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玉米的发育条件

温度、光照、水分、矿质营养及土壤等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因此,了解玉米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运用农业措施调控植株生长状况,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的重要依据。

3.1.1 温度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与玉米生长速度、生育期关系密切。玉米属于喜温的短日照作物,全生育期内要求的温度较高。当温度低于8℃时,种子发芽速度缓慢,在16~21℃时发芽旺盛,速度较快;当温度超过40℃时,种子将停止发芽,并对种子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苗期,玉米细苗在短时间内可承受零下2~3℃的低温,在两叶一心时期,零下3℃是低温的临界温度,当温度低于该临界值时,幼苗就会出现冻伤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如果能够及时加强管理,植株在短期内可恢复生长,对产量不会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出苗后,幼苗随着温度上升而逐渐生长。随后,植株开始拔节,并以较快的速度生长,拔节期日均气温要求在15~27℃,18℃以上较合适;从抽雄期到开花日温度要求在26~27℃,此时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在温度为32~35℃、空气相对湿度接近30%的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花粉(含60%的水分)会因迅速失水而干枯,同时花丝也容易枯萎,导致玉米受精不完全,产生缺粒现象。通过及时灌水,以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减轻这种损失。玉米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仍然要求有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同化作用。在籽粒乳熟以后,玉米要求的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和积累。灌浆和成熟期的温度在20~24℃较好,低于16℃或高于25℃会对淀粉酶的活动产生影响,使养分的运转和积累不能正常进行,导致玉米结实不饱满。

玉米有时还会产生“高温迫熟”现象,就是当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受到高温的影响,其营养物质运转和积累受到阻碍,籽粒迅速失水,玉米未进入完熟期就被迫停止成熟,导致籽粒皱缩不饱满,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

3.1.2 光照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但对短日照要求又不是很严格,可见玉米又是不典型的短日照作物。一般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玉米能够加速发育,缩短生育周期,提早成熟,而在长日照条件下则发展缓慢,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一般早熟品种对光照周期反应较弱,晚熟品种反应较强,即在短日照下发育较快,在长日照下发育延迟,而且在低温日照条件下,发育延迟更为明显。中国玉米分布辽阔而且四季皆宜种植,但由于不同地区日照、温度不同,其发育速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引种时必须注意:北种南引,玉米生育期会缩短,若生育期过短会导致玉米性状不良,如东北的糯玉米引种到海南种植,生育期缩短,植株比较矮小,果穗较小;南种北引,往往会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发育推迟的现象,发育过迟玉米则不能正常成熟,如将重庆糯玉米“渝糯”系列引种到吉林地区种植,会出现生育期延迟现象,霜降时籽粒不成熟。

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播种,对光周期敏感植物的生长周期有较大影响。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玉米植株的光合产物较多,可供各器官生长发育,茎秆粗壮坚实,叶片肥厚挺拔;在弱光照条件下,玉米植株的光合产物较少,茎秆细弱,坚韧度较低,叶薄易披。

玉米需光量较大,光饱和点约为10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50~150勒克斯。在此范围内,玉米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照强度如低于光补偿点,则植株合成的有机养分少于呼吸消耗量,植株生长停滞,时间过长则导致死亡。

光照与玉米的光合作用及器官发育有密切关系:在红光下,光合作用强度大、效率高;在紫光下,光合作用强度小、效率低。一般长波光对玉米穗分化发育有抑制作用,短波光对其有促进作用。

日照时数对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日照时数充足,玉米容易获得高产。例如,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60~90小时,日照率为52%~65%,全生育期日照时数较多,产量潜力为每亩220 kg左右,容易获得高产。

3.1.3 水分

玉米的植株高大、叶面积较大,因而蒸腾作用较强,其生长期间最适宜的降水量为600 mm左右。干旱或水涝都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对玉米产量和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表层疏松,底墒充足,可促进根系生长,根量大,入土深;土壤表层水分过多,通气状况不良,则会抑制根系发育,根量少,入土浅;水分过多,茎叶生长快,茎嫩秆长,叶薄易披,坚韧性差,容易倒伏;干旱缺水,则会抑制玉米正常生长,茎秆矮,叶片小,光合速率低,干物质积累少。水分供应适宜,植株的输导、光合性能正常,生长发育速度适中。

