抗纹枯病、大小斑病、锈病。微风甜001玉米具有成熟早的优点,春播与秋播的生育期相差较短,在海南春播的微风甜001玉米苗从播种到采收的时间为75~85 d,而秋播的玉米苗从播种到采收的时间为80~100 d。
③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微风甜001玉米在海南省北部和西南部市(县)进行春季和秋季示范种植,2014年平均亩产1 016.4 kg,比华珍(CK)增产18.0%;2015年平均亩产1 032.4 kg,比华珍(CK)增产19.8%。
④栽培技术要点
地质选择:通常疏松且肥力十足的土地是播种微风甜001玉米的首选。
隔离种植:由于微甜001玉米属热带与亚热带血缘,基因型为Sh2Sh2,种植时要求空间隔离距离为400 m左右,花期时间间隔为20 d左右。
播种前准备:对播种的种子进行前期处理时,应将种子放在温度大于35℃的清水中浸泡2 h左右,浸泡完成后还要清洗种子,目的是提高微风甜001玉米的发芽概率以及平整度。
播种时间:春播时间为3月,秋播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采收时间根据采收期进行选择。海南由于地处热带区域,因此可以进行冬种,但需要注意的是,冬种要在11月中旬之前进行,因为当地阴雨天气频繁,及时播种有益于控制肥水。
种植密度:单行植,种植密度以每亩3 000~3 500株为宜。
田间管理:施肥时要合理把握苗肥的用量,对拔节肥的用量也要进行严格控制,而孕穗肥的量普遍较大,同时要强调应用磷钾肥来抗旱涝。此外,苗期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始终是防治的重点对象。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米2015003。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叶片颜色较深。植株高、长势较强且株型直立半紧凑,叶片挺直、叶色青绿。株高253cm,穗位高114.2cm,每穗行数平均为16行,每穗鲜重385 g,折产量为997.15千克/亩;秆重0.61 kg。雄花分枝较多,雄花序的花粉量要比雌花序的花粉量稍多,雌穗花丝较长呈绿色,花药呈黄色。果穗普遍呈圆筒形,果穗长19~22cm,穗粗4.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3粒,苞叶较短,不影响包穗,白轴,单穗连苞叶重为450~500 g。其籽粒饱满且出籽率高达65%以上;皮薄渣少、甜度高;籽粒柔嫩,果皮较薄,秃顶长1.2~2.2cm;有香味,粒色金黄色、有光泽。经2007年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测定,先甜5号的一级果穗率为87.48%,可溶性糖含量17.74%~19.09%,粗蛋白3.93%,粗脂肪7.89%,粗纤维2.12%,赖氨酸80.1 mg/100 g。大田试验表明,该品种抗大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中抗锈病,耐虫性较好,抗倒伏,适应性较广。先甜5号的生育期从播种到收获的天数在春季为85 d,在夏季约为70 d,在秋季为85 d左右。
③栽培技术要点
地质选择: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含磷钾充足和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
隔离种植:由于先甜5号玉米属热带与亚热带血缘,基因型为Sh2Sh2,种植时要求空间隔离距离为400 m以上,花期时间间隔为30 d左右。
播种时间:先甜5号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花期若处于高温、干旱季节(如气温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30%),花丝易枯萎,花粉活力下降快,导致授粉受精不良,结实率较低。因此,先甜5号春植宜于3月上、中旬播种,夏植宜于6月30日至9月10日播种,以保证开花散粉期尽量避开高温、干旱或雨季。春植气温较低,为确保成苗率,可采取泥球育苗移植,以保证齐苗壮苗。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以每亩3 000~3 200株为宜,双行单株植,行距70cm,株距30cm。
田间管理:先甜5号玉米需水又怕水,苗期应注意干湿交替,保持土壤湿润而不渍水,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要及时灌跑马水;重视追肥,及时中耕培土,全生育期每亩施尿素10 kg、氯化钾7.5 kg、复合肥55 kg。追肥的原则为深施严埋,苗期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和小培土,拔节期追肥应结合大培土。先甜5号从孕穗至采收的时间较短,采收前20 d慎用化学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苗期撒施辛硫磷和混细沙。
