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玉米安全生产相关标准

2.2.1 国家玉米安全生产标准

(1)《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GB/ T 34379—2017)

①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机械化生产中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晾晒与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典型生产条件下的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其中,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北京北部和河北北部;黄淮海夏玉米区包括河南、山东、天津、北京大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西南山地玉米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广西、湖北和湖南三省西部;西北旱地玉米区包括甘肃、宁夏、新疆、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本标准不适用于青贮、制种和鲜食玉米的机械化生产作业。

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4404.1);

《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NY/ T 503);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 T 1276);

《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 T 1355);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NY/T 1409)。

③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

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且由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耐密抗倒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丰产稳产玉米品种。

应选用经过精选、分级处理的玉米种子。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4404.1—2008)的规定,且发芽率应不小于95%。

玉米种子宜进行包衣处理。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

④耕整地

耕整地应根据当地的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土壤条件和地表秸秆覆盖状况,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与作业时间。

深松作业宜在秋季进行,深松深度应以能打破犁底层为宜。东北华北春玉米区深松深度应不小于30cm。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以及深松机具的规格进行选配。

底肥应进行深施,可采用先撒肥后耕翻或边耕翻边施肥的方式,肥料撒施应均匀,施肥量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灭茬、深翻作业,宜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联合耕整地作业。东北垄作地区可在秋季采用灭茬机灭茬起垄,也可在春季土壤化冻15cm时顶浆打垄。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前茬小麦收获,宜采用带有茎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割茬高度应不大于15cm,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应不大于15cm,一般不进行整地作业。西南山地玉米区,宜采用中小型耕整地机具进行旋耕作业或免耕。西北旱地玉米区,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深耕晒垡或深松整地作业。

保护性耕作地区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应符合《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NY/ T 1409—2007)的规定。

⑤播种

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利条件、光照条件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55 500株/公顷~63 000株/公顷,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75 000株/公顷~82 500株/公顷,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60 000株/公顷~67 500株/公顷。

播种时应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主要采用机械式、气力式精密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中耕作物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NY/T 503—2002)的规定;种肥宜采用分层施肥或深厚层施肥方式。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的适宜播种期为当地8cm处土层的地温连续5日稳定在8℃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15%~20%时。在地温允许的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可及早抢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宜采用坐水播种。覆膜播种可比露地播种早播7~10 d。黄淮海夏玉米区应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免耕播种,并根据下茬小麦播种时间和玉米生育期,控制玉米的最晚播种时间。土壤墒情不足时,播种后应及时浇水。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可采用等行距、宽窄行、大垄双行的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5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80cm,窄行行距为40cm;大垄双行播种时,垄距为130cm,垄上两行行距为40cm。黄淮海夏玉米区应采用播种行距为60cm的等行距播种方式。西南山地玉米区可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0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80cm,窄行行距为40cm。西北旱地玉米区可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0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70cm,窄行行距为40cm。

播种前应按农艺要求,调整播种机各调节机构,进行试播,以检查播种作业质量,对不合格指标对应的调节机构进行再次调整,并再次检查其作业质量,直至全部合格。

⑥田间管理

灌溉。在玉米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应根据田间持水量的情况适时进行灌溉,并根据当地条件可选择畦灌、沟灌、管灌、喷灌、滴灌和渗灌等灌溉方式。

中耕施肥。在玉米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应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进行中耕追肥作业,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肥料养分含量等情况来确定。中耕施肥机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行为,伤苗率小于3%,追肥深度为5~10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8~12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应覆土严密。

植保。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可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及用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开展防治作业。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或播种的同时,可喷洒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作业。未封闭除草或封闭失败时,应开展苗后化学除草作业,苗后化学除草作业应在玉米3叶至5叶期进行。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宜采用自走式高架喷杆喷雾机或农用航空施药机械进行机械施药,以防治病虫害。在风大、水肥条件好、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的田块,应根据需要开展化学调控作业。

植保作业应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276—2007)的规定,提高药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对靶性,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⑦收获

玉米进入完熟期,宜适时采用机械收获方式。采用籽粒收获方式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应不大于25%。当玉米籽粒含水量大于25%时,应采用摘穗收获方式。