玉米虽然需水较多,但是其蒸腾系数较大麦、燕麦、紫花首清、三叶草相比都较低,一般为240~370 mm。由于玉米有强大的根系和自我调节功能,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当遇到高温、干燥天气时,叶片会自动向上卷曲,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植株内的水分平衡,若不是严重缺水,一般不会造成植株干枯致死,但会对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相对湿度在玉米籽粒形成期间为80%,在乳熟期间保持70%~75%才能正常灌浆,低于40%则灌浆速度变慢。玉米开花前10 d到开花后15 d为第二需水高峰期。若玉米在开花期及乳熟期缺水,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败育粒增多;在乳熟期及蜡熟期缺水,主要降低粒重。

合理灌溉的原则是苗期适度,拔节孕穗期适量,抽穗开花期定量,成熟期田间湿润。目前灌溉方法多采用沟灌,方便易行,近几年也有用喷灌,用水较少,且喷洒均匀,但需要一定的设备进行辅助,具体在后面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3.1.4 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是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之一,对植株器官建成及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用氮、磷作种肥的玉米,根系干物重比对照增加37%;肥料种类、用量及施肥时期对玉米生长有显著的影响。氮、磷、钾肥用量不足、比例适当时,植株生长正常,粗壮坚韧;缺氮或缺磷时,植株矮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降低;氮、磷充足,钾肥缺乏时,茎秆基部节间易裂易折。

合理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保证玉米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供给充足,增加土壤肥力,才能获取高产。要想合理施肥,必须认识玉米吸收营养的特性、土壤供肥能力以及其他条件对施肥的影响。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在2013—2015年将“康地5031”玉米种植在16个不同地块的试验显示,玉米产量最高为10 405.5 kg/ hm 2 ,最低只有3 520.5 kg/ hm 2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玉米高产市(县)的玉米产量达11 260 kg/hm 2 ,而低产地块产量只有1 500 kg/hm 2 左右,低而不稳。分析其原因,除受品种、熟期、积温和密度影响外,土壤基础肥力和施肥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土壤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入农肥和化肥的数量不同,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差异。为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上应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使用,同时加大配方施肥力度,争取做到缺少什么营养,就按缺少的数量进行施肥。如何经济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保证玉米获得高产,是当前玉米栽培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3.1.5 土壤

土壤是玉米根系生长的场所,为植株发育提供水分、空气及矿质营养,与玉米生长及产量关系密切。但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非常严格,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即可,以有机质丰富的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冲积土和厚层草甸土为最佳,土壤pH值为5~8均可种植玉米,其中以6.5~7.0最为适宜。玉米种植需要量较大的营养元素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等。从抽雄前10 d到抽雄后25~30 d是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快、需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玉米的需肥量占总需肥量中70%~75%的氮、60%~70%的磷、65%的钾。

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其千粒重较低,因而幼苗较弱,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土壤具备以下条件:

①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土壤的活土层要深,有较厚且坚实的心土层和底土层,最适宜的土壤空气容量为30%,最适宜的土壤含氧量为10%~15%。

②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

注意随耕地随施肥,耕后适当耙平,生育期勤中耕、多浇水,以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土、增施肥料,以逐步加厚表层、培肥地力。

③疏松通气,能蓄易排

采用适当的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对于沙性和黏性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黏、黏掺沙的方式,将泥沙比例调节至“4泥6沙”的壤质土状态,形成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3.1.6 纬度和海拔

①玉米出苗至抽雄的时间与种植地块的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当海拔高度不变时,纬度每升高1°,玉米出苗至抽雄的时间至少延长2 d,平均为2.1 d,且年份间、品种间差异很小;而海拔升高对延长玉米出苗至抽雄的时间的作用,在品种间差异很小,在年份间不尽相同。

②玉米出苗至抽丝的时间与种植地块的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当海拔高度不变时,纬度每升高1°,玉米出苗至抽丝的时间平均延长2.3 d,品种间差异很小。

③玉米抽丝至成熟的时间与种植地块的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当海拔高度不变时,纬度每升高1°,灌浆期平均延长1.1±0.025 d,品种间差异很小;当纬度不变,海拔每升高100 m,灌浆期平均延长14±0.110 d。 fXSpYMJKl9PmMUm+i3EO9rWsZvv8wfYKxUVsKrfrdnew/mOvISQMptlob+n7f1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