整蘖整穗:先甜5号玉米生长期间分蘖和小穗较多,要及时去除,以免消耗养分。每株玉米只留最上部一穗,其余全部去除,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适时采收:先甜5号玉米主要采收鲜穗,采收期是否合适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而收获晚了则果皮变硬、渣多,失去其特有风味,因此最佳采收期应在吐丝后20~23 d,持续采收3~7 d,宜在上午进行。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米2015004。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叶片颜色浓绿。植株半直立,上部叶片较直立,有明显纵向皱褶,中部以下叶片轻度下披,分蘖少或无株型呈半紧凑状态,株高220~222cm,穗位高68~71cm。雌穗花丝呈无色。果穗呈筒形,苞叶紧密,鲜穗的保绿效果良好,苞叶颜色浓绿,收口长度为2~3cm,剑叶少或无,果穗轴短而直。果穗长17.3~20.2cm,穗粗4.5cm,穗行数16.2cm,行粒数36.7粒,白轴,单苞鲜重为349~398 g,单穗净重为267~295 g。籽粒呈楔形,颜色为中黄色,果皮较薄、较宽,甜度高,秃顶长0.1~1.2cm。2012年春季,先甜90号玉米平均亩产鲜苞1 093.6 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2.08%;2013年秋季,平均亩产鲜苞1 289.7 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8.96%。2013年秋季,参加省生产试验的先甜90号玉米平均亩产鲜苞1 195.7 kg,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8.82%;可溶性糖含量29.54%~32.44%,果皮厚度测定值69.2~74.11μm,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6.5分和88.2分;一级果穗率为84%,可溶性糖含量29.54%~32.44%。在接种鉴定中先甜90号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大、小斑病,中抗纹枯病。先甜90号的生育期为春播81 d、秋播75 d,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
③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春季地温稳定通过12℃后播种较好。
施肥:生育前期宜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灌水:整个生长期需保证水分供应。
种植密度:采用大小行种植,每亩不超过2 800株。
采收时间:授粉后19~20 d采收。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2017001。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植株株型较披散,上位穗上叶与茎秆角度大;平均株高200cm,穗位高80cm。雄穗花药呈黄色,颖壳呈白色;雌穗花丝呈淡绿色。果穗近筒形,苞叶色泽鲜绿美观,剑叶明显。穗长21.1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9.9粒,穗轴中部直径较细,白轴,单穗连苞叶重为280~290 g。籽粒呈黄白双色,籽粒长楔形,秃尖长1.72cm、比例秃尖较少、排列整齐,色泽亮丽,光泽度明显,粒深约11 mm,粒形均匀度好。可溶性糖含量10.4%,还原糖含量0.93%。库普拉对小叶斑病和锈病有中等抗性,但对玉米螟、蚜虫等重要玉米害虫无抗性,接种试验高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在冬季,海南西南部市(县)种植的库普拉的生育期约为66 d。
③栽培技术要点
适应性:库普拉适于海南西南部市(县)种植,播种期为11月中旬至1月初,以避免孕穗期和开花授粉期遭遇连续阴雨、低温和极端高温天气。
播种:采用育苗移栽或直播。育苗移栽多用于冬季栽培,适宜的苗龄为3叶1心,移栽时应避免断根和根系失水,大苗要分开设置。春季采用直播方式,要注意播种深度和基质覆盖,宜一水多用,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保证幼苗茁壮生长。
肥水管理:库普拉喜肥水,提倡大量使用腐熟有机肥,每亩施入有机肥1 500 kg、尿素5 kg、过磷酸钙30 kg、硫酸钾30 kg、硫酸锌2 kg作为底肥。对中等肥力地块增施磷钾肥,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明显。施肥以追肥形式分2~3次进行,建议每亩在5叶期施入尿素3 kg、硫酸钾3 kg;在拔节期施入尿素5 kg、硫酸钾3 kg;在大喇叭口期施入尿素6 kg、硫酸钾5 kg。库普拉的整个生长期要求水分充足,墒情好的地块可在拔节期前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适当控水。
病虫害防治:玉米抽雄期前后应及时监测病情,在发病前使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预防大、小叶斑病及锈病的发生。针对虫害玉米螟,可将Bt颗粒剂或粉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放入喇叭口内或花丝上,或通过整株喷雾对3龄期以前的幼虫进行防治,也可使用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天王星(联苯菊酯)等杀虫剂进行整株喷雾。
