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 文献述评

既有文献为本书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众多文献已经从公司的监督管理、投融资效率、企业生产效率及创新、市场价值、联合投资、关系网络等视角研究了风险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然而,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显示出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中国,学术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相对匮乏,一方面因为中国风投数据较少,尚未引起学者的关注;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属于私募基金,投资、管理等信息仅限于内部交流,客观上数据的隐秘性较强,大样本的数据收集不易,类似的研究尤其是大样本实证研究并不丰富,关于联合投资的大样本研究更少,在很多实证结论上有较大争议。基于“同盟”的研究还处于试探性阶段,研究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中国“差序格局”的特殊文化背景和以同盟内文化为要义的现实,仅仅从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视角展开分析,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具有说服力。学术界往往基于个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如校友、老乡、同事关系等形成的关系网络研究资本的力量(Cohen et al.,2010;Xu et al.,2021),这些社会关系源于个人,在资本市场中并不能确定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极有可能陷入“有关系,无同盟”的假象之中。在风险资本市场,机构间“真金白银”的联合投资是关乎实实在在利益的重大决定,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譬如当风投机构集体面临募资难、退出难的寒冬时刻,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同盟”。与一般的关系相比较,“同盟”能够实现资金、市场、人才、信息等方面“抱团取暖”“优势互补”,“资本同盟”对企业的作用更明

显,经济效应更显著,更符合资本市场运作的逻辑。

(2)目前绝大部分“同盟”的研究都是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展开的(罗家德等,2014;尉建文等,2021),鲜有学者从经济金融的角度出发,对“同盟”进行量化,系统研究风险资本同盟在微观层面如何影响风投机构自身与被投企业的价值增值。虽然逐步有学者从中观层面识别出风投网络社群,反映出风投机构偏好关系紧密的熟悉伙伴的现实,但这个领域的研究一般是采用Girvan-Newman非重叠社群算法,识别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聚集行为,展现投资机构网络空间分布状况(罗吉等,2017;Bubna et al.,2019)。这种网络社群中既有强关系连接,也有弱关系连接,更类似于西方的“团体格局”,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关系”内涵和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此外,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假定文化因素是外生的,但形成“资本同盟”需要一定的特质,并非严格外生。什么因素影响“同盟”的形成,“资本同盟”的表现特征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中国风险资本同盟的研究缺乏大量数据上的实证分析,这是本书研究的逻辑起点。

(3)大量文献都聚焦于风险资本的被投企业价值增值效应,关注风投机构自身价值增值的文献相对较少。本书以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文化为切入点,研究了“资本同盟”中风投机构的同伴特征,考察了风险资本同盟如何影响风投机构的投资效率和绩效,更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风险资本同盟对风投机构自身的价值增值效应。

(4)现有文献鲜有从机会成本的视角切入考察风险资本的价值增值效应。隐性发行成本是公司上市的“拦路虎”,在新兴转型经济中尤其值得重视和研究。但由于隐性发行成本的复杂性,对该领域的研究还相对匮乏。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IPO抑价率这种隐性成本的探讨上(Tian,2011;Ljungqvist et al.,1998;Chemmanur et al.,2012;李海霞等,2014)。对财经公关费和时间机会成本等其他隐性成本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关注其经济后果(邵新建等,2015;易志高等,2019;宋顺林等,2017)。仅有极少数学者聚焦在外在的制度层面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刘烨等,2013;方军雄,2014)。现有文献十分缺乏对隐性发行成本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选取了风险投资领域作为天然的实验场所,尝试从财经公关费、IPO抑价及时间机会成本三个维度衡量隐性发行成本,研究风险资本多次联合投资结成的资本力量对隐性发行成本的系统影响,以期厘清隐性发行成本的影响因素,考察“资本同盟”在被投企业IPO阶段是否具有“认证”功能,能否显著降低隐性发行成本、提升被投企业价值。

(5)现有文献鲜有从股票资产错误定价的视角切入考察风险资本在退出阶段的价值增值效应。目前对资产误定价成因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公司内部及外部市场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从噪声交易者、有限套利、卖空限制以及行为金融学等角度出发(De Long et al.,1990;Shleifer et al.,1997;李科等,2014;游家兴等,2012),内部原因主要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活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CSR报告强制披露等角度出发(Nanda et al.,1999;Healy et al.,2001;王生年等,2017;许罡,2020)。鲜有文献从风险资本这一持股股东的行为切入。风险资本的特殊性在于既可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又可以从多渠道影响外部市场因素,而基于风险资本多次联合投资形成的风险资本同盟会如何影响被投企业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偏离,究竟是激浊扬清还是推波助澜?本书尝试进一步厘清资产误定价的成因,考察风险资本同盟在企业上市后的价值增值效应。

本书选取了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天然土壤,构建了风险资本同盟指标,尝试对“同盟”进行量化,探索风险资本同盟的价值增值效应。本书系统研究了风险资本同盟对风投机构自身及被投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考察了“资本同盟”在被投企业IPO阶段和上市退出阶段,在资本市场不同的作用逻辑。本书从风险资本同盟如何影响隐性发行成本及股票资产错误定价的全新视角切入,是对上述文献的有益补充。 PEUe30iEKYh7TlPstXtgbjGepOrA3SOfZbFsL8vkeUVU9sdpxgUVjeNQ774zB4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