玉米收获时应选用割台行距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的收获机械,并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和玉米长势,合理选择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挡位和割台高度。在大地块开展作业时,宜采用离心收获法、向心收获法或分区收获法。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应符合《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1355—2007)的规定。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玉米,应在收获后适时回收残膜,残膜回收机具的表层拾净率应不小于75%,深层拾净率应不小于65%。

⑧晾晒与烘干

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进行降水处理:采用摘穗收获方式的,宜进行通风晾晒;采用籽粒收获方式的,应使用玉米烘干机进行降水处理,以水分降至13%~15%为宜。

⑨秸秆处理

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应进行粉碎还田或回收处理。

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进行粉碎还田时,其秸秆粉碎长度应不大于10cm,残茬高度应不大于8cm,粉碎长度合格率不小于80%。秸秆还田后,可按秸秆量的0.5%~1%增施氮肥。必要时,应选用适量秸秆腐熟剂与泥土或肥料拌匀后,及时撒施到田内,以加快秸秆腐熟进程。采用回收处理方式时,回收的玉米秸秆宜打捆后运出。

玉米收获后,应采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将玉米根茬进行粉碎还田,碎茬深度应不小于8cm,粉碎后根茬的长度应不大于5cm,根茬粉碎率应不小于90%,根茬覆盖率(被土壤覆盖的程度)应不小于80%。

(2)《玉米》(GB 1353—2018)

①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食品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玉米,不适用于糯玉米、甜玉米及第4章分类规定以外的特殊品种玉米。

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GB/ T 5490);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T 5491);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 T 5492);

《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 T 5493);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 T 5494);

《粮油检验容重测定》(GB/ T 5498);

《粮油检验粮食水分测定水浸悬浮法》(LS / T 6103);

《粮油检验容重测定水浸悬浮法》(LS / T 6117)。

③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a.容重(test weight)

容重是指按规定方法测得的单位容积内玉米籽粒的质量。

b.不完善粒(defective kernels)

不完善粒是指有缺陷或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其中,虫蚀粒(insect -damaged kernels)是指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病斑粒(spotted kernels)是指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破损粒(broken kernels)是指籽粒破碎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生芽粒(sprouted kernels)是指幼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者是指幼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生霉粒(moldy kernels)是指粒面生霉的颗粒。热损伤粒(heat-damaged kernels)是指发热或干燥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自然热损伤粒(natureheat-damaged kernels)是指储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烘干热损伤粒(dryingheat-damaged kernels)是指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c.杂质(foreign matter)

杂质是指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及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其中,筛下物(throughs)是指通过直径为3.0 mm的圆孔筛下的物质。无机杂质(inorganic impurities)是指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类物质。有机杂质(organic impurities)是指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类粮粒、杂草种子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d.色泽(colour)

色泽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一批玉米呈现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e.气味(odour)

气味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一批玉米呈现的正常气味,无异味。

f.水分含量(moisture content)

水分含量是指玉米样品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玉米总质量的百分比。

g.霉变粒(severely moldy kernels)

霉变粒是指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无食用价值的颗粒。

④分类

玉米按颜色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如下所示:

a.黄玉米

黄玉米是指种皮为黄色或略带红色,籽粒含量不低于95%的玉米。

b.白玉米

白玉米是指种皮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粉红色,籽粒含量不低于95%的玉米。

c.混合玉米

混合玉米是指不符合以上两种要求的,黄、白玉米互混的玉米。

⑤要求

a.质量要求

各类玉米的质量要求如表2-1所示,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表2-1 玉米质量指标

注:“—”表示不要求。

b.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按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c.动植物检疫要求

动植物检疫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2.2.2 海南玉米安全生产标准

海南省的玉米安全生产主要根据《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 46/T81—2007)执行,该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玉米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及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鲜食玉米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4404.1);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 T 8321.7);

《玉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849);

《无公害食品鲜食玉米》(NY 5200);

《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 5332)。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①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收食用的玉米,主要有甜、糯玉米。

②乳熟期

乳熟期是指玉米灌浆刚刚结束的时期,一般在开花授粉后15~25 d。

③大喇叭口期

大喇叭口期是指当玉米植株长到抽出雄穗前10 d左右,棒三叶已伸出,形似喇叭口状,称之为大喇叭口期。

(4)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工业“三废”、禽畜集约化养殖场、医院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 5332)及《玉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849)的规定。