种植密度:每亩保苗3 600株,宜育苗移栽,育苗期为11~15 d。
及时定苞:为确保玉米穗大粒饱,一般只保留植株最上部一苞雌穗。
采收时间:授粉后20~23 d时收获,理论上籽粒含水量70%左右时品质最佳。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2017002。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植株的株型平展,前中期生长势较强,后期保绿度较好,平均株高220cm,穗位高90cm。果穗呈筒形,穗轴呈白色;穗粗4.7cm,秃尖长约0.4cm;果穗籽粒12~14行,单穗连苞叶重为400~500 g。籽粒呈黄色,种皮薄而脆,残渣少。伯洪甜008对小叶斑病、锈病和茎腐病等病害有高等抗性,对大叶斑病和锈病有中等抗性;生育期约为83 d。
③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伯洪甜008适于海南西南部市(县)种植,播种期为2月底至3月。
隔离种植:空间隔离100 m以上,花期相隔20 d以上。
种植密度:以每亩种植3 000~3 500株为宜,且育苗移栽,播种前用30~35℃的清水浸种20分钟。
水肥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孕穗肥,注重施用磷钾肥,有条件的可合理进行高肥水栽培管理,注意防旱防涝。
加强田间管理:玉米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后期重点防治玉米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前结合施肥和培土2~3次,以防倒伏。
适时采收:最佳采收期一般以授粉后22±2 d为宜。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2017003。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绿色。植株的株型较披散,株高225.5cm,穗位高65.5cm,成株叶片数12片。果穗呈筒形,穗轴呈白色;穗粗4.7cm,秃尖长约0.4cm;果穗籽粒12~14行,单穗连苞叶重为400~500 g,果穗籽粒以14~16行为主,排列整齐。籽粒呈黄色,排列整齐,色泽均匀一致,种皮薄而脆,残渣少。微风甜777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及耐寒性,对小叶斑病、锈病和茎腐病等病害有高等抗性,对大叶斑病和锈病有中等抗性;生育期为春播70~83 d,秋播75~93 d。
③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微风甜777适于海南西南部市(县)种植,播种期为2月底至3月,以避免开花授粉期遭遇高温大雨天气。
隔离种植:空间隔离100 m以上,花期相隔20 d以上。
种植密度:以每亩种植2 800~3 000株为宜,宜育苗移栽,播种前用30~35℃的清水浸种20分钟。
水肥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孕穗肥,注重施用磷钾肥,有条件的可合理进行高肥水栽培管理,注意防旱防涝。
加强田间管理:玉米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后期重点防治玉米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前结合施肥和培土2~3次,以防倒伏。
适时采收:最佳采收期一般以授粉后22±2 d为宜。
①品种审定编号
琼认玉2017004。
②主要特征和特性
幼苗、叶鞘呈绿色。植株的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195cm,穗位高80cm。雌穗花丝呈无色。果穗呈微锥形,苞叶苞裹紧密,鲜穗保绿好,平均穗长20.5cm,穗轴较细呈白色,穗粗5.0cm,果穗籽粒以14行为主。籽粒呈黄色,排列整齐,色泽较为均匀一致。单穗连苞叶重为460 g,籽粒甜度较高,果皮薄且嫩。伯洪一号对大斑病、小叶斑病和茎腐病等病害有高等抗性,对锈病有中等抗性;生育期为72~92 d。
③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伯洪一号适于海南西南部市(县)种植,播种期为1月底至3月,以避免开花授粉期遭遇高温大雨天气。
隔离种植:空间隔离100 m以上,花期相隔20 d以上。
种植密度:以每亩种植2 700~3 300株为宜,宜育苗移栽,播种前应用30~35℃的清水浸种20分钟。
水肥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孕穗肥,注重施用磷钾肥,有条件的可合理进行高肥水栽培管理,注意防旱防涝。
加强田间管理:玉米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后期重点防治玉米螟。
适时采收:最佳采收期一般以授粉后22±2 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