(5)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①栽培季节

海南周年均可栽培玉米,10月至翌年3月为最佳播种期。

②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丰产、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4404.1—2008)的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③整地

a.土地准备

提前15 d以上深翻晒土,耙地前每亩撒石灰50~100 kg,地要耙平、耙细。

b.施基肥

每亩土地施拌有50 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且已经堆沤发酵的农家肥500~1 000 kg,硼砂0.5~0.75 kg,NPK三元复合肥15~20 kg。基肥于播种前在预定的种植行上开沟施放并覆土掩埋。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肥、城市垃圾、污泥和工业废渣。

c.作畦

易涝地要起畦做宽窄行种植,宽行130cm(包沟),窄行40cm,畦高30cm,畦面要整平,土块要耙细。

旱坡地可不作畦,地平整耙细后每隔70cm左右开一条种植沟进行等行距种植。

④播种

a.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晒种1 d,再把种子按大小分级。

b.播种时间

一般先计划好上市时间,再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从播种到采收所需的时间来安排播种。夏季栽培从播种到采收需60~70 d,春、秋季栽培需70~80 d,冬季栽培需85~95 d。

如果在半径300~500 m的范围内要种植普通玉米,那么在没有隔离带或隔离带较差的情况下,其播种时间要与普通玉米错开20 d左右。

c.播种量

每亩用种量为1~1.5 kg。

d.播种密度

株距25~30cm,每亩种植3 500~4 000株。

e.播种方法

挖穴点播,每穴播2粒,亦可一穴单粒接着一穴双粒这样交替点播,播后覆土4cm左右并压实。大小不同的种子应分开播种,以使出苗整齐一致。

⑤田间管理

a.保湿促发芽

播种后至出苗前土壤湿度要求在70%左右,如果土壤水分不够,应及时灌水。

b.防草

播种后1~2 d内(种子发芽前)在畦面上喷600倍的丁草胺、拉索或阿特拉津等除草剂,以防苗期杂草。

c.补苗定苗

对于缺苗或无健壮苗的穴,当其他穴中有多余健壮苗长到2~3片真叶时,应及时移栽补苗,且移栽后要及时浇足水。当苗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其余的苗拔除。

d.养分管理

追肥一般为四次,即促苗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及促穗肥。

促苗肥在苗长到6~7片真叶时兑水淋施或沟施,每亩施尿素3~5 kg。

拔节肥在苗长到8~10片真叶时沟施,每亩施钾肥6~8 kg、尿素8~10 kg。

大喇叭口肥在植株抽雄前10 d左右沟施,每亩施钾肥10~20 kg、尿素10~20 kg,并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及培土。

促穗肥在抽穗开花时沟施,每亩施钾肥5~7 kg、尿素2.5~3.5 kg。

e.水分管理

土壤忌过干或过湿,一般拔节前,即苗长到8~9片真叶以前保持土壤湿度在60%左右,让土壤呈半干半湿状态,不要过多灌水;拔节后要保持土壤湿度在80%左右,让土壤呈湿润状态。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雨天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水。

⑥预防鼠害

播种期和抽穗后要注意采取措施防治鼠害。

⑦病虫害防治

a.病虫害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b.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苗期主要虫害是蝼蛄、地老虎,此后主要虫害是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

主要病害: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锈病等。

c.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深沟高畦,严防积水;清洁田园,减少病虫源;实行作物轮作和水旱轮作;科学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

d.物理防治

使用银灰膜驱避蚜虫或使用黄板(柱)诱杀蚜虫;使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棉铃虫等。

e.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有:积极保护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防治时采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等,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进行防治。

f.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时应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T 83217)规定执行。主要防治药剂及其施用方法见附录。

⑧采收

鲜食玉米一般在开花后15~25 d(乳熟期)便可采收,此时花丝竭变至果房先端,籽粒由白色变成黄色。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的玉米,其开花至乳熟期所需的时间不同,夏季栽培所需的时间最短约20 d。采收尽量在早晨气温尚未升高的时候进行,收获后的玉米果穗应放在阴凉处。

⑨不允许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

在生产上禁止使用氰化物、磷化铅、氯丹、甲胺磷、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苏化203、杀螟磷、磷胺、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杀螨醇、涕灭威、灭多威、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砷制剂、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五氯酚钠等高毒或高残留农药。 vdkia1Nq3TYo3roJRLkNXOrNph1zYvPN7K3Gtt57QB8uyJT4tlQWHISB6sqHJ64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